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1999-12-15

報業處多事之秋
相關新聞一籮籮

  十一月份可謂報業多事之秋,月初有終審法院一致裁定,《東方日報》控告港台《傳媒春秋》誹謗案敗訴,這宗糾纏四年多的官司終於審結,被控一方固然鬆一口氣,前線新聞工作者亦對判決感到欣慰,因為終審庭對公允評論作出包容性的解釋,可以保障新聞工作者就涉及公眾利益事件上發表公正評論的權利。

  與此同時,《天天日報》宣佈以精簡人手為理由,解僱四十多名記者,裁員以後,《天天》擬將港聞、突發等新聞以承包方式外判,加上已用此法的副刊、娛樂版等,愈來愈多版面以外判處理。縱使員工表示不滿,但在經濟低迷時期,被解僱的員工若要以承包方式打工,即是變相減薪。

  月中期間,《星島日報》宣佈重新包裝,並將售價下調至二元,以吸引讀者,這次是年初星島易手以來最大改動,亦是首份優質報紙以減價招徠,據云銷量反應不俗,可見減價有一定吸引力。問題是此策略能否持久?轉換口味的讀者會否因為售價調整而流失,需要時間印證。

  月底,廉署與警方突擊搜查《蘋果日報》,並拘捕一名記者協助調查,案件牽涉多宗涉嫌付錢向警方買消息事件,廉署引用防賄條例搜查報館,又引用《釋義及通則條例》撿走新聞材料,《蘋果日報》立即申請禁制令,並成功向上訴庭取得延續臨時禁制令,阻止廉署將文件解封,更於十二月初向高院申請擱置搜查令,至於案件進展如何,相信十二月內自有分曉。

 

*    *    *


有線寬頻上市
電訊衛星合體

  有線寬頻通訊有限公司 i-cable 在香港及美國上市,受到市場追捧,資訊科技概念始終不乏市場,難怪本地傳媒紛紛迎合這趟科技匯流的熱潮。

  i-cable 的模式是用電視來推動互聯網,九倉利用過往敷設的電視網絡,計劃在取得固定電訊網絡牌照後,於明年年初推出高速互聯網服務,並將互聯網與有線節目結合,最終目標更融合電訊的話音及其他服務。

  九倉的賣點在於擁有繼香港電訊以外全港最大的光纖網絡,且是一個電視網絡,不像後者以話音通訊為主。九倉以有線電視作為起點走向科技融合之路,相比其對手香港電訊則夥同衛星電視提供五十個頻道的電視台,結合原來 IMS 的互動電視、網上購物等多媒體服務,令香港電訊成為另一個多媒體組合,而他們積極籌備的 i-zone ,同樣以寬頻上網,甚至發展網上電視,在技術上起點與 i-cable 不同,但最終仍走上電訊、電視、互聯網(寬頻)結合之路。

  所不同的,大概九倉主要依賴本地市場,而衛星及電訊可以覆蓋中國客戶。然而後者並非全無對手,無線電視發展的衛星收費電視亦包括互聯網服務。無論起點在那個媒體,最終仍走上匯流之路,看來資訊科技融合,本地傳媒間難免出現一場混戰。

 

*    *    *


公眾諮詢限期已到
新聞組識意見分歧

  法律改革委員會私隱小組就成立報業評議會展開的公眾諮詢,於十一月底屆滿,連立法會亦通過反對由政府委任報業評議會的動議。但一向缺乏溝通的四個新聞專業團體,最終對自律機制卻未達成共識。遲遲對諮詢文件未表態的報業公會後發先至,倡議發起一個自律性報業評議,不帶官方色彩,但將監察範圍擴大至色情、暴力及報導失實等問題。

  這個被認為「冇牙老虎」的自律機制雖然不獲兩個記者組織歡迎,但卻獲得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及新聞工作者聯會的支持,雖然經過報業公會多番游說,幾個會之間的分歧仍無法化解,唯有各有各做,最終視乎政府如何定案。

  業內難取得共識,但公眾的意向卻十分明確,多個民意調查都支持應成立監管機制,認為單靠傳媒自律不足夠。其實新聞界內部亦認同問題存在,但新聞工作者不可能會同意成立一個法定組織約束自己的工作,如何維護新聞工作者的自立又能糾正歪風,確實是令同業費煞思量的問題。

  法改會如何整合分歧意見,推出具體方案,固然令公眾關心的,但公眾更加樂見的,相信是各新聞機構能夠自動自覺提高職業操守。即使諮詢期已過,由過往三個月討論引起的新聞效應與公眾期望相信仍會繼續,問題是各傳媒機構如何回應。

 

*    *    *


傳呼訊息起疑慮
亞視內部再起鬨

  「法輪功」在中國被定性為非法組織,香港信眾雖然倖免,但在傳遞有關「法輪功」的口訊上卻引起一場風波。潤迅通訊被投訴審查傳媒訊息,拒絕傳送有關「法輪功」留言,令市民大表不滿,有立法會議員更質疑電訊局是否縱容傳呼公司侵犯港人通訊自由,認為電管局應作出起訴。

  電訊管理局後來介入調查,並指出與該公司達到「香港送、內地不送」的共識,要求傳呼公司一定要替客戶傳遞信息,但對香港容許國內違法的信息,內地傳呼公司不作發放,這卻非他們的管轄範圍。由此可見,一國兩制的保護傘,並不能令傳呼公司感到釋然。

  亞視收視仍未站穩,管理層已經起鬨,甚至對簿公堂。亞視永久名譽主席林百欣入稟高院,抨擊新股東管理不當,令亞視虧蝕,要求法院頒令逐三名董事及償還一億欠債。亞視大股東封小平作出反擊,入稟法院禁制林百欣透露亞視機密,指此舉是違約行為,法院頒發禁制令,林伯被逼收聲。

  雖然亞視管理層否認這次並非新舊股東之間的矛盾,無論出於個人因素抑或其他,明顯亞視業績未如預期理想,才出現這次爭端,但內鬨若持續,只會令亞視更難振作。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