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Radio, the Mainstream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Hong Kong》

2014-10-16

書名:Talk Radio, the Mainstream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Hong Kong
作者: Francis L.F. Lee (李立峰)
出版: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14年

  手執李立峰新作,不禁嘆一句「不得了!」

   作者用電台的電話意見節目(或烽煙節目,英美叫Phone-in programme)作為研究項目;做報刊雜誌的研究不難,做廣播的研究,特別是電台廣播的研究卻一點都不容易;聲音廣播沒有影像,播出了的節目就如風飛逝,就算有錄音帶、電腦檔,也是很抽象的東西。李立峰這次研究是探討烽煙節目的演化與構建輿論(public opinion)的關係,一個跨度達十五年的研究,單是這股熱情與決心,已殊不簡單!談演化不難,把這類型節目在不同年代的表達形式與社會發展趨勢連結起 來分析,總可以理出一個脈絡,但探討烽煙節目與輿論的關係,又談何容易!

  曾幾何時,收聽電台早上的烽煙節目是早更記者的任務,採主老總們半醒未醒時也要扭開床邊的收音機,早上討論的議題,隨時演化成當天的新聞焦點,電台節目中一個聽眾的電話,竟可使問責局長辭官下台,政府要摸索民情,電台烽煙節目曾是一個重要指標。

   烽煙節目由香港電台開創先河,從《電話訴心聲》,到《太平山下漫步》、《八十年代》,至目前的《千禧年代》、《自由風自由phone》,這類形式的節目歷久不衰。商業電台於九十年異軍突起,推出由鄭經翰,林旭華主持的《風波裏的茶杯》,及黃毓民主持的《毓民七鐘聚》,把烽煙節目的形式,由純粹意見表達與討論,推向另一個新台階,高度介入社會事件,甚至透過節目設定社會議題,與社會脈搏緊緊相扣。

  作者嘗試透過研究,探究電台烽煙節目於香港社會和政治發展的意義,包括這類節目的社會角色如何隨時代演化?它們的演化與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環境又如何扣上關係?烽煙節目如何製造和傳達公眾的聲音?它們又怎樣與主流新聞媒體互動?

   電台烽煙節目歷數十年而不衰並不斷的演化中,自八十年代起,市民已經樂於或敢於透過電台表達意見,節目與社會輿情有著一定的緊密關連,李立峰透過訪問、個案分析、調查研究等,從節目的製作構思,到節目內容設計與編排,以及抽取節目內容深入分析,探討烽煙型節目在社會發展與政治演進過中扮演角色。研究不限於早上與傍晚的常設烽煙節目,還包括一些特備節目如財政預算案及施政報告發表後的電話熱線節目。

  談電台烽煙節目與輿情的互動,又怎能不從節目在不同時代的演化談起?八十年代起,市民樂意利用大氣電波表達意見,取其直接播出,不經刪剪,可暢所欲言的本質。不過,那時候,電話意目節目還只是眾多電台節目中的一個資訊節目。及至九十年代,這些節目開始邀請官員、意見領袖出席節目,發展下來,這種模式成為節目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官員與意見領袖的出現成為主流媒體另一個採訪現場;官員的說話、市民的意見,或兩者的對質,連帶電台及節目名稱出現於翌日報章,在這個互動之中,節目監製於是更積極尋找有份量的嘉賓,這個循環至今仍是歷久不衰,發展下來,官員周末上電台節目儼成了慣例!

  然而,時至今日,烽煙節目的phone-in 環節有時已變得聊備一格,節目大多時間是嘉賓訪問,嘉賓一個接一個,來自公眾的聲音變成了點綴!若如李立峰所言,今天烽煙節目於輿情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其繼續存在只為說明媒體節目種類多元,公共領域尚有可表達意見的渠道,那麼,探討輿情的建構,下一個登場的應是社交媒體了!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