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傳媒記事簿

2018-03-01

● 政府擬放寬傳統廣播業跨媒體擁有權
● 新一輪公眾諮詢處理植入式廣告規管

  政府二月中宣布,就《廣播條例》第一階段檢討展開公眾諮詢,建議放寬傳統廣播業跨媒體擁有權、外來投資者最低持股百分率等規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近年網媒發展蓬勃,傳統媒體的廣告收益及影響力下降,調查指市民去年每日收看免費電視的時數為2.3小時,較2009年減少近三成,廣告收入下跌,但數碼媒體的廣告收入則在5年間上升四成五。 為改善傳統媒介的生存環境,政府決定「拆牆鬆綁」,放寬條例。 建議讓報刊東主、非本地電視持牌人等過往不符持牌資格的六類人士,可持有免費或收費電視牌。又建議放寬持牌相聯者的限制,除了直系親屬外,屬非直接親屬關係的人士亦符持牌資格,以鼓勵行業有更多協作機會。 就修例或會放寬紅色資本流入本地媒體,當局亦建議,維持現有外資控制權的限制,僅輕微調整須獲通訊局批准的外來投資者最低持股百分率,由百分之二放寬至百分之五,減輕投資者負擔。當局指維持外來投資上的限制,期望藉此能確保本地電視台節目迎合港人口味及文化。 但有學者擔心此放寬會影響言論自由及觀點、節目多元化,放寬外資控制權限亦增加外來勢力影響,而有議員卻批評政府今次修訂只是回應電視業界訴求,維護現有業者的利益,把已出現的新發展和行為合法化。

  在這次諮詢文件中,被問及為何不提出調整牌照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創意產業)利敏貞指出,目前是以收回成本方式計算經營免費電視所需的免費電視牌及傳送者牌照費用,由於免費電視已有很大的競爭優勢,而且政府沒有收取任何頻譜使用費,因免費電視要兼顧社會責任,例如電視廣播需要播放特備節目、政府廣播內容及港台節目等,言下之意,是政府不認為要下調牌照費。通訊事務管理局去年九月公布公眾對植入式廣告規管意見,調查發現有空間放寬當中規管。通訊局屬下的一小組委員會,已於今年初諮詢業界意見,稍後將推出新一輪公眾諮詢,料今年中可以處理植入式廣告規管的修訂。

● 王桂壎辭任通訊局主席
● 港台工會關注副處長延任

  王桂壎去年四月一日獲委任為通訊局主席,接替前通訊局主席的資深大律師何沛謙,王桂壎原定任期兩年,直至明年三月底,通訊局在月中舉行記者會,指王桂壎突然宣布在2月9日已向特首林鄭月娥請辭通訊局主席一職,原因是近日發現,在出任主席前兩年,其名下一直持有一批中移動的股票,直至最近沽售整批股票後才察覺到漏報利益,但已無補救方法。 王桂壎指是次疏忽漏報股票的事件對其任內處理通訊局事務沒有任何影響,更沒有引致任何利益衝突,惟「規矩終歸係規矩」,有責任嚴格遵守,而個人疏忽亦非理由,為維護通訊局的獨立性及維持公眾對該局的信任,認為要承擔後果,立即辭去主席一職,並就事件向公眾致歉。 港府於同日晚上發出新聞稿,發言人指特首已接納王桂壎請辭通訊局主席,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會按既定程序,盡快物色合適人選提交予特首考慮及委任,政府亦會在適當時候公布任命。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上月去信廣播處長梁家榮,指原定四月份退休的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節目)廖麗怡獲延任三個月,有違處長多次強調人事升遷有規有矩的原則。 前任副廣播處長戴健文在退休前需要處理接手亞視頻道等任務,亦未獲延任。工會質疑,去年五月起署任助理廣播處長(電台及節目策劃)的張健華本月「坐正」,有別過往其他助理處長的署任安排。 廣播處長梁家榮二月下旬出席員工大會時,重申是按運作需要,須有經驗者推動跨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呼籲員工毋須太多臆測。港台工會指會晤氣氛很僵,批評處長無清晰交代理據,未能釋除疑慮,期望他以理服人。 港台新大樓聯用計劃去年底再觸礁,廣播處長梁家榮透露,近月繼續跟不同政府部門協商,希望可盡快有新進展,但難言今年內可完成。 港台工會在春節團拜就資源短缺等訴求示威,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明言,當局近年已增撥資金及人手,相信台方員工應可稱職應付額外工作。

