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傳媒記事簿

2019-05-02

● 政府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傳媒採訪危機四伏
● 新聞自由公眾評分創六年新低

  政府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傳媒日後在內地採訪或會地雷處處,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等十三個傳媒工會、組織及機構四月初發表聯署聲明,反對當局修例,擔心帶來寒蟬效應,威脅記者人身安全,形容新例有如高懸於記者頭上的利刃。參與聯署包括獨立評論人協會、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以及明報與壹傳媒工會等。聲明舉出多個例子,包括now新聞台記者黃嘉瑜到四川欲採訪維權人士譚作人案時,曾被當局以藏毒罪名上門搜查四小時;香港政論雜誌創辦人兼香港公民王健民被控行賄判刑,拘禁期間被迫交代雜誌撰稿人身份及報道消息來源等。記協主席楊健興強調,記者在修例後到內地採訪的風險大增,心理壓力也會加劇,認為特區政府不應該將新聞工作者暴露於危險下。

  香港記者協會四月中發表2018年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結果,以100分滿分,受訪市民對新聞自由評分為45分,較2017年下跌2.1分,為指數設立六年以來的新低;至於新聞從業員對新聞自由的評分為40.9分,與2017年相若。是次民調由記協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於今年一月分別以電話訪問1003名市民,及以問卷訪問535名不同傳媒機構的新聞從業員。香港外國記者會前副主席馬凱去年遭政府拒絕工作簽證續期,近七成受訪市民認為事件損害新聞自由,新聞從業員認為事件有損新聞自由的比例更達97%。記協認為公眾對新聞自由評分倒退,是因中央的「紅線」已不再抽象,並反映在具體事件中,認為現時情況已非「溫水煮蛙」,傳媒和公眾意識到事態並發聲反對,政府卻不作回應,令傳媒和公眾都有無力感,擔心言論和新聞自由進一步惡化。

  「無國界記者」四月下旬公布今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在全球180個地區中排行73,較去年下跌3位,並特別針對港府正計劃修訂《逃犯條例》表示憂慮。該機構指出,由於有銅鑼灣書店事件先例,日後若中國政府可正式向香港提出引渡要求,對記者構成直接威脅,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預計會進一步下跌。

● 壹傳媒業績惡化轉型收費模式​
●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與港大脫鉤

  壹傳媒被廣告商封殺令廣告收益逐年下跌,但除了政治因素,網絡版本的市場份額亦大量被Google和facebook等跨國企業所佔據。該集團雖多次摺書、裁員、搞外判,甚至曾試圖將《壹週刊》賣盤,嘗試節流,卻墮入愈慳錢質量就越差的惡性循環下。壹傳媒近月決定大膽直接將內容變成「會員限定」。並着手投放資源於加強編採工作,例如調查報道,以及多做人物故事等。《蘋果日報》實行會員制兩周,免費訂閱人數已突破260萬人,但對比原先香港、美加每月合共700萬的獨立非重返用戶人數,已大減超過一半,將來正式收費之時,很可能大大削弱《蘋果》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蘋果》傾向以劃一價收費,但會考慮讓非付費會員每月免費試讀一定數量文章,《壹週刊》和《飲食男女》則會另收訂閱費,期望創造各自的生存空間。他稱《蘋果》對於付費會員數目沒有設定目標,若然有70至80萬人願意留低,會是很好的開始。

  《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成功改行訂閱制,訂閱似是世界趨勢,但轉型勢必有陣痛,包括訂戶數字較預期少而影響營運,香港傳統媒體中,《信報》和《明報》雖有不同形式的網上訂閱,但依賴訂戶帶來收入始終不容易。訂閱制度暫時仍未算成功。其實《蘋果日報》有其獨特位置,四月上旬更與前特首開玩笑,事緣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近日每天在社交網站統計《蘋果日報》的全版廣告,引來社民連主席吳文遠發起眾籌,在少於一天以內籌得十多萬,在該報刊登全版廣告「問候梁振英」。廣告以簡體字寫上「支持梁振英擔任國家主席」字句,又配上梁振英戴上紅星帽的改圖,立即令當天報紙賣個滿堂紅,臉書洗版式評論,可以說令沉鬱的香港增加一些黑色幽默。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將與香港大學分道揚鑣,會脫離大學成為一所獨立新機構,名為香港民意研究所,在五月初正式營運。新的研究所將會由現任民意調查計劃總監鍾庭耀帶領。鍾表示新機構會保留與現時的研究方式,繼續秉持誠信與質素。過去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長期涉獵政治敏感議題,包括2013年接受「和平佔中」委託協辦商討日,並為2017年特首選舉方案做民調。但佔中後港大民研受政府機構委託的工作量大減。學術界憂慮,鍾庭耀失去港大「招牌」,生意會更難,而部分對各政治人物評分及香港人身份認同等調查,會否因欠缺資金而未能延續亦成為關注重點。

