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不雅 《蘋果》抗辯
印尼五月期間發生暴亂,不少華人婦女遭姦殺,有關證據陸續浮現,令本地傳媒一致強烈譴責。在聲討印尼暴徒罪行中,其中最惹人爭議的,莫過於《蘋果日報》刊登四張自互聯網取得事件強暴及殺害情況的圖片,引起部份社會人士不滿,繼而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不雅物品。
反對刊登照片的說法有二,一是互聯網上的照片來源不清,未必可靠;二是有婦女團體認為刊登效果等於令受害人再次被公眾強姦。而刊登目的不外乎刺激銷量,滿足公眾偷窺意慾。
《蘋果日報》及部份支持者卻不同意以上判決,認為刊登這些照片不過是如實報道新聞事件本身的醜惡,該報並無誇大或醜化整件事情,而支持者亦認為刊登圖片令人體會事態的嚴重程度。
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其理據。很明顯對這些道德問題,難有一致標準。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有二點:一是互聯網上的照片是否可信?為什麼除《蘋果》以外,其他報刊沒有登載?二是淫褻及不雅的標準應否有例外?例如對這些侵犯人權暴行應否豁免?
* * *
名嘴遇襲 言論受創
名嘴鄭經翰在上班途中不幸遇襲受傷,震驚中外傳媒。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將這則新聞放在晚間頭條,可見國際傳媒對暴力入侵香港新聞界的關注。
鄭遇襲前一天,《蘋果日報》的採訪車亦被人打碎擋風玻璃及記者遭人口頭警告,兩件事雖未必有關聯,但明顯都是衝著新聞及言論自由而來,似是對整個新聞行業作出警告。
兩年前梁天偉遇襲,警方雖懸紅五百萬,案件仍未偵破,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線新聞工作者連番面對生命威脅,警方若不能將兇徒繩之於法,誓難確保言論自由不受威嚇,傳媒中人亦難免憂心忡忡。
鄭在病榻中接受訪問時感喟生命很脆弱,他的不幸遭遇亦令人驚覺香港言論自由的基礎亦很脆弱。即使外在的政經因素不變,內在的治安惡化,已能將敢言的聲音消化。本地傳媒對名嘴的遭遇除了深表同情外,祇能自求多福。諷刺的是,在九七以前媒介中人最擔心中國干預會影響新聞自由,孰料最粗暴的干預,竟是來自本地原因不明的暴力行為!
* * *
官鱷大戰 傳媒跟風
八月十三日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托市,在媒介引起猛烈迴響,一時間,無論是否股民,都密切注視這次干預行動會否影響全港市民身家。
大部分本地傳媒由起初一致支持,繼而因外圍因素改變,干預行動負面因素相繼浮現,輿論於是亦群起批評政府消耗千億儲備。
本地傳媒立場搖擺不定,有學者以「寒蟬效應」(spiral of silence)理論解釋,並批評媒介未能發掘財經界的另類聲音,讓市民對事件可以有較全面的掌握。
過往一年幾次金融風暴顯示,財經問題千絲萬縷,前線新聞工作者要理出點頭緒實在不易,更何況要在干預即日作出回應,若對財經運作缺乏認識,實在難上加難;故此難免以偏蓋全,未能發掘不同意見,更遑論作深入分析。
在所謂後工業時代社會,經濟及社會結構愈趨複雜,衍生工具繁多,非市場中人難以窺全豹,新聞工作者要追上社會發展步伐,有需要充實自己,以提高獨立批判能力,才不致被不同利益集團牽著鼻子走。
* * *
視訊修例 諮詢太短
剛成立不久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一顯積極本色,九月初推出一份新鮮出爐檢討電視電訊服務文件,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份諮詢文件牽涉的層面廣闊,受影響的媒介數目眾多,而政府的管治理念亦作一百八十度改變,對兩個行業的長遠發展有深遠影響。這許多問題都值得花時間仔細討論,但諮詢期祇有四星期,故業界普遍反應是時間過於倉卒。
儘管時間有限,這份文件仍不能忽視。初步分析其重要性最少有兩點:一是將電視網絡與及電訊網絡合流,讓兩種科技得以融合;其二是將電視廣播全面開放,不設發牌上限,增加市場競爭。這兩個大方向與世界廣播及電訊潮流吻合,亦可謂大勢所趨,問題是執行過程,未知會否造成不公平現象。
對各個電視網絡經營者來說,影響最大的是九倉有線電線,而兩間無線電視反而因削減專利稅而獲益。九倉未站穩陣腳即要面對市場開放,唯有寄望視訊科技的結合發展,為該公司建立額外優勢。
除九倉外,三間新發牌的固網經營商亦受影響,目前電視電訊市場中,祇有固網市場仍未開放,在缺乏誘因下政府卻要求三間公司繼續拓展網絡,似乎有欠公允。
初步看來,這份報告對兩個市場上原先經營者似乎影響較少,對後來加入的反而壓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