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
書名:《人民不會忘記 — 八九民運實錄》
作者:六十四名香港記者
出版社:香港記者協會
出版日期:2009年6月(復刻版);1989年9月(初版)
由六十四位香港記者撰寫的八九民運實錄:《人民不會忘記》,在今年「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之際,重新印行。一萬本「復刻版」於短短兩周間,銷售一空。二十年前的前線採訪記錄,像水滴般瞬間被吸進人民抵抗遺忘的記憶海綿中。這是對新聞從業員的鼓舞及啓示。
《人民不會忘記》一書出版因由,要追溯至一九八九年北京「六四事件」的發生。當年四月,北京高校學生集結天安門廣場,悼念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並要求政府反貪腐及爭取民主。其間,學生進行絕食抗議,得到百萬北京市民上街遊行聲援。至六月四日,當權者終於出動荷槍實彈的軍隊、坦克,以武力手段清場,導致城內不少學生及市民中彈身亡,令世界文明社會感到震驚。當時一直在北京進行採訪的數十名香港記者,在沒有心理準備下,遇上這幕冷血彈壓,一時不知所措。記者張結鳳在天安門金水橋來不及走避,中槍受傷。大家事前都不會相信軍隊向自己人民開槍。長安街霎時成了戰場,而絕大部份香港記者都沒有受過戰地採訪的訓練或經驗。
六月四日早晨,軍隊及坦克車佔據廣場及附近一帶長安大街。香港記者大都經過無眠一夜,只好退守在北京飯店房內,大家都顯得很沮喪及悲哀。部份攝影記者仍堅持在陽台拍影長安街上的情況,儘管軍隊射向群眾的步槍子彈,間中會射到飯店的外牆上。酒店門外及大街上,佈滿便衣警察,有記者在返回飯店時,遭截查及沒收菲林。未幾,飯店職員亦奉命將所有面向長安大街的陽台封閉,貼上封條,阻止記者進行拍攝工作。
京城瀰漫恐怖氣氛。記者所屬的新聞機構均要求他們想方法馬上離開。留在長安街北京飯店的最後一批香港記者,在全國記協的安排下,於六月六日中午時份,分批乘坐麵包車前往機場。
記者離開京城後,大規模搜捕學運領袖的行動隨即展開。大家只能每天在電視上收看轉播的官方「平暴」宣傳。
在這種氣氛下,有共同採訪經歷的數十名來自不同媒體的香港記者,決定將採訪經歷寫下來,集結成書,以作見證。而參與的記者又剛好有六十四位。書名《人民不會忘記》,取自廣場紀念碑的標語。這本書當年甚受歡迎,很快售清,需要再版。編委會其後將售書的收入成立人民不會忘記基金會,繼續支持有關「六四事件」的跟進報導及推動大陸新聞出版自由活動。
二十周年再版,增加了再版序言及八九民運大事記。其餘地方基本照舊。而當中令人遺憾的是,為原書寫序的劉賓雁先生已不在人世。劉先生流亡海外,曾揚言政局會很快變化,但殘酷的現實,令他客死異鄉。
二十年後的今天,當年參與採訪的記者已步入中年。「六四事件」在大家的生活軌跡中留下了各自的烙印。有人說這是一個包袱、一個情意結……。當年大家目擊的情景,透過《人民不會忘記》的二十周年再版,又一次清晰的浮現眼前,彷彿還可聽到那心跳的聲音。
書名:《人民不會忘記 — 八九民運實錄》
作者:六十四名香港記者
出版社:香港記者協會
出版日期:2009年6月(復刻版);1989年9月(初版)
由六十四位香港記者撰寫的八九民運實錄:《人民不會忘記》,在今年「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之際,重新印行。一萬本「復刻版」於短短兩周間,銷售一空。二十年前的前線採訪記錄,像水滴般瞬間被吸進人民抵抗遺忘的記憶海綿中。這是對新聞從業員的鼓舞及啓示。
《人民不會忘記》一書出版因由,要追溯至一九八九年北京「六四事件」的發生。當年四月,北京高校學生集結天安門廣場,悼念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並要求政府反貪腐及爭取民主。其間,學生進行絕食抗議,得到百萬北京市民上街遊行聲援。至六月四日,當權者終於出動荷槍實彈的軍隊、坦克,以武力手段清場,導致城內不少學生及市民中彈身亡,令世界文明社會感到震驚。當時一直在北京進行採訪的數十名香港記者,在沒有心理準備下,遇上這幕冷血彈壓,一時不知所措。記者張結鳳在天安門金水橋來不及走避,中槍受傷。大家事前都不會相信軍隊向自己人民開槍。長安街霎時成了戰場,而絕大部份香港記者都沒有受過戰地採訪的訓練或經驗。
六月四日早晨,軍隊及坦克車佔據廣場及附近一帶長安大街。香港記者大都經過無眠一夜,只好退守在北京飯店房內,大家都顯得很沮喪及悲哀。部份攝影記者仍堅持在陽台拍影長安街上的情況,儘管軍隊射向群眾的步槍子彈,間中會射到飯店的外牆上。酒店門外及大街上,佈滿便衣警察,有記者在返回飯店時,遭截查及沒收菲林。未幾,飯店職員亦奉命將所有面向長安大街的陽台封閉,貼上封條,阻止記者進行拍攝工作。
京城瀰漫恐怖氣氛。記者所屬的新聞機構均要求他們想方法馬上離開。留在長安街北京飯店的最後一批香港記者,在全國記協的安排下,於六月六日中午時份,分批乘坐麵包車前往機場。
記者離開京城後,大規模搜捕學運領袖的行動隨即展開。大家只能每天在電視上收看轉播的官方「平暴」宣傳。
在這種氣氛下,有共同採訪經歷的數十名來自不同媒體的香港記者,決定將採訪經歷寫下來,集結成書,以作見證。而參與的記者又剛好有六十四位。書名《人民不會忘記》,取自廣場紀念碑的標語。這本書當年甚受歡迎,很快售清,需要再版。編委會其後將售書的收入成立人民不會忘記基金會,繼續支持有關「六四事件」的跟進報導及推動大陸新聞出版自由活動。
二十周年再版,增加了再版序言及八九民運大事記。其餘地方基本照舊。而當中令人遺憾的是,為原書寫序的劉賓雁先生已不在人世。劉先生流亡海外,曾揚言政局會很快變化,但殘酷的現實,令他客死異鄉。
二十年後的今天,當年參與採訪的記者已步入中年。「六四事件」在大家的生活軌跡中留下了各自的烙印。有人說這是一個包袱、一個情意結……。當年大家目擊的情景,透過《人民不會忘記》的二十周年再版,又一次清晰的浮現眼前,彷彿還可聽到那心跳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