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女的戰場—敵人是誰?

2012-05-14


  《盛女愛作戰》(下稱《盛》)英文名“Brides Wannabes”,令我想起美國電視節目“Bridezillas”,港譯《新娘哥斯拉》。顧名思義,婚事叫人狂,但會變身哥斯拉的,卻是新娘。節目2004年啟播,至今製作了八季,以每集紀錄兩個新娘子故事計算,二百多個女子曾登上節目,公開自己出嫁前的種種心事。我看過的幾集,主角為了籌備最完美的婚禮,挖空心思,精益求精,事不關己的觀眾看在眼裡,難免覺得她們行事乖張,性情暴躁。節目每次由一個夢想開始,發展到中段,例必有人抵不住壓力瀕臨崩潰,總要等到婚禮順利舉行,新娘嫁為人婦,才可開展人生新一頁。

  女人不易做,嫁杏未有期的女子被強加各式標籤,找到終身伴侶的待嫁姑娘,則被描繪成怪獸,製造笑料之餘,也強化了「新娘哥斯拉」這個新興定型。媒體再現的女性,不管她們婚姻狀況、學歷、經濟條件、人生經驗有何不同,總有一兩款方便好用的標籤,隨時準備貼到身上。除了剩女和哥斯拉,還有貪慕虛榮的「港女」、強調年齡是女人死穴的「中女」、斤斤計較又愛討小便宜的「師奶」,事業成功的女人,催生了「女強人」的刻板印象。新來的「盛女」,在原來的偏見上加多一腳,關注性別議題的人為此不滿,由是引發連串批評和聲討,合情合理。

  問題是,誰最該被聲討?道理上,電視台是始作俑者,責無旁貸,但現實中,更惹人熱議的是一眾參加者。她們被評頭品足,某些言論在網上網下廣泛流傳,招來不少尖刻的批評,甚至遭到部份媒體跟蹤偷拍,生活大受影響。當初她們答應參與節目時,可有預期會出現這些反應?

界乎戲劇和紀錄片的真人騷
  約十年前,本業是演員的Cynthia Silver剛訂婚期,旋即收到電視台邀請拍攝紀錄片系列《曼哈頓新娘》(Manhattan Brides)。製作人說,他們會跟進採訪幾對居於紐約的新人,紀錄他們籌備婚禮的過程。Silver很興奮,樂得有專業攝製隊代勞。隨後幾個月,她跟攝製隊成了好友,在鏡頭前分享了很多心底話,當她因婚紗不合心意而發狂時,也沒要求停止拍攝。節目播出前易名《新娘哥斯拉》,雖然名稱怪怪,但Silver深信自己不是哥斯拉。事與願違,那些發脾氣的片段成了節目賣點,她的言行被人在網上嘲笑。當電視台把節目賣到不同地區播放,對不認識她的人來說,她當然就是哥斯拉。不甘心又不開心,可以怎樣呢?她不想效法另一位參加者入稟法院,要求電視台賠償,卻動手製作了一個獨腳戲,戲名就叫《新娘哥斯拉反擊》(Bridezilla Strikes Back)。劇本剖白她如何參與了這個她以為是紀錄片,卻更像真人騷的節目。

  紀錄片跟真人騷,乍看都關乎「真實」,細節大大不同。電影1895年面世,很快就出現了兩大方向:虛構和寫實。前者創作故事,設計情節,擺佈角色的際遇,戲是假的,卻帶動觀眾真感情;後者以真人真事為拍攝對象,等到資料和片段都搜集夠了,就根據這些素材剪接,盡量還原一個最接近真實的「真實」。人物和遭遇都是真的,由於影像語言的特質,有時難免要求被訪者重覆某些動作或說話,太過火的話,甚或惹來做假的質疑。說起來,真人騷(reality television)是後起之秀,卻在過去十多年一躍而起,成為主要電視節目類型。它的性質界乎戲劇和紀錄片之間。

