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共好 — 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 》

2008-11-13
探視全球公營廣播

書名:《 追求共好 — 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 》
作者:台灣公共電視策略研發部
出版社: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7 年 8 月

  英國廣播公司BBC總裁湯普森(Mark Thompson)曾經指出,公營廣播擔當著社會進化一股「美好的力量」(a force for good)。這與本書《追求共好》的命題不謀而合。此書由台灣公視策略研發部籌劃,對全球四十家主要公共廣電機構進行研究,蒐集其成立背景、經費模式、治理與管理機制、服務內容及數碼化與新媒體發展等相關議題,作出分析和整理,並詳列比較圖表。在書頁之間,讀者可一覽全球公營廣播的歷史拼圖。

  建構美好社會,公營廣播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公共廣播服務概念,已如民主思潮般傳散全球,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姿態成長紮根。英國BBC、丹麥DR、芬蘭YLE、日本NHK等,皆以全民集資的執照費(licence fee)收入為主要經費來源,此有歷史淵源,亦有社會共識,充份體現「公眾擁有」的理念,公眾成為最直接有力的監督力量。而各地公營廣播的發展軌跡,往往與當地社會的政治進程變遷息息相關。南韓的KBS與MBC,起先由軍政權控制,後隨政治解嚴後,在公民社會的輿論壓力下逐步走向獨立自主之路。在台灣,公共廣電服務正邁向集團發展,被視為台灣民主化整體發展歷程中,重新分配與整合媒體資源的關鍵行動。

  處於數碼洪流及新媒體衝擊環境下,各地的公營廣播機構需面對嚴峻考驗和挑戰。然而,有競爭才有進步。商營廣播機構以商業掛帥,爭相競逐收視及收聽率,難免向庸俗化傾斜;彌補商營廣播之不足,公營廣播的競爭面應放於創意上,以推動社會的品味及提升文化素質為依歸,在資訊、教育、娛樂節目中建構典範。惟有秉持公營廣播以民為本的核心價值,以及普遍性、多元化、獨立性和差異性的原則,在排除政、商干預下,公營廣播若能善用自由空間,突破舊框模式,掌握數碼新環境下的社會生態及媒體使用特性,將傳統自身的廣播專業優勢,與新媒體的傳播互動力量相互結合,當中甚至可加入公眾的參與和協作內容,再在跨媒體多平台發放,不但能強化與公眾的聯繫,更對公民社會的建構,起著重大意義。此亦可能是公營廣播在數碼新世紀中生存的真正價值所在。

  當然,任重但未必能行遠。公營廣播機構在求新求變當中,成功關鍵往往建基於決策管理層的改革決心和取向。畢竟,領導者的思維影響著策略的制訂、資源的投放、甚至組織架構的重組。在傳統架構下,電台、電視、新媒體壁壘分明,資源分配各自為政。若無重整的意向,跨媒體合作只會流於淺酌,甚麼創造synergy協同效益亦僅淪為管理層掛在口邊的陳腔濫調,在實踐上卻舉步維艱,如大氣虛無。

  放眼全球,思索香港。香港公營廣播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本書寫於零七年,書中亦有論及香港電台及香港公營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於去年三月所提交的檢討報告。事隔一年有多,檢討仍處於膠著狀態,特區政府尚未能具體確訂公營廣播發展的路線圖及時間表。香港電台的未來更是妾身未明、前景未卜。但以他山之石作為衡鑑,觀摩各地公營廣播的實踐經驗,本書當可為未來檢討及研議備作參考。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