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多風波
傳媒備受指責
保安局長葉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把香港傳媒比喻成《動物農莊》中的小豬「拿破侖」。指香港傳媒持雙重標準。警方還未正式檢控學生,傳媒已大聲反對,似想干預警方執法。
表示維護法治最大的困難來自傳媒審訊。此講話迅即引進本地傳媒及示威團體的強烈反應,令《聯合早報》亦不得不立即澄清當中的誤解。
同月,親中立法會議員黃宜弘亦向香港電台發炮,批評港台發表歪曲事實和誤導公眾的言論。後來港台回應該節目不過以幽默手法諷刺政事,旨在監察政府。
以上批評不過是小風波,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怒氣才嚇驚香港記者。事緣記者隨特首上京,問國家主席,中央﹁支持」特首,是否代表「欽點」董連任時。他對此問題反應異常強烈,用了近四分鐘把在場的香港記者罵了一頓,批評他們too young,問問題too simple及sometimes naive。
不少港記意想不到江主席會如此反應,特首則指江是向記者作「善意的勉勵或批評」。本地記者協會、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及新聞工作者聯會皆指記者因應公眾關心的問題提問,是合情、合理和合法的;主席若有意見,大可心平氣和的表達。
* * *
報業又有變動
加價新報上場
本地報業在維持專業操守,如評議會等的成立上意見紛紜,但在加價決定上卻行動一致,大部份報章在十月中加價一元。據報業公會解釋,這次加價是由於紙價及經營成本上漲,且為六年來首度;過去六年因業內競爭過度,似乎有意藉這次調整彌補過往的損傷。
民主黨卻質疑加價的決定,有共謀訂價之嫌,違反公平競爭的原則,對消費者不公。而傳媒在處理是次報章聯手加價問題的手法上,亦明顯與處理其他涉及民生的壟斷問題,例如油價時不同,批評其雙重標準。
報業的卡特爾價格制度被詬病已久,民主黨批評非無道理,但他們卻忽略報章加價亦要冒風險,加價以後可能銷量下跌,結果可能是得不嘗失;事實上,亦有評論指出報章作為資訊必須品的功能已變。觀乎現時資訊多元化,且網上閱報漸成習慣,報章加價對其經營是禍是福?現時言之尚早。
文字媒介在本月的另一項變化,是有多年歷史的《奪標》雜誌停刊;而因官司停刊的《天天日報》則一拆為二,變成《公正報》及《A報》,前者以嚴肅小眾路線為主,而後者則走大眾化路線,以網羅不同類型的讀者。
* * *
「3G」「纏擾」諮詢公眾
《壹周刊》又惹官司
港府就3G發牌作第二輪諮詢,建議以先甄選後拍賣的混合方式批出四個3G牌照,亦是本港首次拍賣通訊牌照,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認為3G產品有其獨特性,尚未知前景如何,故才仿傚外國的拍賣方法;業界認為若3G只得四個牌,將逼使六個現有網絡營辦商提早整合。
此外,法改會私隱小組亦為《纏擾行為研究報告書》諮詢公眾。此例可能導致「狗仔隊」的採訪手法違法。法改會不肯給予傳媒「免死金牌」,認為記者採訪屬「合理行為」,不會受到新法限制;但為了窺秘探奇所得的消息,有可能屬於令當事人驚恐或困擾的行為。新聞界及學者均認為,法改會提出的「正常」及「合理」採訪的定義含糊不清,對記者構成威脅,甚至影響新聞自由,削弱傳媒監察功能。公眾人物可借此法以「告人」作恐嚇,削弱公眾知情權。
《壹周刊》又惹官非,有商人指該刊物「造謠」,破壞他與李氏家族關係,故在多份報章登頭版廣告「平反」,壹周刊恐怕不易開脫。
* * *
新媒體營運困難
多個網站要減肥
網絡熱潮爆破,不少新媒體都要逆境求存,七月份曾裁員百人的nextmedia.com,月底宣佈結束大部份網站,再裁員一百人;此項消息只見於其網上即時新聞網頁,未有高層出面作出交代。停止營運的包括新聞、財經、娛樂、足球及生活資訊等網站,只維持馬網的營運,蘋果網站將打回原形至最初的報刊內容網站。蘋果網絡雖然瀏覽人數最多,但在壹傳媒其他債務拖累下,亦難逃裁員命運。
有八十員工的ichannel.com.hk,亦將網站部份工作移往廣州,不欲上廣州工作的員工可選擇辭職。ichannel與中山大學合辦網上課程,部份員工須往廣州工作,但公司基地仍留在香港。此舉顯示網站要開拓商機,亦要走大中華概念,而網上遙距教育在國內較香港盛行,ichannel北移可能會闖出一條生路。
此外,電訊盈科亦暗示會重新評估旗下NOW的發展,有需要時可以大幅削減NOW的投資規模,可能取消在有線電視的轉播。觀乎寬頻網絡發展未如預期,但以該網站目前燒銀紙的速度看,削減開支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