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應用在教育上的理念與實踐

2013-04-12



  「微電影」是近年最具人氣的傳媒現象,簡單來說,它是指廣傳於網絡及流動裝置等新媒體的影片視頻,最重要特徵有:1、片時短(10分鐘內,但發展下來也沒成規);2、製作規模小;3、發放平台於網絡;4、接收平臺多樣化,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於全天候隨時隨地都可觀賞,故甚得青少年喜愛。那麼,這潮爆媒介是否可以用來幫助教育呢?答案是可以的,尤其是最令老師頭痛的價值教育(或國內叫「生命教育」)。筆者二人就曾從事這方面教育並有幸得到回響,希望分享一些經驗和體會,與教育傳媒界同道交流一下。

德育影片《完全學生手冊》系列
  筆者之一在港台電視部服務多年,歷任編導演監製,經歷了菲林、錄影帶、高清數碼等科技演變,但有些基本功是不會變的,例如用影片引發價值教育的理念與技巧。青少年接觸傳媒有閱讀和創作兩方面,初期筆者是著重由閱讀媒介入手,期間教育署曾因德育在學校難以開展,邀請港台協助,當年筆者便與同事開創拍攝品德教育影片《完全學生手冊》系列,以故事形式,令主角面對一些抉擇,編導們帶著這些短片到各中小學放映,並要求學生代入角色即場作出抉擇及講解原因,同場亦有攝影師拍攝過程。出乎老師意料之外,一向習慣沉默的學生反應熱烈,有些甚至口若懸河,這方法每次使用都有果效,自始同事就喚筆者「翁老師」。事後我們檢討出幾點:

1.青少年喜歡看電影,容易代入劇中角色去選擇;趣味和互動性強,避免抽象地討論嚴肅道德價值問題,加上有機會出鏡,表演慾與自信心大增,是娛樂與學習的結合edu-tainment (education + entertainment)。

2.當學生在人生交叉點作出抉擇,已可發現自己的價值觀,解釋時更要反思價值優先次序。例如:當目睹朋友考試作弊而被老師查問時,選擇可以是:A、講真話(誠實);B、為朋友隱瞞(友情)。哪價值重要些就會影響你抉擇。

3.聆聽其他同學的意見,會豐富自己對問題的思考。

微電影閱讀x創作
  離開港台後,筆者繼續以此方法與青少年閱讀大電影和微電影,有幾年香港美加兩邊走,二零零九年回流,改名「翁導」,開始在各大院校、香港青年協會等機構指導微電影創作(也兼閱讀),用上新媒體如單鏡反光相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iPad等,發現推展生命教育機會更廣濶。二零一零年與青協合作拍微電影《再飛的天空》,描述青年生命戰士楊小芳童年遇意外失去雙手,仍然堅強活著,排除萬難,成為出色運動員,參與足球、長跑、三項鐵人,代表香港游泳,更擅長茶道、攝影、繪畫、設計,每樣都屢獲獎項,激勵人心。拍成後由導演及主角攜片到香港各中小學進行分享導賞會,包括放片加筆者和小芳與學生互動環節,主要抉擇位有四個:1、家人關係;2、學習目標;3、面對挫折;4、善用雙手。每次都變成另類生命教育堂。

  二零一三年二月尾至三月初,澳門教青局(教育及青年局德育中心)在網上得知這節目,邀請我們到澳門進行一星期的導賞會:八場進入學校、兩場於澳門大會堂(亦是戲院)面對中、小學生,另加兩場對老師和家長。這系列活動接觸了18所學校6700名學生、200名教學人員,及100名家長。我們一貫的理念是德育過程包括知、情、意、行,但以往較缺即場鼓勵「行(動)」,因此今回特別加了一個環節,就是邀請有心人上前與小芳擁抱和在她耳邊說句鼓勵或道謝說話。看到一排排學生(甚至老師校長加入)踴躍上台與小芳流淚地擁抱,心中實在激動,情意教育,生命教育已在不經不覺中更全面展開了…。

