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凱遊客身份訪港再次被拒入境
● 作家馬建大館講座進退失據疑似自我審查
被入境處拒續簽證的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十一月中以旅客身份抵港,遭入境處問話數小時後拒絕入境。正在香港訪問的英國外交部亞太事務國務大臣Mark Field指,此事削弱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所保障的言論和新聞自由。香港外國記者會亦發表聲明表達「震驚和困惑」,要求特區政府解釋。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拒絕評論個案,僅重申入境處會考慮每宗個案的實際情況,並根據香港法律和政策決定,外國記者會17名前主席聯署去信特首林鄭月娥,嚴肅關注馬凱簽證被拒,會否意味香港不再是傳媒能夠自由運作的國際城市。聯署信稱,今次事件讓人關注表達及新聞自由受損,中央政府對「一國兩制」的承諾亦受質疑。聯署信敦促特區就今次馬凱被「變相驅逐(de facto expulsion)」提供全面解釋。香港大律師公會亦發表聲明促政府解釋,以便公眾評估有關決定是否建基於充分、有力的理據。公會強調,特區政府無解釋,公眾無法釋除疑慮,香港聲譽會因而受損。民主派24名立法會議員亦發表聯合聲明,抨擊特區政府拒絕馬凱入境,是進一步箝制新聞及言論自由。
當馬凱被拒入境事件仍在發酵之際,又爆出另一宗疑似文學上的政治審查事件,流亡英國的中國作家馬建,原應邀出席兩個國際文學節講座,並發表新書《中國夢》分享會,但演講場地大館在講座舉行前兩天卻表明「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突然拒絕借場,被指是第二場地的南豐集團亦指,旗下的The Annex 並非講座場地,令該兩個國際文學節講座不知如何是好。事情在馬建獲准入境後有轉機,大館總監簡寧天其後發聲明致歉,稱由於馬建公開稱是以小說家身份出席活動,「無意借大館作為促進個人政治利益的平台」,故重新允許提供場地,讓活動如期舉行。但這進退失據的動作,教公眾對大館大失所望,令全城嘩然,文化界大為憤怒,到底是誰人施壓?還是自我審查?總之它繼新聞記者馬凱被禁入境後,成為另一單引起國際關注的藝術醜聞。
最後一宗是「巴丟草展覽事件」。澳洲的華裔政治漫畫家巴丟草應邀在港展出他的畫作,原定於11月3 日舉行,但因為畫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無法來港,三個主辦的國際組織亦因受到「中國當局的威脅」而臨時取消,連畫展及視像分享環節都要腰斬。本地的文化藝術工作者組成「文化同行」,發起聯署,反對因政治目的壓榨表達和言論自由。自我審查似有漫延之勢,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月中在外國記者會(FCC)以「香港是否處於彌留狀態」為名搞研討會,請時事評論員程翔、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等五人做講者。同樣一波三折,FCC 經理就要經董事會通過才可以開論壇,令卿姐擔心成為「馬建第二」,不過最後都可以舉行。香港外國記者會主席Florence De Changy、美國、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的駐港領事館均有派代表旁聽,多名與會者認為,自馬凱事件,香港最大問題是無人再知政府「紅線」範圍,若以新聞和言論自由作指標,香港其實正在死亡。
● 從記者到議員陳凱欣成功當選
● 文化影視界多位知名人士離世
立法會九龍西地區議席在十一月下旬舉行補選,由記者出身的陳凱欣,在一眾建制派元老加持下,勝出對手李卓人一萬三千多票。陳凱欣畢業於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中文新聞系,其後在無綫電視任職記者,採訪醫療新聞。之後轉投Now寬頻電視,在2012年獲委任為食衛局政治助理,直至上屆政府任期屆滿後離任。之後出任慈善機構好聲服務公司行政總裁,並曾獲九龍社團聯會委任為健康大使,陳過去並無地區服務的經驗,首次參選即成功當選議員。選舉當日有疑似媒介介入的爭議,中聯辦間接持有的《大公報》當天派員在九龍西多區免費派發《大公報》「精華版」,頭版以「欣欣向榮,靠你一票」為題為陳凱欣催票,大篇幅宣傳其政綱。有律師認為有關報章有宣傳成份,需列入選舉經費,相反若有人未經授權進行選舉宣傳,或涉違反相關選舉條例。法例列明,任何人若促使他人當選或不當選的開支都屬選舉開支,均需申報。立法會前議員何俊仁指,若有助選團派發拉票刊物,包括報章,應屬於選舉活動及計入選舉經費,但若無法確定派發者身分,則舉證上有困難。
