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經新聞記者專業培養與實踐

2012-08-13

  讓我們先看一看本港財經新聞的歷史。

  本港首個財經新聞碩士課程發軔於2008年9月,開辦於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碩士課程成立(2007年9月)一年後;財經新聞班每年收生20人(2012年有約200個申請人,80%來自內地)。筆者擔任課程主任。此乃香港首個財經新聞課程。財經新聞課程的內容包括;財經新聞寫作1;商業與金融(理論課);國際商業與金融報導;全球化,經濟與金融(理論課);經濟學原理(理論課);高級財經新聞寫作;和深度財經新聞寫作等。

  再讓我們看一看本港財經新聞的最新發展。在2011年9月恆生管理學院(專上學院)開辦四年制新聞傳播學士學位課程。學生可以主修商業新聞或主修企業傳訊。恆生管理學院學生要修畢這些課程才能畢業—7科(必修)和 11科(選修)財經新聞科目。

  以下是恆管新聞及傳播學士課程必修及選修學科圖解:

  在財經新聞的最新發展方面,浸會大學傳播學之社會科學學士課程經已獲教資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批准,財經新聞專業學士課程將於2012年9月開始收生。這個課程由筆者負責。學士課程每年收生20人。此課程在財經新聞的發展方面意義重大。在政府資助的七間香港大學中,浸會大學為首間開辦此專業的學校(課程是四年制)。浸會大學財經新聞專業社會科學學士新聞課程的內容包括:寫作課程方面有基礎財經新聞寫作(3學分);財經新聞報導(3學分);高級財經新聞寫作(3學分);專業財經新聞寫作(3學分)。實踐課程有以下這些:《財經新報人》實踐報導(4學分);《財經新報人》實踐編輯(4學分);而概念(理論)課程方面包含:財務會計入門(3學分);基礎經濟學原理入門(3學分)。此外,學生還要修畢三門新聞選修課(9學分)和完成財新榮譽項目(畢業論文)(4學分)才能畢業。學士課程的總學分是39(約為總學分128分的1/3)。

財經記者的前景和出路
  財經新聞和財經記者的發展機會是唸財經新聞的學生所關心的。筆者認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發展趨勢將需要更多高水準的財經記者加入。財經記者要提供信息、啓發讀者,更要幫助讀者理解複雜的財經問題。同時,我覺得內地應該辦更多英文財經報紙、網站和通訊社,讓世界瞭解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它的經濟政策將影響全球包括香港。內地與香港應加強財經新聞界的交流,鞏固香港與上海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從以往經驗獲知,財經新聞專業畢業生有更多到本地傳媒與外媒工作的機會,例如路透社、彭博社、《中國日報》、新華社、道瓊斯、《英文虎報》、法新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南華早報》、《國際先驅論壇報》、《經濟學人》、《福布斯雜誌》、《彭博商業週刊》等。

  筆者由1979年到1988年在《華爾街日報亞洲版》擔任記者。讓我簡單的談一談財經記者的前景和出路。個案是研究1988年在《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工作的記者目前的景況。這些《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前記者現在是:(一)Julia Leung(梁鳳儀)目前擔任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月收入是223,000港元)。(二)Cheah Ching Hye(謝清海)是惠理基金的大股東(惠理基金2010年公司盈利達6.53億港元)。(三)Adi Ignatius成為美國哈佛商業評論主編。(四)Tony Spaeth是韓國(首爾)《中心日報》的主編。(五)筆者於2008年加入香港浸會大學,擔任國際新聞與財經新聞碩士課程主任。五人中只有兩人留在新聞界。

  為甚麼這麼多財經記者離開新聞行業呢?財經新聞系學生和財經記者碰到的挑戰和困難又是甚麼呢?

  筆者認為院校缺少符合標準和資格和高水準的講師。好的老師要瞭解中港兩地狀況,具有豐富財經新聞寫作和報導經驗,更要懂中英雙語,可以用普通話或英語授課等。另一方面,香港缺乏介紹本地財經新聞實例的教材(唯一的一本是周乃蔆教授的《國際財經新聞知識與報導》。筆者正在寫一本教科書《大中華地區財經新聞與財經新聞報導》)。沒有人肯寫教科書是因為出版教科書多是虧本生意。

  有多少財經記者願意遵守職業道德呢?有多少財經記者願意拒絕誘惑,拒絕因工作之便得到內幕消息而去獲取私利呢?(行內機構大都沒有嚴格禁止記者買賣股票)。難以說服優秀的財經新聞記者如Julia Leung 和 Cheah Ching Hye等繼續從事財經新聞工作的原因是收入比起很多行業也都低。我看到的另一個挑戰,是培養用英文為世界報導中國財經發展與趨勢的雙語記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

  在財經新聞的實踐方面,多位業界的高層(包括《經濟日報》、有線新聞台和now財經台等)於今年五月的一個研討會上有以下這些反映。他們覺得普遍來說財經新聞記者不懂得發問問題,財經記者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不夠,新聞系學生實習的錯配問題嚴重(例如委派對財經新聞沒有興趣的學生到經濟版實習)。這點院校的老師們要注意了。

  另外,業界高層也提出有興趣當財經記者的新聞系學生要有實戰經驗(例如多做功課; 多辦財經學生報或網站等)。學生還要每天都寫財經文章和閱讀財經報和財經書至少兩小時。他們建議經驗尚淺的財經記者回學校上商業課。這些科目包括經濟(economics),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金融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 foreign exchange, stock, commodities)和銀行業(banking)等。記者還要修讀經濟思想史和財經新聞史。

  業界高層也強調院校和報館要多培養懂深層次問問題的記者(即是說記者是有觀點的評論員和分析員)。財經記者面對被人利用時要懂得拒卻(say NO),代價是寧捨不要獨家新聞。財經記者有空更要自我強化中英語能力。業界高層再強調我們要加強業界與學界的合作,邀請多些資深的業界人士到學校演講。提議學生要多選修人文科學的科目(humanities/liberal studies),他們的見識要廣,還要培養國際化(globalization)的視野,不光是大陸化(mainlandization),因為不用說「大陸化」當然重要。

提高教學和行業質素
  我認為香港與內地市場對高質素財經記者的需求不會減退,香港與內地兩地大學應該開設更多教授財經新聞的課程,培養人才,提高財新記者水準。他們要有「心懷家國,放眼世界」的情懷。

  筆者希望見到新聞機構為財經記者和行業人員提供更好的僱傭條款和升職機會。再者,新聞機構要完善獎勵和升職機制,吸引優秀財經記者不轉行。同時,香港和內地的企業家與企業家族基金會等,可以加強資助以教育為目的的學術會議與工作坊,以提高教學和行業質素。

  最後,我希望見到大學管理層在聘用實踐派(專業人士/professionals)與學術派(學者/academics)方面要取得平衡。目前,不少大學的新聞系只聘請有博士學位的老師,漠視有財經新聞採訪和編輯經驗的「非博士學位」教員。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財經新聞教育模式

宋昭勛、吳靜、趙應春
2016-11-24

拒絕廢話的自由

傅景華
2015-05-02

學生記者調查:漸趨成熟的新聞採訪與社交媒體應用

馬偉傑, 李麗芳, 戚韻瑤, 黃錦瑜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