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傳媒記事簿

2001-10-15

美國遇恐怖襲擊
美傳媒責港人無情

  九一一美國遇到的恐怖襲擊事件轟動全球,全美上下一心,高呼要剷除恐怖份子,攻打阿富汗之聲高唱入雲;同時,另一股反戰運動也在國內成形。但美國主流傳媒卻有意無意淡化反戰聲音,一面倒煽動愛國情緒和主戰氣氛,極不重視反戰活動的報道。美國傳媒向來自恃富專業精神,這次面對社會危機處理卻顯得一面倒主戰,缺乏反省精神,難怪被他國媒體諷刺其失去持平。

  此事亦令香港輿論受到牽連,《亞洲華爾街日報》一篇社論批評港人及港府,對事件反應冷漠,整個香港「沒任何儀式悼念死難者。全球都有默哀,但香港卻生意如常。」社評又推測:「香港有計劃的低調反應,似乎是要刻意討好北京。」這些評論引起港人爭議,甚至視之為過份。美國人自視為正義的受害者,要求其他國家聲援,但他人亦有隔岸觀火權利,美國不能簡單化將不聲援者便當作支持敵人看待。

 

*   *   *
 

《百萬富翁》一役
無線亞視各有得失

  無線推出《一筆OUT消》迎戰《百萬富翁》,令電視收視率增加至逾五成。向被視為「弱台」的亞視,更憑這個遊戲節目得以翻身,廣告收入大增。該公司宣佈不單不會裁員,並且會有雙位數字加薪,可謂淡市奇葩。相對而言,無線業績卻大受影響,其管理層透露,《百萬富翁》的成功已令該公司損失約五千萬廣告。若《百萬富翁》的強勢持續,估計無線損失更大。不但香港業績受考驗,無線九月初公佈中期純利僅升一成,較市場預期遜色,主要受到海外業務虧損的拖累,料在疲弱的經濟下,下半年的廣告增長亦會放緩。

  無線與亞視之爭,更由遊戲節目延展至新聞,亞視日前趁朱鎔基總理出訪愛爾蘭,訪問他對香港經濟的意見,朱總理表示「中國好香港壞不了」,叫香港人勿「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段獨家新聞後來被無線引用,在最後新聞中播出,但卻沒有指出消息來源,亦沒有徵求亞視新聞部同意,亞視對此非常不滿,因此發表聲明;而無線亦就此事道歉,表示因一時疏忽,程序出現問題所致,並非有意造成,而亞視高層及新聞部亦接受其道歉。

 

*   *   *
 

中國廣電局有新宣佈
陽光新浪合併惹關注

  中國廣電局局長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外資公司不能直接持有內地有線電視權益。中國政府將會處理外資投資內地有線電視網絡的問題,其中包括香港中信泰富間接持有的項目。但中信泰富卻表示,該集團去年十一月正式從中信總公司購入中信國安的權益,有關收購正式獲政府批准,而中信國安投資內地的有線電視項目均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兩者說法各異,中國廣播政策之難測可見一斑。

  此外,廣電局長亦正與新聞集團及美國時代華納商議,容許二者在廣東部份地區獲得落地權,交換條件是中央台CCTV的九頻道,可以在美國播放。兩公司對中國此政策表示歡迎,因為這象徵中國衛星電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但此政策難免對現有經營者,例如衛星電視屬下的鳳凰衛視等構成競爭,特別是經濟低迷,令鳳衛經營備受壓力,該公司剛公佈的業績顯示新啟播的資訊台和美洲台蠶食原來溢利,估計需兩年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面對網業寒冬,中國三大網站之一新浪網宣佈透過換股和現金,收購陽光文化29%股權,變相令後者持有一成的新浪網。兩公司合併後,主力開拓數碼多媒體寬網內容業務,發展收費內容。國內報章形容這併購為中國版本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結合,指會發展成國內媒介航空母艦,兩者壯大經營仍未開始,但新浪網已於九月底裁員,以縮減經營成本。

  另外,中國記協亦有鑑於回歸後港澳記者赴內地採訪的人次增加,為提高採訪效益,宣佈允許香港及澳門新聞機構,在內地設立常駐記者站及派遣常駐記者,但必須遵守所訂的十三項指引。

 

*   *   *
 

報業市道低迷有變動
網絡收購傳統媒體

  壹傳媒向大股東收購資產計劃幾經波折,終獲聯交所首肯,落實以26.2億元的代價,在月中向黎智英收購《蘋果日報》、《飲食男女》、《忽然一週》和《壹周刊》等資產。交易完成後壹傳媒的市值將僅次於《南華早報》,成為第二大上市報業股。壹傳媒並在是次收購中進行股份合併及配售新股集資,所得款項將用於發展《台灣壹周刊》及在台開辦《蘋果日報》。

  星島集團亦希望在今年內,把母公司泛華科技與新華社合作的幾個項目,注入《星島》,讓《星島》成為傳媒旗艦。該集團表示去年《星島》和《iMail》的銷量和讀者都有約50%增幅,廣告收益亦有增長,未來計劃開拓財經廣告財源。同月,星島集團又宣佈重組屬下兩報業務,即時解僱一百名編採及行政人員,佔集團員工人數一成,重組後,《iMail》將會轉為財經英文報章。

  互聯網泡沫爆破,網站公司紛收購傳統媒體業務,以鞏固盈利基礎。繼tom.com和新浪網後,東魅網亦計劃收購《成報》和《廣角鏡》,此交易令中策取代東方魅力,成為東魅網的單一大股東,同時東魅網會進行集資,將所得用作收購現金、還債,以及作為營運資金。

  除了報紙有連番動作,雜誌媒體亦紛紛改版重新包裝,例如有雜誌由原價三十元以上減至十元;又有雜誌一分為二,加插年輕版本;而廣告價格方面更大幅調低,媒介淡市恐怕有更多雜誌難以支撐。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