十一月分內有多名政治文化及影視界知名人士相繼離世,月初先有《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去世。《蘋果》前社長董橋形容金庸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枝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他創辦的報刊一紙風行,統領1949年之後兩岸三地憂國憂民的思想潮流,朝野注目。」查的喪禮擺滿國家領導人、高官、富商及名人致輓的花牌,盡顯這位香港文豪的生死哀榮。月中,香港電影大亨鄒文懷逝世,享年91 歲。鄒1970 年代創立嘉禾電影公司,與邵氏的角力更成為家喻戶曉的影壇風雲。鄒文懷先後發掘了多位超級巨星,更把香港電影帶到荷李活,成為華語影片「走出去」的先鋒,而且取得了亮麗成就。月底,政壇元老鍾士元以101歲高齡去世,政界齊表惋惜,稱「一個時代的終結」。當年中英談判,鍾士元率團上京和鄧小平見面,而鍾士元稱自己是「代表兩局議員、代表香港民意」。他那個年代,代表香港人面對中國仍然有發言權的時代。最後一個令人懷念的是命途多輾的藝人藍潔英,十一月下旬被揭發猝逝家中,令公眾黯然神傷。
● 審計署批港台節目收視率低
● 消防處代言人「任何仁」城中熱話
香港電台現有五條數碼地面及模擬電視頻道,其中兩條頻道「港台電視31A」及「港台電視33A」,為兩年前接收亞視頻道所得。審計署審查今年首半年港台電視31及31A的收視率報告,發現兩條頻道的平均收視率偏低,為0.1點,即約六千四百名觀眾。報告又指,即使在黃金時段,收視率仍屬偏低,今年六月的黃金時段平均收視率為0.2點,即一萬二千八百名觀眾。報告又指,兩個電視頻道的重播時數多,又經常播放不受歡迎的「雜項內容」,如只不斷播放城市日常畫面片段的《漫電視》,削弱頻道對觀眾的吸引力。報告又批評教育電視製作成本,十年間倍增至每小時一百五十八萬元,但學校觀看時數持續減少,要求教育局及港台檢討教育電視製作路向。
審計署提出五點建議,包括增加電視節目的製作時數、增加首播節目時數、制訂重播節目策略、減少31台非運作時數,以及豐富兩個頻道的雜項內容。廣播處長同意建議,表示下年會增加首播節目時數,而31台明年四月起將改為二十四小時運作,將不再播放雜項內容。但32台主要播放立法會會議和重要本地記者會,難以控制播放時數和時間,在直播節目之間播放雜項內容在所難免。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趙善恩表示,節目製作時數「翻一倍」,但製作人手沒有相應的加幅,即使政府增撥資源,大部分資源亦撥至基建。對於收視率偏低,趙善恩表示,現時不少人收看節目的方式有變,如使用流動應用程式、網上影片網站等,形容港台節目的網上點擊率「幾可觀」,但審計報告沒有涵括相關數字。
香港消防處宣傳其面書專頁,以穿藍衣角色的新代言人「任何仁」為賣點,外形奇特,引起網民熱話,在搞笑之餘,亦有效向市民傳達重要應急資訊。如其中一條由影星羅蘭主演的網絡短片,片中一名外賣仔以為見到鬼受嚇暈倒,面書教路任何人都可以用CPR同AED救外賣仔一命。透過短片形式,教市民基本應急知識例如怎使用滅火筒外,又大唱教曉心肺復甦法及自動心臟去顫法的「洗腦歌」。 研究指出人們傾向接受幽默表達方式,以增加共鳴。幽默固有吸睛作用,但更有助受眾記住背後帶出的信息。例如後來浸會大學學生宿舍出現塵爆新聞,消防處亦立刻在面書圖文並茂的教育公眾如何處理類似危險。
● 有線寬頻又宣布供股
● 壹傳媒4.6億售台蘋兩大樓
十一月上旬,有線寬頻公布以公開發售形式供股,發行最多63.45 億股,這是易手僅一年多的有線第二度供股,比例為股東每持1 股供1股,集資最多近6.8 億元。集團解釋,由於近年一直虧損,去年集資籌得的近7 億元已消耗近七成。因此有需要透過供股重整營運資金維持正常運作,爭取時間重組;並透露正評估成立伙伴企業或出售虧損業務,以減少業務之現金流失。以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及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為首的有線大股東永升亞洲,將出任這次供股包銷商,包銷最多36.63 億股,假設其他股東全部放棄供股,永升持股量將由目前約43.2%,增至最多72.1%。有線表示,供股所得資金中,約1.4 億元將用作資本支出、約3.5 億元用作向獨立第三方外購節目及製作節目,其餘約1.71 億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蘋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在十一月上旬短暫停牌,涉及出售在台灣的物業資產。壹傳媒其後發公布,與中國信託金融旗下台灣人壽保險訂立協議,出售台北兩幢辦公大樓及120個車位予後者,作價約17.93億元新台幣(約4.55億港元),交易後壹傳媒將租回部分物業。公告指出,壹傳媒已把該物業為抵押,從王道商業銀行取得10億元新台幣(約2.53億港元)的貸款融資。壹傳媒表示,將從出售事項收取約4.43億港元淨額,擬把約2.53億港元用於償付王道商業銀行的銀行貸款及塗銷該物業的押記;約1.01億港元用於償付一筆銀行貸款;及其餘約8900萬港元用於一般營運資金。壹傳媒十一月中公布截至9月底止中期業績,期內收益為6.6億元,按年下跌約15%,股東應佔虧損為2.87億元,較去年同期1.71億元擴大。每股基本虧損11.3仙,不派中期息。虧損主要由於市場情緒低迷及香港和台灣經濟增長疲弱導致廣告費用下跌,以及對程序化網上廣告的全球趨勢快速增長。此外,客戶興趣由印刷刊物轉移至數碼媒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