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間製造》

1999-02-15

書名:香港空間製造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In Hong Kong)
編著:郭恩慈編著
出版:Crabs Company Limited
出版日期:1998 年 12 月

空間閱讀也是傳播研究

  從事大眾傳播事業或學術研究的人士,大抵也不會反對此門學問是一項跨學術的知識工程,正正由於在現代社會裡,傳播媒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傳媒支配了資訊的流通和消費,更重要的是它在傳播資訊中表現的道德及價值觀念等課題,往往影響受眾於無形。

  然而批判香港大眾媒介的評論,大多屬於實務派的行政式研究,好像總起不了甚麼推動受眾對媒介批判警醒的力量,更談不上把大眾傳播看作文化日常生活的空間。在香港,就這方面對大眾傳播批判的可算是做得較少,而最近出版的、有關空間評論的《香港空間製造》可作媒介批判的借鑑,從中大致可看到一個從人文角度出發,反省大眾傳媒與日常生活關係可行的態度。

  主編郭慈恩在序言之中申白:「將空間還給環境、將文化還給生活」,明確地揭示以人為本的現代空間 / 傳播態度。她以空間設計為例,指出在消費主義及模擬空間的主導下,符號及劇場化的控制使受眾漸漸迷失對環境作全面理解及產生情感關注和投入的能力。

  的確,香港傳播批判也出現了類似的真空現象。無形中使全書的三部份更具參考價值,當中包括「人與空間的關係之理論研習」、「研究方法」及「香港生活空間觀察」等課題,討論的內容考究而深入,由社區至市民大眾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有所獵及,實際個案研究地點的選擇也充分捕捉社區變遷的重點,剖析能切身處地考慮使用者的立場,從市民大眾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其中一篇〈從網絡世界到現象世界〉論述現時炙手可熱的電子網絡傳播與日常真實環境的關係,從使用者角度對空間文化凝聚到個人實際經驗以至全球化城市概念作出全面脈胳的分析,在高科技「好友」一致唱好的洪流中提出另一個富人性的冷門學術批判,彌補本土對網絡傳播評論的不足。香港近幾年來備受談論的傳播個案也不少,可惜的就是漠視人在傳播媒介統攝下的實際生活,來來回回都是糾纏在政治及社會評論、公信力、新聞操守與道德等主要硬課題,缺乏一種具視野的人文觀、有形而較長遠的批判態度和力量。

  在此希望多元化及從使用者角度分析的傳播批判研究亦能得到肯定,能在香港茁壯成長。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