  除了微電影閱讀,微電影創作也可以帶來生命質素的提升,創作過程在多方面建立製作人品格(如守時、合群),《再飛》短片台前幕後九成是青年,最近更與一班青年人合拍了劇情長片《C Chord遇上G7》,體會尤深。但最戲劇化是遇見濶別多年的老友成明道導演,近年他在內地不同城市開辦「生命教育青少年微電影導演班」,反應熱烈,更創立了「生命教育國際服務社」,邀請我加入,還打趣提議我在這微電影潮流下改叫「微導」,令我無法抗拒。成明道導演是這方面的專家,理論實踐兼備。

生命教育微電影導演班
  成明道認為,微電影是現今青少年趨之若鶩的新生事物,如果讓學生們有機會參與創作、拍攝、演出、點評,絕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會主動參與,甚至內向、離群的「宅男」和「宅女」們,都會嘗試。學生們喜歡,是因為電影感動他們;學習拍攝過程中有許多有趣的技術,雖然也會困難重重,他們都會樂而不疲。

  從去年年中開始,成導演在中國各地開創了「生命教育微導演班」,運用他曾在香港無綫電視的編導班所學的,和多年的製作經驗,帶領青少年學習。活動內容包括:1、演員訓練;2、創作故事;3、寫劇本;4、動手拍攝和演戲;5、剪接影片和配音、配樂;6、跟家長一起點評創作的影片。

  透過這活動,將「生命教育」盛載到參與者;不單是知識層面上,是穿透知,情,意,行的四個階段。希望能為教育界提供一個現代的新思維,新的教學方法。

訪問「自願戒毒村」
  在最近的一個短期的生命教育微導演班,筆者帶著青少年去訪問一所自願戒毒村,要求每個孩子都訪問一個戒毒者,然後,每一個都寫出那位戒毒者的故事,再而發展成劇本,並且需要扮演其中一段戒毒者的人生片段,在班裏排練,最後,拍攝成微電影。

  活動背後的理論是:1、藉著青少年的高度集中,去看另一位人士的生命中的起跌、人生的錯誤,以作日後其本人遇到類似的道德抉擇,行為上的關鍵時的參考。孩子也會同時反思自己本身的行為。2、藉著青少年對社會黑暗面的好奇,作為生命導師的我,向他們引導正確的價值觀。3、為了編寫劇本,學員們需要重覆的思考戒毒者的人生問題:知不知道毒品的禍害?在什麼情況下吸第一口的毒品?在什麼壓力下,不管毒品的禍害,去嘗試毒品?怎麼樣戒毒?怎麼又重新再去吸毒?…等等問題。

  這種問題,可能就是學員們心靈裏的黑暗面,在還未出現問題時,我們可以帶領他們思想知道正確的答案。

  不單是「知道」,我們還讓他將問題重覆思考,作為他價值觀的的基礎,建立心理學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所稱的「自我規範」(Self-regulation)。並且要求演出一段他最難忘的片段,讓投入感情,代入角色,感同身受的處理劇中的角色,經歷道德的抉擇,完成了「知,情,意和行」的教育。

微電影班提升生命力理論
  微電影導演班能提升生命的理論好像一種治療癌症的新方法,將血液的T-細胞抽出,經過處理,然後再度傳入個體的血液裏,之後,個體的免疫力大大提升,不是直接處理癌症,而是提升個體的生命力。

  當青少年「閱讀」到身邊的人的故事,甚至是「閱讀」自己的故事,他/她的自我就投射到角色上,經過編著故事劇本、排演、拍攝、剪接、配音、…。最後,還要聽觀眾的反響。年輕的個體有機會經過多重的分析和深入思考,人生的抉擇深深的印在他/她的價值觀裏,好像T-細胞經過外在的提升,重新注入個體,成為道德抉擇的免疫力了!

  微電影時代已經到了,幾乎每一年輕人都有這機會,這是以往沒有的。但這過程需要有「生命導師」來帶領和引導,不然,就跟現在一般的電影和網絡上的不良資訊,形成品味越趨庸俗的風氣,不但幫不了,甚至是毒化了年輕人。我們相信孩子找到人生目標和人生榜樣的重要性。找到了,就不會沉溺於網癮電腦遊戲上,也不會輕易受不良朋友及周圍影響,跟家人、師長、朋友、傳媒、社會,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註:如有興趣了解更多微電影與價值教育,可聯絡生命教育國際服務社 ShingMingTo@Gmail.com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財經新聞教育模式

宋昭勛、吳靜、趙應春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