一月傳媒記事簿

2014-02-14

《明報》突然撤換總編員工憂心
立會通過新聞自由編輯自主議案

  《明報》突撤換總編輯劉進圖,由曾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輯、與內地關係密切的鍾天祥接任。《明報》編採部逾200名員工聯署表示震驚和擔憂,要求與管理層對話及承諾《明報》的編採方針不變;由於《明報》在學界及知識份子中的特殊位置,記協、學者及前《明報》員工紛紛發表聲明關注,並舉辦連串行動,希望《明報》管理層增加透明度,保證編採方針不受影響,維護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

  明報集團事後發聲明,指會與編輯部管理層同事開會溝通及解釋,又強調辦報方針不會因人事變動而改變;後來,雙方在新總編輯人選、應否獲得員工信任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管理層會後宣佈總編輯劉進圖調職至新媒體,編務總監張健波兼任總編輯直至另行通知,員工代表稱會議不歡而散。其後,由老闆親信呂家明打骰的加東版《明報》,史無前例地一周內抽起副刊九篇談及換總編事件的文章,涉及的專欄作家包括李柱銘、吳志森、戴耀廷、李慧玲等六人,導致香港《明報》副刊數個專欄作家集體開天窗抗議。而一月下旬出版同系的《亞洲週刊》,以封面報道《明報》風波,批評《明報》員工挾持編輯部、作家開天窗有違專業,更指員工關注組企圖以公投選總編輯。

  《明報》突撤換總編輯惹國際關注,連《華爾街日報》網上版亦有報道,事件令人關注香港新聞自由被侵蝕。《明報》事件在立法會亦有迴響,一月下旬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提出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捍衛編輯採訪獨立自主」議案,竟在紛紛攘攘的討論中獲得通過,連一些建制派議員亦罕有地支持。


*    *    *


香港傳媒新聞公信力下跌
商業力量打壓有報章遭抽廣告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自1997起,每隔數年會就傳媒公信力作調查,對上一次為2010年,當時的公信力評分已是全線下跌。而最新的調查顯示,港人對新聞界的公信力評分僅得6.18分,跌至有紀錄以來的低點,報紙與電子傳媒無一倖免。廣播媒體方面,兩大免費電視台的評分大跌,無綫排名由第2跌至第 4位;亞視排名由第5跌至榜末第8位;報紙方面,首3位依次是《南華早報》、《經濟日報》及《明報》。學者分析,免費電視台的觀眾多、影響力大,評分一旦下跌會加倍打擊市民對整體傳媒的信心,加上近年社會爭議不斷,部分具明顯立場的傳媒,若報道內容不符合民意,會令公信力打折扣,而傳媒若有「自我審查」質疑傳出,亦令公眾感到憂慮。

  《明報》風波仍未了,免費報章《am730》老闆施永青亦開腔表白,自去年十一月以來,為了迫使編採方針實行自由主義的《am730》「識做」,傳聞中央迫使中資企業停止在《am730》刊登廣告,圖運用經濟壓力迫使報紙就範。其社長盧覺麟月中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該報章財政狀況暫時未因抽廣告而受影響,不過若日後更多機構抽廣告,不排除會令報章難以繼續經營而結業。與此同時,有網上媒體爆料有人向銀行施壓,要抽起《蘋果日報》的廣告。商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在節目中爆料得知《蘋果日報》跟地產商的已傾妥的廣告計劃被中途腰斬,情況不尋常。可見兩份言論獨立的報紙都面對經濟上的打壓。而市場上亦再次傳出黎智英賣盤傳聞,黎其後在電台節目訪問中否認有此計劃。


*    *    *


無綫推出跨平台視頻收費點播服務
無綫中止向中移動香港租出發射站

  無綫在一月中宣佈推出跨平台視頻收費點播服務「GOTV」,輿論普遍認為是針對香港電視的流動電視而來,但無綫發言人指計劃已構思約三年,因為無綫亦與其他媒體作出競爭,而這項服務與港視的內容性質及定位不同。因為港視用免費形式,而無綫則以收費為主。而無綫亦重視智能手機對媒體發展的影響,「GOTV」以無綫自六十年代起、逾萬集新舊劇集作招徠,用戶可透過互聯網以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收看,月費40元起,提供「上網睇電視」服務。

  港視早前宣佈購入中移動子公司的香港流動電視牌照,計劃本年七月開台以流動電視方式啟播,但後者在月初突然在公司網站發出通告,稱母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正調查中移動香港公司與「香港某電視」的交易,包括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香港電視發言人其後指,港視與中移動香港的交易已完成。與此同時,本來一直向租用無綫發射站作廣播流動電視之用的合作關係又遭無綫突然中止,令香港電視網絡的開台計劃或會受阻。其後無綫解釋已邀請港視協商租用發射站事宜,但未獲回覆;港視亦表示計劃在全港不同地區約300至400幢大廈天台安裝發射器。仍會與無綫商討租用事宜。通訊管理局表明,會繼續監察雙方在未來數周的協商進展,至仍未有收到兩台尋求當局介入的要求。


*    *    *


港台數碼電視頻道一月中試播
港台新大樓申請撥款突然撤回

  香港電台三條數碼電視頻道一月中正式試播,市民可透過機頂盒收看,訊號暫時覆蓋全港七成半人口,港台正籌建更多發射站,令覆蓋率達至全港。首播的港台三條新數碼電視頻道,分別為31台、32台和33台。31台主要播放時事和自家製節目如《IT行者》、《總有出頭天》,以及外購節目和重新包裝經典節目如《獅子山下》及《小時候》等﹔32台會直播立法會會議及重要記者會;33台則轉播中央電視台國際紀錄頻道。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月初向立法會財委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60億元,以建造港台新大樓,被多個建制派政黨聯手否決,認為造價太貴;其後當局提出削減7.2億元設備等開支,原定二月再行闖關,希望趕及在3月20日招標文件失效前獲得通過撥款。但一月底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突然決定,因無法成功游說議員支持,不會將經修訂約53億元的港台新廣播大樓撥款申請提交立法會財委會,決定重新招標,預計港台大樓落成時間最少延至2020年。港台發言人指原定計劃於2018年提供的24小時新節目製作包括電視新聞,肯定會受影響,並預期造價會更加昂貴。對於政府突然決定退縮,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蔡玉玲表示詫異。質疑當局的做法是要凍結港台公共廣播發展,民主黨單仲偕則批評政府拉票未有盡力,令市民成為最大輸家。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