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握在手?
書名:《 The Cell Phone Reader :
Essays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
作者:Anandam Kavoori & Noah Arceneaux
出版社:Peter Lang
出版日期:2006 年 6 月
讀本(reader)已成為流行的書種。編輯這類書,形式上看似簡單,只是依據某主題收錄文章,而該主題直截了當地,成為書名便可。然而,嚴格來說,一本書若被冠以《某某讀本》之名,它必須讓我們看後對「某某」,知之更深、更廣,甚至能夠更新我們關於「某某」之理論認識和想像才算合格。大抵上,美國喬治亞大學新聞及大眾傳播學院副教授Andy Kavoori新近編輯的《手機讀本》,是名實相符的。
安迪的讀本,探討之方向有以下兩點:第一,每天握在手裡的流動電話,不單是雙向的溝通工具,在兼備攝影、記事、電郵、短訊等功能外,它亦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收音機不用說,手機電視(cellevision)的出現,讓我們有了電影、電視和電腦螢幕之後,所謂的「第四螢幕」。幾次重大事件,諸如恐怖襲擊、海嘯、地震,數以百萬計在戶外工作或行走的人,短時間內獲得了資訊,立時他們也以手機作進一步的本土或跨國聯繫。因此,握在手的,是私人及公眾空間(public sphere)並存的雙界面文化科技(culture technology)。
第二,我們握在手的是驅動社會轉型的新事物。以手機為介質的關係和社會環境(mediated relations & social environment),逐漸成為心理學家和城市人類學家感興趣的課題。例如,沒有手機的年代,上下班的界線是較清晰的。現在,不少專業人士為了盡量保護自己工餘的十六小時,是採用雙手機的,但不一定可解決其煩惱。
又例如,遺失手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即使不是像某男藝人被檢獲的手機內,因有某女藝人的換衣服照片而遭勒索這樣嚴重,也有不少人會用上「災難」兩字來形容其心情。此外,「信息權限」在男女朋友、夫婦和家人的相處中,應如何界定,亦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讓親人知道保密碼(security code)是彼此信任的象徵,抑或是「此地無銀」的猜疑反射動作?手機帶出的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議題,在性別、種族、社會地位、經濟的脈絡中,討論日見精彩。
據政府統計資料,一九七七年,大約三十年前,香港有近九十九萬具固網電話,平均每四點幾人擁有一部。踏入零七年,手機滲透率,將邁向每人1.5部。因此,儘快翻一翻這類讀本,對社會文化轉型有更敏銳認識,可算未雨綢繆。
書名:《 The Cell Phone Reader :
Essays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
作者:Anandam Kavoori & Noah Arceneaux
出版社:Peter Lang
出版日期:2006 年 6 月
讀本(reader)已成為流行的書種。編輯這類書,形式上看似簡單,只是依據某主題收錄文章,而該主題直截了當地,成為書名便可。然而,嚴格來說,一本書若被冠以《某某讀本》之名,它必須讓我們看後對「某某」,知之更深、更廣,甚至能夠更新我們關於「某某」之理論認識和想像才算合格。大抵上,美國喬治亞大學新聞及大眾傳播學院副教授Andy Kavoori新近編輯的《手機讀本》,是名實相符的。
安迪的讀本,探討之方向有以下兩點:第一,每天握在手裡的流動電話,不單是雙向的溝通工具,在兼備攝影、記事、電郵、短訊等功能外,它亦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收音機不用說,手機電視(cellevision)的出現,讓我們有了電影、電視和電腦螢幕之後,所謂的「第四螢幕」。幾次重大事件,諸如恐怖襲擊、海嘯、地震,數以百萬計在戶外工作或行走的人,短時間內獲得了資訊,立時他們也以手機作進一步的本土或跨國聯繫。因此,握在手的,是私人及公眾空間(public sphere)並存的雙界面文化科技(culture technology)。
第二,我們握在手的是驅動社會轉型的新事物。以手機為介質的關係和社會環境(mediated relations & social environment),逐漸成為心理學家和城市人類學家感興趣的課題。例如,沒有手機的年代,上下班的界線是較清晰的。現在,不少專業人士為了盡量保護自己工餘的十六小時,是採用雙手機的,但不一定可解決其煩惱。
又例如,遺失手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即使不是像某男藝人被檢獲的手機內,因有某女藝人的換衣服照片而遭勒索這樣嚴重,也有不少人會用上「災難」兩字來形容其心情。此外,「信息權限」在男女朋友、夫婦和家人的相處中,應如何界定,亦是令人頭痛的問題。讓親人知道保密碼(security code)是彼此信任的象徵,抑或是「此地無銀」的猜疑反射動作?手機帶出的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議題,在性別、種族、社會地位、經濟的脈絡中,討論日見精彩。
據政府統計資料,一九七七年,大約三十年前,香港有近九十九萬具固網電話,平均每四點幾人擁有一部。踏入零七年,手機滲透率,將邁向每人1.5部。因此,儘快翻一翻這類讀本,對社會文化轉型有更敏銳認識,可算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