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傳媒記事簿

2019-07-02

● 反修例演變為街頭衝突記者頓成磨心
● 遭不合理對待被惡意針對阻礙採訪

  六月份是香港躁動的一個月,為了反對通過修訂<逃犯條例>,市民一連多日走上街頭,繼六月九日有103萬人上街,六月十六日更多至200萬人,強大的民意終於迫令政府暫緩有關修例。但政府對示威者多項訴求仍漠視不理,令整個六月都在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渡過。警員、醫護、法律界等在不同程度捲入風波,連謹守中立的前線記者亦不能倖免。首先是警方在六月十二日開槍鎮壓示威,令金鐘一帶街頭馬路成為戰場。先有香港電台一名運送攝影器材的外判司機,在中信大廈外下車休息時疑被警方發射的催淚彈擊中胸口,抽筋兩分鐘後昏迷,後送院急救。而當日警方在金鐘驅散示威者時,亦有向穿着記者背心的記者開槍。類似不合理的情況,自六月九日大遊行後不計其數。一群記者趁警務處長盧偉聰在六月十三日出席記者會時,故意戴頭盔及穿著寫有「PRESS」大字的螢光背心,表示抗議。盧偉聰則否認警方敵視記者,並且說「真心」感到抱歉。

  記協蒐集近日反送中活動中,警方不合理對待記者的個案。單是十日及十二日兩日已錄得17宗警員濫權個案,包括4宗於近距離向記者發射催淚彈,其中一宗造成人身傷害;兩宗以警棍痛擊記者,並造成人身傷害;多宗以盾牌推撞驅趕記者,並令一名記者受傷;多宗以警棍阻嚇記者,以阻止其拍攝警員拘捕示威者的過程;多宗無理搜身以阻礙記者採訪。

  除了前線警員不禮貌對待記者,在包圍警察總部等建築物的過程,TVB的攝影師更受到干擾,包括以鐳射光照射鏡頭。由於個案不止一次出現,該台新聞部發表聲明譴責示威者,記協等行業組織同時聲援,強調新聞自由應受保障,採訪工作不應受干擾。此外,六月底在添馬公園的支持警察集會活動中,多名前線攝影記者受到集會人士辱罵、遮擋鏡頭、潑水、吐口水、扔泥土、拍打鏡頭甚至腳踢襲擊,攝影記者協會嚴厲譴責事件,有關行為極具惡意而且針對記者,嚴重危害記者安全,損害新聞自由,削弱公眾知情權。

● 反送中佔據國際媒體版面
● 網民在全球報章發動文宣攻勢

  六月十二日逾萬市民包圍金鐘政府總部反送中搶佔國際媒體版面,多個主要新聞網均以頭版報道,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更實時直播,香港示威傘陣和警方武力清場再傳遍世界。因為當中不少外媒記者親歷其中,例如有警方在金鐘驅散示威者時,向穿着記者背心的記者開槍,有外籍記者看不過眼大聲喝止。高呼 「You shoot the journalist!You shoot the journalist!」事實上,國際記者聯會、無國界記者、保護記者委員會及亞洲出版業協會,在六月九日遊行前相繼發表聲明,對港府修例表明有極大憂慮,認為修例令身處香港的記者及其消息來源,或需面對中國內地刑審的風險。這些組織都擔心香港僅餘的言論、出版及新聞自由空間,會受修例影響嚴重倒退,有號召傳媒業界參與反修例遊行,同時亦將香港的情況告知全世界。

  為增加對反修例抗議行動的聲勢,網上討論區「連登」發起眾籌,在全球主流媒體及各國刊登廣告,於日本大阪舉行G20峰會期間爭取國際關注香港情況。最後「連登」在九小時,籌到六百七十萬港元,以廣告形式刊登「香港人的信」,呼籲各國督促港府回應撤回修例及撤銷檢控示威者的訴求,同時讓港府施行民主改革和落實雙普選。廣告由六月二十七日起陸續於全球報章刊登。德國《南德意志報》、英國《衛報》、加拿大《環球郵報》、歐盟《POLITICO Europe》率先刊出廣告,其後亦於澳洲《澳洲人報》、美國《紐約時報》、韓國《朝鮮日報》、《韓國日報》、《東亞日報》、日本《朝日新聞》、《日本時報》、意大利《晚郵報》、瑞典《DagensNyheter》、法國《巴黎人報》等刊出。

  為《明報》翻譯社評的張彩雲因為不滿該報六月十三日社評《暴力無補於事唯盼香港平安》文章立場,宣佈即日起停止再為《明報》翻譯社評。明報職工協會月中發表聲明,對社評引起社會爭議感到痛心及不安。稱《明報》社評由社評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不代表《明報》前線編採人員立場,並不反映前線編採同事的意見。工會尊重言論自由,但對文章的觀點不表認同。社評言論觀點與新聞報道取材有不同,時有發生,反映《明報》的多元文化。公眾未必同意社評的觀點,可以提出批評與指正,《明報》不少員工亦有異議及批評,並向總編輯表達立場及看法,希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

