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Education and the Liberal Arts: A Blueprint for the New Professionalism》

2005-06-14
傳媒教育與通識

書名:Media Education and the Liberal Arts: A Blueprint for the New Professionalism
作者:Robert O. Blanchard and William G. Christ
出版社: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U.S.A.
出版日期:1993

選擇這書原因不外是這數月來討論通識的話題不絕,碰巧這本書討論的是通識教育與傳媒教育的互為影響,很想看看。

傳媒教育是希望年青人從了解媒介的生存模式、運作體系、製作技巧、思想內容中,提出批判性的思辨,參與影響傳媒體制和訊息。

在書本中提及的傳媒科目涵括各方面知識:大眾媒體、歷史、經濟、哲學道德、法律、技術傳播及人際溝通,正好用來表達及練習通識精神。

書中亦提及老師四種可能角色。一是侍應式,學生是顧客,老師是侍應。提供及滿足學生興趣和需要,老師的評價在乎學生對服務的滿意程度。

第二種老師的角色是專業技工,老師以他們專業的技術不斷模造與他們相類似的學生,老師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質素。

第三種的學習形式,老師是園丁,注重的是學生的成長。園丁除了敏感於學生不同需要發掘潛能外,亦要耐性地等候生長的過程。

第四種的老師是導遊的角色,細心策劃行程,介紹焦點,學生隨學習的興趣去發掘研究目標,重點在於同行共同的經歷旅程。

不同的方式,實在在香港的教育進程上也出現過,以往的填鴨式教育幾近第二類形式,亦類似現在的補習社重結果的學習方式。而最近的教育改革會直資學校產生,注重評估便近似第一種形式。提倡全人教育、追隨Howard Gardner不同知商、重視過程、協助成長的青少年機構教育則與園丁的角色十分類近。傳媒教育或傳媒用的表達方式以導遊形容比較貼切,客觀報導,主觀安排旁加分析訓練。鼓勵終身學習,其實也是通識的精神,廣博後專、傳媒教育與通識也共擁有相同特性。

書本也提到學習後找工作的問題,提議的是批判思考的實習,對溝通語言的多面性一如藝術、文字、設計、影像的言語訓練,以及對市場、生產、媒介計劃的認識。

對新一代的專業人士就是有如此的要求,傳媒教育的路向既與通識相類似,會被吞併或是被重視也是當前可研究的有趣題目。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