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base Nation : The Death of Privacy in the 21st Century 》

2000-12-15

書名:Database Nation : The Death of Privacy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Simson Garfinkel
出版社:O'Reilly & Associates
出版日期:二零零零年

全民數據庫

  每一件美好事物的背後,總存在另一件醜惡的東西。這似乎是本書中隱含的無奈。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效率的提高,無不為人類美好生活帶來貢獻,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當今人類社會道德倫理的重大衝擊---個人私隱被肆意侵犯。

  作者以調查報導的手法,探索美國國民私隱被侵犯及民間抗衡力量的今昔。個人私隱的定義、其保密或公開的利弊,自古已極具爭議,而當中政府往往扮演著平衡兩股力量的微妙角色。書中卻揭示了科技的突破,已令保障私隱的努力逐步折服於經濟和效率等更「偉大」的社會目標。

  人們的消費模式、上網習性、閱讀品味、財政狀況,以至個人經歷、成就得失、健康紀錄、性取向和一言一行,均為社會上在明在暗的組織和個別人士所覬覦。矛盾的是,踐踏私隱者往往化身為利己利人、伸張正義、保護弱小之士,甚或是嚐盡百般委屈的受害者,以博取公眾的支持和認同,令他們的窺探和監察行為變得合理化。

  試想我們對今天各種損害私隱的事物的態度,已可知這股潛化力量非輕:我們接受銀行在貸款前查核我們的信貸紀錄和財政狀況,以減低它們的風險和成本﹔我們寧可讓有關機構跟蹤我們的消費形態也不願損失優惠積分,而選用信用卡付帳;而當部份居民因執法單位的戶外監察攝像機侵犯私隱而抗議時,另一些居民卻爭取政府在他們地區安裝以遏止罪行的增長。

  此外作者還探討了核實個人身份技術帶來個人身份被盜用的危機和禍害、為蒐集客戶背景和消費模式而無孔不入的手法,和轉售客戶資料等問題。

  六十年代美國政府眼見電腦技術成熟,夢想建立一個全民數據庫(national database),以利人口普查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但經過反覆論證利弊,決定打消念頭。萬料不到,強大的資本主義力量,卻在多年後把美國建立成一個數據庫的國度(a nation of databases),這些數據庫獨立自主,依資本家意願隨意轉移整合,令政府和人民無從監管。

  刻下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內含指紋數碼的智能卡身份證計劃,亦構思為蒐集罪證而強制電腦用戶披露加密關鍵碼,均未見輿論深入探討箇中利弊。對制定政策的官員和盲目追求效率者而言,本書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