大車阻救捱批
● CSM收視調查獲廣告界採納

  年近歲晚,大埔一宗巴士車禍奪去19條人命,公眾聚焦在道路安全及巴士司機駕駛態度之上,惟意外地,電視台女記者的一段「要直播」的對話,卻成為網絡公審對象。 事緣消防人員需將翻側的巴士升起,有警員遂要求在場記者改往其他地方拍攝,但一名女記者要求警員「畀多三分半鐘」做直播,惟警員以安全為由堅持記者撤離。過程被now 新聞台直播並引起熱議,有網民批評記者阻礙救援。女記者所屬新聞大台卻斷言否認阻礙救援的聲明,卻亦未有提到記者和攝影師無視警員多次勸喻而一直留守原地實屬不當。記協主席楊健興稱,從片段可見,記者並非挑戰或質問警員,但事件會令人覺得「記者大晒」,他直言涉事記者想得不夠周全,又稱記者應堅守原則,不應妨礙救援。

  本地電視業會使用新的收視調查方法,策劃新收線調查計劃的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香港分公司,指參與計劃的包括電視廣播、電訊盈科旗下Viu TV 及與有線寬頻旗下的奇妙電視三大免費台,聯同九大4As(香港廣告商會)成員等,新的收視調查方式由本年1月開始。CSM 在去年5 至8 月份做基礎研究,覆蓋約1萬個住戶,最終確定逾1000 戶及2700 名觀眾作調查樣本,該公司指現時樣本較以前多25%,每收視點代表近6.6 萬名觀眾。 根據1 月1 日至1 月28 日的數據顯示,香港每戶家庭平均擁有1.36 台電視機,較此前的1.5 至1.6 台為少。 目前電視人口逾600萬,其中有456萬名電視觀眾每天收看3.8小時節目,約為全港電視人口七成;每晚7 至11 時黃金時段收看節目者佔電視觀眾的70%。受查電視住戶人口結構有改變,1 至2 人戶佔比高達49%,2人戶亦佔比32%,較過往增多。 4-29歲者佔比例只有約20%;65歲以上觀眾增至16.9%。由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公司將推動第二階段計劃,在受查住戶方面加裝設備,跟進觀眾在手機、電腦、板腦及OTT(網頻電視)等不同渠道的收視。

● 電盈OTT及免費電視有增長
● 壹周刊賣盤觸礁股價新低

  電訊盈科去年多賺近10%,純利22.46億元,除息稅折舊及特殊開支前盈利按年升3%,至126億元,末期息21.18仙,按年多5%。期內企業方案、OTT(over-the-top)媒體及免費電視業務有增長,惟收費電視Now TV為應付減價戰推出優惠令業務收益減5%,至27.47億元,主要因為年內集團推出優惠月費計畫,以應對非理性競爭,另外亦有廣告客戶轉投其他平台。至去年年底,已安裝服務的客戶數目為130.1萬名,期內每客平均消費為179元,按年減少20元。Now TV早前宣布,將獨家播放俄羅斯2018 FIFA世界盃,料Now TV業務將有改善。

  香港電視三年前業務大舉轉型至網購電子商貿,近月營運漸企穩,今年宣布啟動「基地(THE BASE)」計劃,開放錄影室設施,支援小商戶發展網購。港視年初啟動基地計劃,為原有電視製作器材「重生」,中小商戶願意付一年3萬、5萬或10萬元年費,港視會提供拍攝場地、市場推廣工作坊,資金更可全面投放於Google廣告費。另外,也容許網絡紅人、大專生和年輕畢業生免費使用拍攝器材,現時已收逾百份申請。港視認為計劃可為小商戶帶來新發展平台,同時培養網購人才。

  壹傳媒去年七月宣布出售《壹週刊》港台業務予商人黃浩,但交易日期不斷延後,一月底,報導指交易款項未能電匯至其指定銀行帳戶,其後又有傳媒報道壹傳媒黎智英會重掌《壹週刊》台灣業務等,最終在二月二日,壹傳媒發公告指有關交易已告吹。賣盤告吹,壹傳媒股價連瀉三日,更曾跌至0.275港元,創歷史新低。 證券界人士表示,賣盤告吹,壹傳媒需面對相關法律訴訟,且要重新接掌虧損連連的雜誌業務,前景令人憂慮。當時已有傳聞《壹週刊》將大裁員,至二月底,有攝影組及娛樂組等部門員工約三十人正式被解僱。 部分員工轉以「自由工作」形式重新聘用,每月定期提供稿件或相片,惟資方明言不會提供任何福利,變相減薪留職。工會其後發聲明,表示資方以轉變營運模式為理由裁員約三十人,對資方的決定感到極度遺憾,又指有部分員工質疑,管理層大量裁減前線員工,未有共度時艱的行動,做法不公平。

  於2015年在港註冊的樂視有限公司自前年八月起,連番遭多家廣告及服務公司追討逾7,400萬元欠款,去年十二月樂視自行入稟高院申請清盤,案件在二月下旬處理,法官在無人爭議的情況下頒發清盤令,樂視正式清盤。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