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

2009-05-15
在十字路口的中學電影教育

書名:《電影通識行:給中學生的4節模擬課及其他》
作者:王麗明
出版社: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四度舉辦以「香港電影與社會」為題的中學生電影教育工作坊,課程內容結集成《電影通識行》一書。工作坊共有四節,每節透過電影探討特定時代的社會文化課題:戰後民生百態、經濟起飛時的勞動階層、港人對內地的複雜情結、女性地位抬頭等。另亦有簡述各個時代的主流電影類型或風格,如許氏兄弟諷刺時弊的喜劇、李小龍的功夫片、電影新浪潮、中產電影、無厘頭電影等。

  此外,書中還輯錄了另一系列電影評論工作坊的綱領,簡略地介紹了剪接、鏡頭運用、敘事手法等,還有不同類型的影評寫作方法。此書嘗試覆蓋電影教育的不同維度,更立體地呈現電影作為文化載體的豐富內涵;然而似乎未能有機地連繫電影勾勒出的社會面貌、不同時代的電影特色、電影語言與手法等幾方面。

  書中收錄了八篇參考影評,嘗試補回這方面的不足,讓讀者從實戰例子自行融會貫通,學習電影技法與內容分析之間的關係,不過這對中學生來說未免難度過高。反而參考片目、電影詞彙解釋等,對剛涉足光影世界的初學者來說,十分方便。畢竟要先瞭解電影的本質,才能培養對電影文化內涵的觸覺。

  此書另一主要部份是對電影教育的反思。幾位影評人及導師都批評在正規課程裡開展電影教育的局限,甚至有論者認為電影教育留在制度以外的邊緣位置方能成就。目前的高中課程裡也有電影元素 (如高考英國文學課程),三三四學制推行後新高中英文課程及通識課程均有選修單元旁及電影,然而在這些課程框架下,電影教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那麼,在中學推動電影教育的策略究竟應該為何?本書似乎主張應該在學校課程外另闢蹊徑,但在正規課堂裡為發展電影教育找個立足點,又是否可行呢?新舊學制交替之際,正是思考中學電影教育路向的契機。

  除教育制度的轉變,中學電影教育亦需回應日新月異的媒體發展。這一代中學生從影碟、網上下載、甚至Youtube等接觸的電影,比在電影院裡所看的還要多。對他們來說,觀影不再是一個需要兩小時專注的活動,他們對電影畫面質感的敏感度也較低。與時並進的電影教育,不能忽視學生理解電影媒介的範式轉移。

  在教育改革與文化轉變的十字路口,中學電影教育應該如何走下去?本書只是一個起步,這個課題也許需要更多思考。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