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 Cyberactivism: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Media Censorship》

2004-04-15
互聯網與亞洲傳播
書名:Asian Cyberactivism: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Media Censorship
編者:Steven Gan, James Gomez and Uwe Johannen
出版: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
出版日期:2004

互聯網對現代人生活的衝擊和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對資訊流通相對封閉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互聯網不但給人們掌握最新資訊帶來方便,更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官方的新聞封鎖。所以,當互聯網在九十年代初於亞洲冒起時,人們對這種打破國界的新通訊設備寄予厚望,認為它不但給另類聲音提供一個有效的表達渠道,而且可以間接促進民主理念的傳播和民主運動的展開。

十年過去了,這項具劃世紀意義的新媒體經過了泡沫式的狂熱和冷卻後的重整,期間經歷或面對了哪些困難或挑戰?它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又如何發揮了作用?由二十二位活躍於亞洲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和傳媒學者從不同角度觀察並撰文,本書可以說是對該地區新媒體發展的一個總結。

此書的一個特點是,它不同於一般有關新媒體書籍,著重在新技術層面上的探討,而是將重點放在記錄人類活動上,尤其是弱勢社群,如草根階層、女性團體和異見人士等,如何利用或透過這種成本較低、又傳播較快的新媒體表達心聲,或傳播一些由官方控制的主流媒體所避忌的消息。其中較典型的例子是馬來西亞著名的獨立新聞網Malaysiakini。這個由本書編者兼作者之一的Steven Gan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創立的不同政見網站,如何經受了政府及部份親政府媒體的圍攻下堅持獨立報導的理念,又怎樣在面對政治現實和市場競爭等雙重壓力下生存。

關於中國內地方面,由前新華社資深記者出身的現任清華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李希光給我們帶來另類觀察和分析。他一方面用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高速增長及其對未來中國的影響,另方面用實例事件說明了雖然官方的新聞審查仍然嚴厲,但網民們早就通過諸如聊天室等互聯網渠道將真實的信息散發,或掌握真相。

此外,本書也以獨立個案形式分析了新加坡、南韓、印尼、印度、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和緬甸等國家的新媒體發展及其跟當地民主活動的互動關係,可以說是第一本比較全面地回顧記錄,並檢討了自九十年代初互聯網被廣泛引進亞洲地區後,對當地新聞自由、公民意識及民主訴求等產生的深遠影響和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