● 「安心偷食」事件涉私隱問題​
● 業界未達共識如何統計電視外收視

  《蘋果日報》月中獨家爆出「安心出軌」的車廂影片令全城哄動,有說《蘋果》或成最大贏家。報道出街後,動新聞累積登記會員數目衝破200萬,壹傳媒股價更一度上升超過兩成,甚至觸動全港市民抽水大行動,小市民不斷改圖二次創作,連政府部門及各大品牌都不甘後人。但坊間流傳傳媒用過百萬高價向的士司機購買「出軌」片段,其社長張劍虹回指「絕無此事」。但有傳媒學者認為,任何媒體不應用錢買料,即使法律上沒有限制,亦違反傳媒操守及道德。有大律師指出,由於司機拍攝的影片不是用作保安用途,已有機會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亦可能觸犯有違公德罪,認為不能鼓勵人為了錢和利益,而做出賣片這種行為。

  節目播放平台愈來愈多,有說法認為觀眾較少看傳統免費電視,但自去年起負責收視調查工作的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在平日及周末晚上的黃金時段,收看電視節目觀眾人數仍逾352萬。隨着更多OTT(Over-the-Top)平台湧現,香港廣告商會(HK4As)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嘉慧表示,當電視業界與CSM研究如何統計傳統電視以外收視時,已見更多廣告商戶在OTT平台投放廣告。這三個機構正就統計傳統電視以外的裝置及平台之統計方法尋求共識。CSM香港董事總經理Rolf Thomsen及香港廣告商會媒體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嘉慧均表示,業界需要時間建立傳統電視之外的統計收視方式。而在三家免費電視台之中,電視廣播的龍頭地位未有改變。

● 五項措施便利港片進入內地市場
● 有線寬頻集資方案獲通過

  香港影視界二十五人訪京團四月中分別與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中宣部、國家電影局以及廣電總局等官員會面,討論中央政府便利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市場的措施。中央相關部委較早前同意推行五項便利香港電影業界進入內地市場的措施,業界表示歡迎,包括放寬審批香港藝人到內地商業演出、加快影視作品審核以及釐清稅務安排等,以及香港人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作數量限制,以及對內地與香港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及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等,而業界又建議只於粵港澳大灣區上映的廣東話電影,只於大灣區內審批,以加快審批進度,廣電總局表示會考慮;而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又鼓勵香港演藝界多拍攝具「香港味道」的電影,讓中國電影和港產片最終可以攜手衝出國際。

  有線寬頻去年曾提供股方案但遭否決,該公司今年初再推「四供三」供股集資新計畫,四月底舉行股東大會,獲得百分之九十七獨立股東投票支持通過。有線寬頻運營總監梁淑儀於股東會後見傳媒時坦言,公司已考慮過其他集資方案,惟供股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未來會否再有供股安排,梁淑儀表示不予置評,僅稱冀公司可盡快扭虧。另外,有線寬頻此前宣布裁員一百零二人,梁淑儀回應,當一家公司處於虧損階段,「裁員永遠是一個選項」,不過公司暫未有新一輪裁員計畫。有線主席邱達昌在一個專訪後表示,有線未來會通過電訊方面發展5G,智能家居及進軍大灣三方面開拓業務。

  此外,now TV四月中推出全新STEM學習組合,加強現有兒童內容,now TV定位是家庭娛樂,新計畫主要針對6至12歲小朋友,提供娛樂及教育兼備的內容,而市場上較少同類型產品。電訊盈科媒體集團董事總經理李凱怡表示,冀新計畫有助吸納新客,同時吸引現有客戶升級計畫,從而拉高每月每戶平均收入。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