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媒體所思所感
書名:大追尋──美國媒體前沿報告
作者:劉勇
出版:上海遠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相關協議中雖然沒有對開放媒體產業作出任何承諾,但人們對開放媒體的呼籲、期望卻相當高,而中國傳媒業近幾年的活躍程度不遜於任何一個行業。
跟國際接軌是今日中國媒體的熱門話題,中國新生代媒體人一方面在自身的工作體驗中尋求與之相應的突破,另方面不斷借鏡國外同行的經驗,尤其是傳媒大國----美國的經驗,比如一些新媒體在籌劃、製作過程中,總以美國某一份知名媒體為目標而模仿,要做中國的《紐約時報》、中國的《時代》、中國的《華爾街日報》等等;而一些有條件的媒體人也陸續到美國去當新聞訪問學者,就地對美國媒體進行採訪和考察,這些有心人回國後也都有所交代----將觀察採訪所得論著成書,像現任廣州時政雜誌《南風窗》主編秦朔就寫了《美國秀》,本書則是另一位資深傳媒人劉勇的作品。
劉勇是內地知名記者,長期關注內地媒體的運作和發展,他年前曾著《媒體中國》一書,對中國媒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發展進程和改革變化作了綜合性的描寫和評述,頗具影響。作者在訪問美國期間跟數十位當地傳媒人及其機構進行對話和交流,但在落筆時,並非一般的見聞實錄,作為長期關注內地媒體的發展變化的資深媒體人,他往往從比較的角度著筆。
尤其是最後一章《中國製造》,作者不但從行內人的角度比較京滬穗三地的傳媒生態,而且還比較分析了中國傳媒和國際強勢傳媒的差距。作者將差距放在:(一)對新聞資源或資訊的分析整合能力上;(二)在對信息的獲取方式上;(三)在媒體語言的表述方式上。但這幾點都只是技術性問題,而迴避新聞的實質--報導事實,揭露真相上,這是價值觀的差異?抑或是面對政治現實的妥協?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雖然羅列了不少有關傳媒的資料和數據,但並不是一本考證嚴謹的報告,作者時而分析議論,時而描述敘事,時而感悟反思,令它更像一本採訪後記或感想,正如作者在《代序》中所說,「這並不是一本純粹寫美國媒體的書,而更像是一部思想隨筆式的東西。」而這種結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寫作方式,也令本書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書名:大追尋──美國媒體前沿報告
作者:劉勇
出版:上海遠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相關協議中雖然沒有對開放媒體產業作出任何承諾,但人們對開放媒體的呼籲、期望卻相當高,而中國傳媒業近幾年的活躍程度不遜於任何一個行業。
跟國際接軌是今日中國媒體的熱門話題,中國新生代媒體人一方面在自身的工作體驗中尋求與之相應的突破,另方面不斷借鏡國外同行的經驗,尤其是傳媒大國----美國的經驗,比如一些新媒體在籌劃、製作過程中,總以美國某一份知名媒體為目標而模仿,要做中國的《紐約時報》、中國的《時代》、中國的《華爾街日報》等等;而一些有條件的媒體人也陸續到美國去當新聞訪問學者,就地對美國媒體進行採訪和考察,這些有心人回國後也都有所交代----將觀察採訪所得論著成書,像現任廣州時政雜誌《南風窗》主編秦朔就寫了《美國秀》,本書則是另一位資深傳媒人劉勇的作品。
劉勇是內地知名記者,長期關注內地媒體的運作和發展,他年前曾著《媒體中國》一書,對中國媒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發展進程和改革變化作了綜合性的描寫和評述,頗具影響。作者在訪問美國期間跟數十位當地傳媒人及其機構進行對話和交流,但在落筆時,並非一般的見聞實錄,作為長期關注內地媒體的發展變化的資深媒體人,他往往從比較的角度著筆。
尤其是最後一章《中國製造》,作者不但從行內人的角度比較京滬穗三地的傳媒生態,而且還比較分析了中國傳媒和國際強勢傳媒的差距。作者將差距放在:(一)對新聞資源或資訊的分析整合能力上;(二)在對信息的獲取方式上;(三)在媒體語言的表述方式上。但這幾點都只是技術性問題,而迴避新聞的實質--報導事實,揭露真相上,這是價值觀的差異?抑或是面對政治現實的妥協?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雖然羅列了不少有關傳媒的資料和數據,但並不是一本考證嚴謹的報告,作者時而分析議論,時而描述敘事,時而感悟反思,令它更像一本採訪後記或感想,正如作者在《代序》中所說,「這並不是一本純粹寫美國媒體的書,而更像是一部思想隨筆式的東西。」而這種結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寫作方式,也令本書具有一定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