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於十一月廿二、廿三日在香港舉行了第三十一屆年會,這是香港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後該會首次在港召開的年會,共有七十多位來自八個國家地區的中文報業代表參加。今年年會的主題是:「金融風暴對華文報業的影響」,由於參加會議的代表都是報社老闆或決策階層,所以他們在會上提交的報告,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各地報社面對金融風暴時所作的一些實際措施。
年會開幕禮的主禮嘉賓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他在致詞時呼籲傳播媒介不能只管銷量和盈利,不問社會效果,「報紙和其他傳媒,都是社會公器,對公眾會造成影響,所以也得承擔社會責任。新聞報道更是應該以事實、公正為原則,而傳媒的操守應該受到公眾監督。」他表示,特區政府堅決維持法治,確保新聞自由,鼓勵開放資訊。
節約措施養精蓄銳
開幕禮後是專題報告,新加坡《聯合早報》、吉隆坡《中國報》、東馬的《美里日報》、台灣《聯合報》系、美國洛杉磯《新光大報》和香港《星島日報》等代表,分別就主題作出報告。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元華博士指出,旗下擁有十一份各種語文報紙的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在撥出四千六百萬元作為投資企業債券的準備金後,截至今年八月財政年度的全年淨利滑落了18.8%,報二億七千七百七十八萬元;該財政年度的廣告收入下跌了9.7%(總值六億六千八百一十萬元),但報紙發行卻增加了3.6%,達一億八千萬元。
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旗下報章包括四份華文報:《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星期五周報》;四份英文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 、《海峽時報星期刊》 The Sunday Times 、《商業時報》 Business Times 和《新報》The New Paper ;兩份馬來文報紙:《每日新聞》 Berita Harian 和《每日新聞星期刊》 Berita Minggu ;一份淡米爾文報紙:《淡米爾慕拉素》 Tamil Murasu 。在不景氣的陰影下,該集團採取了連串應對策略,以期克服難關,從明年一月起實施的部分節約措施包括:
(一)減薪、凍薪:月薪九千元以上的高級人員一律減薪百分之二,其餘執行級人員及月薪超過三千五百元的議薪員工的薪金則被凍結,直至經濟情況好轉為止;今年的花紅和獎勵金預料也將受影響。
(二)精簡編制:離職者的空缺暫不填補。
(三)節省開銷:凡非必要的採購和設備都不獲批准;原本出國坐頭等機艙的高級人員一律改坐經濟艙位;取消高級人員的應酬開銷和停止出國受訓。
(四)削減成本:從不同渠道購買新聞紙,以節省成本開支。
(五)新加坡政府已經宣布協助公司節省營業成本的一系列措施,報業股控預料在工資成本方面節省一千九百萬元。
他強調新加坡報業控股不會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採取特意的裁員手段,他們對華文報的前景仍然是充滿信心,這些節約措施將使集團養精蓄銳,待經濟好轉時再度展翅高飛。
馬來西亞方面,吉隆坡《中國報》總經理黃明來和東馬《美里日報》社長黃克芳均指出,開源節流是當地華文報渡過金融風暴的對策,節省成本的方法除了減少出紙量、減少新聞紙的浪費和退報率、降低新聞紙的開支外,報社亦透過電腦化、部門重整、減少員工人數和超時津貼額的方法,來降低一般固定開支。
黃克芳在報告中指出,在這非常時期,華文報更要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以克服當前的挑戰,馬來西亞五家華文報紙在去年達成合作協議,五家報社不僅透過電腦網絡加強新聞交流,其中四家東馬報章更推出西馬《南洋商報》的精編版,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他認為唯有拋棄惡性競爭,通過合作共渡時艱,才能製造雙贏局面。
華人分佈五湖四海,中文報業在世界各地擔當重要角色。 |
延後反應汰弱留強
台灣受金融風暴影響的程度較其他亞洲地區稍輕,而且是延後反應。不過,台灣《聯合報》系的黃寬說,展望將來,東亞經濟變數仍多,台灣報業為謀生存發展,已採取多項應變措施:
(一)在發行上結合熱門商品如流動電話、機車、電腦等辦促銷活動,業者與報社合作,報社可預收報費,業者則可獲免費宣傳,可說是互利互惠。
(二)促銷報紙,附贈讀者禮品。
(三)改革版面內容,增加張數以吸引讀者;當然也有同業是減少張數來平衡成本。
(四)在爭取廣告上盡量符合廣告主的要求,例如允許做特別型式版面。
(五)設計新版面開發客戶,如結合周休二日制闢出旅遊、美食專刊。
(六)與電波媒體聯合促銷。
(七)針對部分財務較緊的廣告主,提出部分支付現金、部份產品交換廣告的方式,吸引他們刊登廣告以補足業績,交換得來的產品則作為發行促銷贈品,送給訂報的讀者。
(八)加強業外營收,將報社核心資源作多重運用,提高其附加價值與報社營收。
香港方面,《星島日報》總編輯宋淑慧指出,在經濟不景氣下,報業經營也面臨最艱困的時候,香港五間上巿的報業集團在已公佈的九七財政年度綜合業績,出現的溢利縱有上升,幅度也較往年下降,少數集團更由盈利轉為虧損,對前景都有比較審慎的部署;宋淑慧相信在風暴的衝擊下,復甦來得愈遲,愈會出現汰弱留強的情況。
傳統報紙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蘇鑰機博士接著以「廿一世紀報紙的路向」為題作專題演講,他認為電子報紙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報紙的角色,但傳統報紙需要調整角色,方能適應新的形勢。他說,報業在廿一世紀面臨挑戰,應從三方面作出補救行動:首先,報紙應結合專業判斷和社會良知,為民喉舌;其次,報紙的報道要與社會及讀者息息相關;最後是報紙要與讀者拉近距離,內容要親切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