● 港府年底展開資助基層換數碼電視
● 電盈整合力量推新網購平台

  港府今年初徵詢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關於數碼地面電視援助計劃初步構思,六月中向關愛基金專責小組提交建議詳情及財政預算。當局原建議申請住戶正使用模擬電視機,沒有數碼電視機或數碼機頂盒,才符合更換資格,現建議將有經濟困難而沒有電視機的住戶也包括,轉介志願機構安排轉贈電視機。政府會邀請關愛基金撥款四億五千六百多萬元,資助十六萬個基層家庭更換數碼電視機,以便明年十一月底本港終止模擬廣播後,可繼續收看本地免費電視節目。當局擬於今年十二月委託社聯開展援助計劃,以實物形式向合資格住戶提供三十二吋或廿四吋數碼電視機,或基本型號數碼機頂盒。

  網購愈來愈盛行,繼香港電視的HKTVmall、電視廣播的Big Big Shop後,香港電訊亦希望擴展網購業務。消息指香港電訊最快於月內推出全新網購平台,市場揣測此舉或要截擊HKTV mall。不過,香港電訊高層人士否認,表示只不過是擴展其270萬The Club會員的優勢。現時電訊盈科及香港電訊旗下有多個網購平台。主打四小時特快送貨服務的HABBITZZ於去年年中推出,用戶可在其手機應用程式上選購多類型產品。去年九月,電訊盈科企業方案開設全自動智能無人商店HABBITZZ+,展示結合綫上綫下(O2O)的購物體驗。除此之外,亦有以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產品為主的HKT Shop,以及供會員兌換積分的The Club網上平台等。據悉,新網購平台可能會將上述平台進行整合,料電子產品會是強項。

  香港電視旗下的HKTVmall屬本地網購先驅,經過四年多的打拼,終於成為全港最大規模的網購平台。該公司在二零一五年二月成立,但初期營運艱難,在二零一五年二月初開業時,每日平均定單只有830張,到今年三月,已升至1.34萬張;每張定單平均金額亦由最初的259元升至553元,定單總商品交易額為2.29億元。香港電視二零一八年業績雖仍蝕1.33億元,但虧損已逐年收窄,去年該公司營業額更大增84%,至8.96億元。王維基寄望未來2至3年內扭虧為盈。

● 《蘋果日報》網版月起收月費
● 播考慮將星美清盤

  壹傳媒六月下旬公布,截至三月底年度業績,集團收益為13.04億元,按年下跌13%,虧損則收窄至3.38億元,每股虧損13.1仙。壹傳媒解釋,業績虧損主要由於經濟增長放緩、線上廣告競爭激烈影響,預期本財政年度中期推行付費制度,冀減少廣告收入波動的風險。線上廣告表現的數碼業務收益為5.77億元,按年減少3%,同時虧損大幅增加,由4460萬元擴大至2.12億元,顯示競爭激烈。報業界面對發行及

  廣告壓力,壹傳媒印刷業務收益為7.28億元,跌幅接近兩成,虧損則減少至1.3億元。去年7月至12月期間,《蘋果日報》每日平均銷量為10.28萬份,較前年同期11.05萬份,下跌7%。該報收益亦減少9.5%,至2.45億元,其中廣告收益大跌26%。壹傳媒六月中公布,《蘋果日報》及《台灣蘋果日報》網上訂閱一事,於今年四月實行兩份報章的免費網上會員制,已經註冊的用戶可從六月十七日開始,分別以港幣3元或10元新台幣訂閱兩地《蘋果日報》的試用版。該公司將於九月起正式每月收取訂閱費,截至六月八日止,兩地已登記會員人數已超過600萬。

  有線寬頻六月下旬公布,鄭志剛為投放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務,已辭任非執行董事職務,有線同時委任周大福企業高級副總裁李國恒,以及南華傳媒集團副主席吳旭茉為非執行董事,七月初起生效;吳旭茉為南華傳媒集團大股東吳鴻生的女兒,目前吳鴻生持有有線10.04%的權益。另外,有線同時委任陳偉文出任科技總裁,同樣七月初起生效。

  電視廣播因認購商人覃輝旗下星美控股發行的兩批債券,導致一八年度業績盈轉虧,核數師更對業績持保留意見。TVB六月中發表通告表示,為解決未來保留意見之可能性,TVB董事局成立的特別小組正考慮多個方案,包括進一步向星美要求未能取得之資料;可能向有興趣買家銷售債券或星美提供予TVB之抵押品;要求星美提早償還債券;以及考慮星美之任何債務重組建議。特別小組認為其必須取得所要求之資料,以評估債券之可收回程度,並且將繼續施壓,以與星美及其他債權人舉行會議,探求收回債券之所有可行方案。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