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掠影

2003-02-14

《吻手》為菲華人扭轉負面形象

  華人在菲律賓屬少數族裔,在大眾文化地位上一直處於弱勢,最近一齣名為《吻手》的電影,首次以正面形象呈現菲律賓華人家庭,並令華人在菲國電影界吐氣揚眉。

  《吻手》是一部描述菲國華人奮鬥歷程的電影,不但叫好又叫座,並囊括馬尼拉電影節十二項大獎,打破該電影節的紀錄。《吻手》講述一個華人家族三代於一九四九至二零零一年間,如何在菲國掙扎求存、奪鬥成功的故事。擔綱演出的都是菲律賓家傳戶曉的電影明星,包括前總統阿奎諾夫人之女。電影對白以菲律賓語為主,但當中運用了大量菲律賓華人最常使用的閩南語。

  過往菲律賓華人在媒體報導、影視等大眾文化之中,總是被賦予邪惡的形像。例如過往《你害怕嗎?》,就是其中一部醜化華人的電影,被輿論評為極端反華和種族主義,當時菲律賓政府曾考慮禁映該片。

  雖然《吻手》成為電影節大贏家,但仍可看到種族主義的影子。一位作品落選的電影製作人不滿地指出,《吻手》呈現的是華族文化而非菲律賓文化,因此不該獲頒特別文化獎。另一方面,一些華人則覺得此片尚未夠寫實,期望將來有更多有影片可以真正反映及捕捉到中華文化的精神全貌。

 

 

嬰兒亦受電視影響

  雖然嬰兒的腦部發展還未完全成熟,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報告顯示,原來小至一歲的嬰兒看到電視畫面傳遞的訊息,同樣能影響其行為模式。

  美國麻省波士頓塔夫特斯大學心理學家穆默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分別讓十個月及十二個月大的嬰兒把玩一系列物件,包括藍色球、黃色水喉裝置及紅色螺旋形信件架等,然後再讓他們觀看一段錄像片段,錄像中一位女演員面對同樣物件作出特別的反應,從中比較嬰兒觀看錄像前後的反應轉變。

  看錄影帶前,嬰兒對所有物件都很感興趣,但看完錄影帶中演員對某些物件的厭惡反應後,十二個月大嬰兒的表現竟然跟該演員一模一樣,對某些物件同樣厭棄,但十個月大的嬰兒則沒有受到影響。

  研究員認為這種觀察顯示,一歲的嬰兒已能感受到電視畫面所表達的感情訊息,並作出反應。這意味著家長應小心選擇電視節目讓他們觀看,不然可能會影響嬰兒的行為模式,及對其成長有著深遠影響。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傳媒掠影

2010-07-15

傳媒掠影

2010-06-14

傳媒掠影

2010-05-13

傳媒掠影

2010-04-22

傳媒掠影

2010-03-15

傳媒掠影

2010-02-11

傳媒掠影

2010-01-14

傳媒掠影

2009-12-14

傳媒掠影

2009-11-12

傳媒掠影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