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傳媒記事簿

2002-04-15

學童自殺新聞採訪處理
傳媒專業操守遭到詬病

  本地新聞媒介對牛頭角瑪利諾中學三名學生在長洲燒炭身亡事件的處理,在輿論及教育界引起很大的迴響。一方面,新聞界對有報章以頭版顯著篇幅刊登三名死者死狀表示不滿,除了對死者不尊重,對其家人更是雙重打擊;而學界對於報章以頭版篇幅圖文並茂詳細報導這類新聞,當中除了不少失實報導,更有誤導學生之嫌,令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以為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導致同一星期內有其他中學生仿效自殺行動。外國新聞界對學童自殺行為一般都有不會大做文章的共識,以避免引起其他人仿效。本地新聞界為追求銷量而妄顧社會責任,難怪為公眾所詬病。

  除了有關新聞的處理手法,部份新聞界對某些報章的採訪手法亦十分不滿。有傳媒機構以金錢利誘及其他威嚇方法要學生透露遇事同學私隱及騙取其相片,像有女同學被騙寫問候字句,最後被刊登而受同學指責,這些滋擾行為令年輕的初中生難以招架。難怪該校校長呼籲同學不要胡亂向傳媒說話。部份新聞工作者的非專業表現最終令全行受害,例如部份學校便以拒絕合作的態度面對採訪;像三月初有中學發生學生攀爬籃球架導致倒塌意外,百多名師生一同阻止記者採訪及拍攝傷者照片而引發衝突。有記者更被女教師搶走相機,亦有攝影記者在混亂中與教職員發生衝突。這些情況雖是個別事件,但已反映教育界對新聞工作者專業操守的不信任。


*   *   *


電盈無綫相繼裁員
《蘋果日報》停發花紅

  電訊盈科今年雖然轉虧為盈,但因為債務龐大,該公司仍然以裁員節省開支,三月底向八百五十八名員工開刀,並揚言不排除有進一步裁員行動,這已是電盈一年內第三度裁員,亦是人數最多一次,一時間令該公司人心遑遑。雖然電盈為了照顧經濟有困難的員工,亦特別設立了綜合援助基金以幫助部份員工解決燃眉之急,但電盈公會已決定在四月份按章工作以表抗議。

  在月底同樣面對裁員命運的,另有無綫電視員工。無綫因為廣告市場萎縮,面對盈利倒退的壓力,裁退四十八人,其中約半數隸屬於新聞部。無綫承認裁員對新聞部士氣有影響,但強調為提高競爭力實屬迫不得已,亦拒絕承諾日後不再裁員。無綫工會則批評該公司錄得數以億元盈利下仍然裁員,是罔顧社會責任。

  此外,《蘋果日報》亦宣佈由四月起,暫停發放花紅給近六百名員工,為期一年,估計員工每月最少少收千多元。但仍有消息流傳《蘋果日報》會以自然流失或辭退員工的方法,在一段時間內把人手由目前的五百八十人減至五百人左右。但這逐步裁員的說法,已被其行政層否認。


*   *   *


欣賞指數資訊節目佔優
港台重播《獅子山下》

  「二零零一年欣賞指數調查及最佳電視節目頒獎禮」在三月初舉行,這個由港台、無綫、亞視和有線四台合辦的調查,已成為一年一度的業界盛事。首三十個最高分數的節目中,港台佔最多共十七個、無綫居次有八個、亞視四個,而有線只有一個。高分的欣賞指數節目多是資訊類型,港台在這方面製作較多,整體分數較高;但高佳節目金銀二獎卻由亞視囊括,分別是《尋找他鄉的故事》和掀起問答遊戲節目熱潮的《百萬富翁》。前者已經是欣賞指數調查的四年冠;但當日與亞視鬥得難分難解,同樣是引入的「外援」遊戲節目的《一筆OUT消》卻不入頭三十位,結果令人意外。此外,大會另設有評審團大獎及四台的最佳進步獎,以鼓勵優質節目。

  《百萬富翁》雖引發問答遊戲節目熱潮,但緊接著的《各出其謀》卻未能延續其優勢,令亞視黃金時間的收視率無以為繼。碰巧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上,以《獅子山下》主題曲歌詞來鼓勵香港市民在逆境中奮鬥,令此曲再度流行,而這個停播了十多年的劇集,再次成為公眾談論的話題。有見及此,亞視立即撥出黃金時間檔期,由四月一日開始,一連兩周在黃金時段重播《獅子山下》精選,以對撼無綫的《智在必得》遊戲節目。當播畢十集《獅子山下》後,亞視會推出《群雄奪寶》的遊戲節目。亞視表示《獅子山下》若收視理想,為滿足觀眾的要求,或會考慮添食。(*編者按:《獅子山下》由四月十五日起再增播五集。)


*   *   *


中國媒介市場商機湧現
Tom.com年代蓄勢待發

  雖然電影電視業務目前仍是「外資禁地」,但隨著中國入世以後市場開放,影視業務及相關行業的需求增加,不少外資公司已紛紛部署,其中對中國市場反應最積極的有不少本地公司。Tom.com 由一間香港科網公司變身為全中國最大的跨媒體集團,正爭取成為中國二零零八年奧運會的獨家廣告代理,而 Tom.com 亦積極購買位於不同城市的內地戶外廣告公司。同月又斥逾一億港元,收購廣州鴻翔音像娛樂公司的五成股權,將業務範圍擴展至音像領域,以增加內容收入的比重,這次亦是 Tom.com 首次涉足內地的影音事業;未幾,Tom.com 亦宣佈透過與內地夥伴上海美亞投資合作,為內地五洲寬頻公司提供內容製作及廣告代理服務,藉此涉足內地電視行業。

  與此同時,手握多家美國電影製片廠發行權的年代資訊,亦部署大舉進軍內地的電影業務。除有意染指內地電影發行外,亦正與內地夥伴磋商共同發展影院,考慮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城巿開設多廳式戲院。目前全國戲院數目約三千,國家規定外資所持戲院權益不能超過49%上限,而過去每年只容許進口十部外國電影。雖然如此,這些電影的票房收入比重卻高達每年五至六成;加上進口電影上限今年增至二十部,進口電影發行及影院業務應有可為。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