  以《老大哥》(Big Brother)為例,參加拍攝的都是「真人」,就算他們本身是演員,在節目中不用演戲,沒有劇本,無須唸對白。他們被放置在鏡頭下,一言一行,理論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在指定時間內,所有參加者一起生活,鏡頭紀錄他們之間的交往和磨擦,每集由參加者決定誰人出局,能留到最後一分鐘的贏家會得到巨額獎金。真人騷的真實,跟紀錄片的真實,根本分別在於,前者的真實經過悉心設計,雖然沒有事先寫好的劇本,卻暗藏觀眾熟悉的敘事結構。試想好端端的,一幫不認識的人怎會搬到同一屋簷下?這還是一個鏡頭無處不在的空間,如此安排為的就是營造戲劇衝突,讓觀眾見證平凡人也可過一回不平凡的人生。人們期望紀錄片忠於現實,在拍攝期間,不論拍攝對象的人生是否出現富戲劇性的變化,製作人員都只能接受。真人騷就不同了,豐富獎品就是推動參加者配合「劇情需要」的動力,而所說的獎品,由一紙合約到改頭換面,足以令參加者暫忘真我,投入這段似真似假的旅程。

節目的敗筆
  Cynthia Silvia到節目播出才省悟,那不是她想像的紀錄片。對《盛》的參加者來說,她們如何看待箇中微妙的分別?節目編導雖然來自新聞部,是次製作被理解為「借調」,意味這並非新聞或紀錄片。觀乎節目結構,活脫是一個真人騷。在有限的製作時間內,攝製隊不能被動地等待拍攝對象尋愛(或尋不到愛),相反,為了玉成姻緣,他們設計不同場景和事件,讓參加者經歷,看看會牽引出甚麼戲劇效果,繼而安排相親,紀錄男女雙方的點評,剪輯時,專挑那些有張力的言詞,方便傳播和引起議論。節目開宗明義恨嫁,這個真人騷的「獎品」照說就是新郎了,在壓縮時間內,參加者要經歷甚麼樣的轉變才能如願以償得獎?製作團隊為參加者作出的各式安排,正好反映了一整套關乎性別和婚戀的想法。

  首先,單身從一開始就被塑造成為「問題」。對治問題的方法有三,一,改變外貌和身形,過胖的要減肥,牙齒不整齊的要美齒,參加者為此出入美容院,屬「劇情需要」;二,改變與異性相處的模式,需要改造的是參加者對兩性關係的看法,甚至她們本來的性格。改變外表還可借助美容專家,多少可做到立竿見影,但說到改變性格,可以倚仗甚麼專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短短兩周間,人生教練成為全城熱話;三,打開心結,製作人假設現在單身的女士,過去一定有未能釋懷的心結,以幫參加者解結為名,讓觀眾可以名正言順地八卦別人的情史。

  故事結構更接近通俗劇的公式:為了擺脫單身問題,主角在壓縮了的時間內經歷外在和內在的轉變,拋開過去,放眼未來,終於遇到一生中最愛。

  然而,這畢竟不是以虛構為主的戲劇,他們愈強調一切都是真的,那三道板斧愈啟人疑竇,那些美容瘦身的橋段被理解為暗渡陳倉的軟銷廣告;那些出言不遜的專家,本來只能代表一小撮人的觀點,卻被捧為求愛金科玉律,重彈的更是男尊女卑的老調,跟他們自信滿滿的時尚包裝毫不搭配;至於那些要幫助參加者擺脫單身的或憐惜或責備的口吻,把參加者約化成「個案」,缺乏對獨立個體的尊重。節目最大的敗筆,在於要參加者經歷了自以為滴水不漏的改造工程後,她們還是得不到開初承諾的「獎品」,唯一結識到男友的一位,在拍攝開首就遇上了他,她當時根本未開始任何改變大計,這反證了如何相遇才是真正的「問題」,其餘所有的改造,說穿了都無關宏旨。

  盛女作戰,戰果如何?戰場在哪?敵人是誰?製作人以為敵人是參加者「自己」,最終自己打自己,是勝是敗,只有當事人知道。她們當中,可有人向Cynthia Silver學習,不讓某些人壟斷對盛女盛男的詮釋,來一場盛女反擊戰?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從報章報導看近年香港大學生形象的變化

黃浿沂
王碩禧
鄭梓峰
鄭曉怡
莫浩廷
蘇鑰機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