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SMOG -- Surviving the information glut》

1999-03-15

書名:DATA SMOG -- Surviving the information glut
編著:David Shenk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出版日期:1997

資訊泛濫的憂慮

  微軟創辦人蓋茨的新書《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出版,書中他討論到新科技如何幫助人們商業的發展,以及科技將會如何改變商業的性質。然而,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微軟的旗艦軟件「視窗九八」,被人指出亦存在千年蟲問題,真是十分諷剌。按蓋茨在月前的演說中提到,對於世紀末的千年蟲問題,微軟仍在努力中,很明顯與他先前指千年蟲是恐慌過度的言論有相違。

  擁抱資訊技術,是近年來掀起全球的狂熱。從企業家到學者, 不少人對科技都大為唱好,認為電腦資訊科技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 增強工作效率。有人 甚至認為,隨著科技的驅動,可引領我們到一個更理想公平的社會去。不過,在銅幣的另一面, 持不同見解的亦大不乏人。

  《Wired》雜誌的專欄作者David Shenk最近寫了一本《Data Smog》,夫子自道,講一個資訊狂對於資訊泛濫的感受。

  儘管他在書中所提到的「資訊並不等於智慧」、「科技不人性」、「大眾媒體以偏蓋全」都不是新鮮的說法,不過,藉著作者多年來報道資訊科技,他的行內識見和詳盡資料搜集,都令書別有說服力。

  好像在「Skeptical in Seattle」一章,作者便找來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名字的K君(K是發了財的電腦人,認識蓋茨及不少行內大人物)表白表白,雖身為科技人,但同樣憂慮資訊科技在高速發展之下,對社會引來禍害。

  《Data Smog》所討論的範圍頗為廣泛,從科技對於人性心理的影響、資訊如何殺掉新聞業、資訊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以至對於電腦教育的質疑,都有述及。

  歷史告訴我們,每當新科技出現時,總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出來反對,認為科技萬般不是,深信新不如舊。本書的優點,是從一個熟悉新科技文化的角度出發,看科技的能和不能,令人更為信服-畢竟那是真實的第一手經驗。

  專門報道Cyber事物的Douglas Rushkoff 讀了本書後說要檢討對網絡的認知,至於寫過《Why Things Bite Back》,曾形容科技是對人類一種「報復」的Edward Tenner,自然對本書讚賞不已。

  資訊爆炸令人帶來渴求資訊的憂慮,但隨著Y2K日近,人們對科技的不安、反科技的言論及支持者相信會愈來愈多。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