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噱頭由藝人報新聞
亞視撐收視無以為繼
《還珠格格》一去,亞視收視全線下滑,不惜一個月內兩度易陣求變,還要翻炒《還珠格格》第一輯以苦撐收視。
亞視兩度變陣最惹爭議的,不是「焦點新聞」時間一變再變:由原來六時變成六時廿五分,兩個星期後又改到七時半。而是亞視宣佈破天荒起用藝人報導新聞,由何守信、朱慧珊負責,並在新聞時段加插娛樂消息。這項安排甫公佈旋即引起輿論爭議。
有認為由藝人報導新聞會損害新聞節目的公信力,而記者協會更批評此舉是侮辱了新聞從業員的努力,名咀鄭經翰更以「不知所謂」、「初步干預新聞」來形容這次安排,後來更演變成與亞視總顧問沈野的一場罵戰。
亞視此噱頭在首日獲得十六點收視後便開始下降,其他節目時間調動後收視亦未有大起色,沈野於是又公佈正在拍攝中的重點劇目,但遠水又焉能夠救近火?
為了穩住收視,亞視似乎正藥石亂投,甚至犧牲新聞部公信力亦在所不惜。可惜《還珠格格》的成功是奇蹟,並不是常態,亞視要爭取收視,還是從根本改善節目質素來得實際。
* * *
張「大姐」被調東京
傳媒偏向政治化處理
廣播處長張敏儀被調往東京新聞,令媒介沸沸揚揚,輿論普遍質疑政府此舉背後有政治動機,政府有意干預港台的獨立位置,連國際傳媒對此項變動亦甚為重視。
雖然政府高層強調此次純粹公務員的正常執位行動,但由於港台地位敏感,回歸以後又數度遭親中勢力抨擊,加上張大姐向來的硬朗形象,對維護港台編輯自主的堅持等,都難令傳媒及公眾相信這次任命不是「外放」或「放遂」,非因政治因素引起。碰巧消息公佈時「大姐」不在香港,到正式回答調職傳聞時已是新聞被「政治化」炒作數日之後,新聞效應消失,當事人親自解說亦難解輿論當初疑慮。
香港新聞界是否反應過敏?對港台領導人轉變帶來的影響是否過慮?輿論即使反應過激,其實亦反映媒介對港台前景的關注,與及對港台作為公營機構獨特地位的重視。傳媒的關注,相信日後對監察政府干預港台編輯自主會起制衡作用。
一個機構的公信力不能單靠一個領導維繫,「大姐」即使不被調職,亦有退休一日,港台應已有健全的制度、明確的定位,若政府政策不變,應有能力繼續維繫既有的編輯立場與目標。
* * *
有線奪世界盃播映權
獨家播放非球迷之福
有線電視宣佈奪得二○○二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獨家播映權,令不少球迷十分不滿。這次是世界盃決賽首次在亞洲舉行,但部份觀眾卻可能無緣看現場直播,失望之情亦可以理解。
有線電視為爭取更多用戶,不惜以銀彈攻勢爭奪體壇盛事的獨家播映權,例如九六年的歐洲國家盃播映權,便成為有線囊中物,當時已引起輿論一陣嘩然,想不到數年之後,有線再重施故技,今次更是萬千球迷翹首以待的世界盃,輿論反響強烈是可以預期的。
過去三十多年習慣了收看免費體壇盛事的觀眾要適應收費電視,難免會有微言,加上目前有線的覆蓋率仍未達至全港住戶,屆時能否達到目標亦屬疑問,若因技術原因未能接收,有錢也可能沒有波睇,無錢更免問,雖然在數目上是少數,亦難免在社會上造成有與無的分化。
但從商業競爭而言,有線此舉是無可厚非的,若不是這樣做亦難搶走兩台觀眾,看來兩間無線電視台再不能對有線存在掉以輕心,在重點節目上日後很可能出現更劇烈競爭。無論是觀眾或電視台工作人員,都要重新適應電視市場這些改變。
* * *
和黃點「橙」成金
收益創歷史紀錄
和黃出售英國流動電話Orange股權予一間德國公司,獲利一千一百多億元,成為香港上市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宗交易,此宗經濟新聞迅即成為城中熱門話題。
傳媒報導的焦點,主要是這次交易的細節與及和黃點「橙」成金的經過。而不少報章的社論,更討論到這宗交易的社會意義,顯示香港公司並非無力跨越國際,這次經驗便是對香港商界一次重要鼓舞。
其實和黃的Orange無線電話服務在英國仍屬投資期,經營幾年仍未見盈利,但仍能以高價轉售股權,可見投資者對流動電話網絡帶來商機的憧憬,因為當Orange轉手後,收購者Mannesman便立即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流動電話商。將來當流動電話與個人電腦、聰明咭等功能匯合,便極可能成為一種商機無限的產品,難怪收購者開出天文數字。
下世紀是以資訊科技主導的社會,資訊科技將會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黃這次交易,相信更進一步刺激商界朝此方向發展。同日的其他新聞,例如有線發展i-cable、衛星電視的整合數碼電視入門網站、無線電視的電視廣播網站等相互呼應,可見資訊科技生機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