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2006-12-14

now寬頻奪得英超播映權
有線電視集中資源令節目多元化

  繼兩年前搶走有線電視皇牌體育節目ESPN之後,電訊盈科在月中宣佈,旗下的now寬頻電視奪得由明年起三個球季的英超聯獨家轉播權。電盈拒絕披露轉播權作價,只強調數額是電盈能夠負擔的,而且電盈不會做蝕本生意。本地傳媒則揣測交易作價界乎10-15億元,較上次有線以7.5億元投得的作價高很多。開業僅三年的now寬頻電視目前已有七十萬客戶,獲得英超聯獨家播映權後勢必如虎添翼,市場估計播映權可以為now增加三十萬客戶,很大機會可挑戰有線寬頻的市場主導地位。而市場亦關注電盈高價競投英超聯是否符合成本效益,now寬頻除了部署加價之外,分析亦指出電盈大可令英超聯的內容跳出收費電視,推動收費電視、網絡服務及流動電話三個平台的整合,藉以增加有關節目的成本效益。

   體育節目向來是有線電視的強項,now寬頻電視近年迅速冒起確為有線帶來威脅。對有線而言,高價競投英超賽事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而有線電視亦迅速推出連串計劃,以減少失去播映權帶來的損失,如有線電視已展開第一波減價行動,在月底調低基本服務月費及推出新計劃,所有簽訂十八個月合約的新客或續約舊客,有權在明年停播英超聯後「刪減」整條足球頻道以降低收費,新收費與正價比較減幅高逾40%。有線估計客戶流失率或未如預期般嚴重,因為該台仍可播映其他足球聯賽,亦會增加節目的類型,令頻道更多元化。


*    *    *


程翔被指間諜案上訴被駁回 
市民不滿雜誌程度創新高

  北京高院對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被指為間諜案在十一月底作出二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程翔及其家人對判決表示震驚和憤怒,香港眾新聞工作者亦深感失望和擔心,特別在遮打花園舉行集會,要求內地公平、公正處理程翔事件。畢竟程翔案的二審判決,並沒有澄清一審判決的疑點,亦沒有回答港人因此案而產生的種種疑慮和擔憂,只能再次提醒本地從業,中、港社會制度不同,傳媒運作方式迥異,業界必須對內地的採訪陷阱有充份的心理準備,造成記者在內地採訪時,有很大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程翔的家人亦積極向特區政府尋求緩助,而港府已答應,將程翔保外就醫或由北京轉到廣東服刑的申請,向內地有關部門提交。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調查在十一月上旬公佈的調查發現,近半數市民對本港傳媒的整體表現感到滿意,比率與半年前相若;但對雜誌的不滿率高達46%,創調查設立至今十三年來新高,負責調查的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呼籲本港雜誌好好反省。

   另一方面,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在十一月初接受無綫電視總經理陳志雲主持的《志雲飯局》錄影訪問時,首度開腔就《壹本便利》偷拍藝人鍾欣桐事件作出道歉及表示會交出照片底片,並會檢討日後的採訪手法。而《壹本便利》因刊登此偷拍的更衣照,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二級不雅,前者就評級申請覆核,審裁處在月初決定維持原判。


*    *    *


輿論關注李澤楷跨媒體控制權 
媒體業界覬覦流動電視商機

  電盈出售百份之二十二點六五股權予梁伯韜的安排,成為十一月份輿論的焦點。月中,傳媒公佈梁伯韜背後的財團名單,當中李嘉誠的兩個慈善基金會和西班牙電訊各購一成二及百份之八電盈,前者將成電盈次大股東。由於李嘉誠旗下的基金及梁伯韜合共收購電盈15.35%權益,超越電管局規限的15%上限,加上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持有新城電台,令交易同時觸及《電訊條例》及《跨媒體擁有權》的限制,輿論關注會否礙市場競爭。電管局則強調,會確保市場的有效競爭;除要獲港府首肯外,電盈股權交易最終能否落實,也要視乎新加坡盈科拓展股東的批准,事件終於在十二月初有分曉,新加坡盈科拓展股東否決出售電盈資產;但電盈主席李澤楷透過信託基金入股《信報》問題,同時亦惹來立法會議員關注跨媒體控制權的問題。

  流動電視的商機在市場已討論多時,工商及科技局署理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在十一月中一研討會上表示,政府正研究規管這種新媒體的方法,將會就流動電視的發展計劃於數月內向公眾諮詢,目標是維持香港作為區域資訊廣播中心的地位。而媒體市場亦早已對流動電視的商機躍躍欲試,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善強表示,若港府決定發展流動電視,集團會有興趣競投,亦表示不一定會與流動電訊商競爭,可以為普及推廣,有機會共同合作,趁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的機遇,令業界可以開拓商機。


*    *    *


公營廣播檢討報告擬先徵諮詢
港台使用率惹來不同黨派爭議

  立法會在十一月初一致通過動議,促請政府考慮立法會的公共廣播服務研究報告,多位議員都關注香港電台角色問題,同意香港電台應獨立於政府架構以外,免受政治或商業干預。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指出,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將於二零零六年底至二零零七年初向政府提交報告,政府最快會在零七年第二季發表相關諮詢文件。王又指出,政府對檢討的結論和政府最終的決定持開放態度,如果香港要釐定一個清晰的公共廣播服務政策,一定要考慮其中的一個公共目的,是應否要促進香港市民對國家、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認識,和推廣這方面的工作。

  就政治人物及政黨出席香港電台節目的安排問題,月底引起輿論的爭議,在一個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質疑特首曾蔭權在今年內已先後七次透過香港電台節目,向公眾發表談話,明顯較前任特首頻密,多名議員均不滿有關安排,泛民主派質疑特首佔據廣播時間過多是想為爭取連任造勢;不同陣營對政黨出席香港電台有不同意見,民建聯則批評公民黨於英文節目《給香港的信》中出席了十三次,成眾黨之冠,認為港台安排嘉賓出席節目的準則欠清晰。而港台發言人解釋,有關節目主要讓政黨及政府官員按時事話題發表意見,過去也曾邀請民建聯及其他黨派人士出席。看來香港電台作為政黨角逐的政治平台角色,會隨著公營廣播討論的深化而更加白熱化。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