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傳媒相配合
闖出媒體新路向
虛實結合已成本地傳媒風氣,老牌《成報》在月初宣佈易手,出售給由中策集團及東方魅力組成的Optima Media Limited,買家承諾該報原有的編輯方針政策維持不變,繼續發展為一份綜合性報紙,但既由本地藝人當報紙老板,自然會加強娛樂資訊。中策集團本身已擁有《廣角鏡》,Cyber日報及中青網等,收購《成報》以後,會變成另一多元化傳媒集團。
月中又有tom.com宣佈將向《明報》集團買下《亞洲週刊》的半數股權,這是tom.com繼收購昆明風馳及《羊城晚報報業》後,進一步收購的傳媒項目。是次收購將會壯大tom.com現有的媒體資產,發揮跨媒體協同互補作用,並加強網站的廣告渠道,以覆蓋網上網下一系列媒體平台。
這些行動標誌新舊經濟須互相支持,才有成功之可能。單是一份報章或只是經營一個網站都很難站穩陣腳。預料大型網站併購傳統媒體將成為一種趨勢。未來傳媒須結合多媒體元素,將演變為「傳媒綜合企業」。
此外,為彌補網站營運的虧蝕,壹傳媒網站宣佈由月底起上網看要收費,《壹週刊》最初上網是收費的,後來,網絡熱潮令上網人次成了網站估值標準,故網上《壹週刊》就停止收費,現在不過返回起點。受此消息刺激,東魅網其後又表示考慮在旗下網站收費,以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若這些網站成功,相信許多同類網站會追隨,也許能為網站經營打出一條生路。
* * *
高官言論編輯去職
新聞自由受壓隱憂
傳媒易主,已有論者擔心,收購的財團與中國大陸有生意來往,可能憧憬入世後到內地發行,新老闆可能會出現自我審查的誘因。報紙易手後會否出現自我審查純屬猜測,但前《南華早報》中國版編輯林和立請辭與多位高官批評傳媒,確令本地新聞自由受到壓力。
林和立在七月初曾與《南華早報》前主席郭鶴年在讀者來函版打筆戰,但當時該報並未向他施壓。本月初,《南華早報》發表聲明,宣佈去除他在中國新聞採訪方面主要職務的決定,林和立不滿此調職安排,憤而請辭,並高調發表其看法,整件事難免對本地新聞自由造成損害。此事亦引起國際傳媒關注,不少外國通訊社亦有報道。記協及其他新聞組織皆認為此事反映傳媒編輯自主權被削弱,又認為本港英語傳媒若受到任何損害,將影響本港國際聲譽。
另一邊廂,多位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批評傳媒,認為傳媒誇大、引致社會分化、導致公務員士氣低落等,但仍有官員肯定新聞自由的可貴,像財政司及政務司兩位司長便先後指出此點,尤以後者既認定傳媒監督政府的功能,也批評傳媒有走向煽情的趨勢,對傳媒的利弊有更中肯的評價。
* * *
美國大選報錯料
誤導全球鬧笑話
全球觸目的美國大選戰情激烈,電子傳媒為爭先報道最新選情,錯誤發放了「戈爾佛州勝出」、「小布殊當選新總統」的消息,不少倚賴美國傳媒作為主要消息來源的傳媒被亦誤導,美國電子傳媒因此受猛烈抨擊。
為了掌握最新民意和票站調查結果,美國各主要電視新聞網絡為此大灑金錢,以求報道最新選情。即使《華盛頓郵報》早已警告,票站調查結果不可靠,需要謹慎處理,但各大電子傳媒在大選這天,仍按捺不住爭先報道票站調查結果。先說戈爾贏得關鍵的佛羅里達州,其後改稱是小布殊贏得該州,連具公信力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都率先指小布殊憑佛州一仗當選,因此誤導全球,事件亦會對CNN的聲譽造成損害。
本港一些新聞節目亦被「錯誤引導」。美國總統選舉仍未揭盅,當天下午出街的港台新聞評論節目《五稜鏡》,已經假設小布殊已當選,介紹小布殊當選的對美國內政、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及小布殊的生平等,給人小布殊已成功當選的錯覺。明顯《五稜鏡》因製作關係須預先錄影,故未能緊貼戰情,但當日戰況混亂,電子傳媒出錯亦難以避免。
* * *
藐視法庭裁決宣判
報評會擬擴大權力
《蘋果日報》去年報道一宗法庭聆訊謀殺案出錯,指被告疑有孌童癖。主審法官指報道不正確,擔心影響陪審團,導致法官要解散陪審團。該報及總編輯因此被控藐視法庭罪。法官判《蘋果》罰款十萬元,總編輯毋須罰款或入獄,但要《蘋果》兼付堂費。
新聞處理不當,除了有被判罰之可能,亦會被人投訴。成立了兩個月的報業評議會,已接獲了十一宗投訴,其中僅兩宗涉及私隱問題;而當中亦只有一宗是關於評議會會員報章。為此,該會正考慮將工作範圍擴大至接受失實、色情及暴力報道的投訴。
但記協擔心,若報評會權力增加,可能會變為「傳媒警察」,特別是有關「失實報道」的調查爭議性大,及牽涉新聞自由問題。亦有輿論認為報評會擴充職能過於急進;但其主席則反駁只要有公平和公開程序,不怕報評會權力擴大云云。同月亦有其他零碎媒介新聞,例如走正氣路線的《突破少年》停刊,由免費派發的《U+》取代;走娛樂資訊路線的《生果周刊》亦宣佈結業,可見雜誌市場競爭之激烈,不同路線雜誌求存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