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新世紀》

2000-11-15

書名:傳媒新世紀
作者:崔少明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二零零零年

  傳媒需要監督,傳媒需要批評,傳媒水準有待提高,似乎是近年來的社會共識。於是,透視、探討、評論傳媒之論著也日見增多,本書是其中精闢之作。

  崔少明是資深傳媒人,歷任本港多家刊物和紐約中文報紙等要職,之後曾從事多年社會政策和傳媒研究。作者近年主要以自由身份從事撰稿、翻譯,得以抽離的眼光和冷靜的思維解讀傳媒「大染缸」,使其評述摒棄一般專欄評論文章的門戶之見或偏頗之言,以及流於膚淺的事實陳述或生搬硬套的理論堆砌,而充滿持平的理性智慧。這正是本書最具價值之處。

  而作者個人那跨地域性的生活背景和豐富的傳媒經驗,令其觀察傳媒現象時不但帶有橫向的比較角度,比如美國乃至西方傳媒的運作方式和價值觀;同時又縱向地究其因果,比如香港乃至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根源。在分析新聞事件時往往順手拈來地引用西方案例,並融入個人的親身見聞,增添其立論的說服力和文章的知識性。這在那幾篇論及北約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文章尤為顯著。

  本書另一特色是,論述嚴謹、邏輯縝密之餘,語言簡潔而文字生動,部份廣東方言的引用不但無庸俗之嫌,反而增加幾分形象化、可讀性和親切感。全書分六章:政治局、道德經、市場鬥、文化Club、書局街和濠江戀;單看分類題目,不但反映作者的人生閱歷——政治和道德的掙扎、市場和文化的衝突、書局門外的徘徊和濠江展現的另類風景,而且也是一般港人的心路。

  其中「文化Club」部份頗值得留意,誠如作者在序言中說,「我把文化視為傳媒內容的基礎,而文化必然帶有地域的烙印……」傳媒選擇報道哪些事實時,「必然受到本身文化、民族、地域、意識形態、商業利益的局限……」作者在這裡引用實例巧妙地勾勒出兩個年代——一個赤貧、一個富裕的孩子的特異行徑,也扼要地剖解了本地青年一代在日、美文化影響下成長及現出的流行文化現象。而這些跟今日傳媒道德的淪落或新聞從業員水準受質疑不能說沒有關係。

  跨入傳媒新世紀,作者向你展示的不僅僅是傳媒本身的弊端以及如何避免之,而是背後的社會現實。畢竟,傳媒反映現實,而現實中人的品味取向,往往決定了不太成熟的傳媒方向。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