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小時直播政權交接 香港開創網上廣播里程碑

1997-07-15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但對於本地互聯網發展而言,它也同時代表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七月一日前後的數十小時,全球目光彷彿都放到這遍土地上。為滿足受眾的需求,本地及海外傳媒均各出奇謀,報導一切有關政權交接的儀式和實況,並以最短的時間甚至採用同步技術,將影音、圖像、和文字送到觀眾和讀者面前。從設於會議展覽中心的「新聞及廣播中心」的規模和使用情況,已可了解這宗事件在傳媒界的震撼力。除了應用諸如流動電話、微波、人造衛星等常規通訊技術外,部份進取的媒體更積極使用互聯網技術,務求將受眾的人數和類別進一步擴闊。一時間,本地互聯網上關於政權交接的資訊,令人有百花齊放,目不暇給之感。

  利用互聯網報導重大事件的發展,目下將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為此,本文將縷述香港電台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香港九七政權交接互聯網直播」的籌備過程,以分享其中經驗;並對有關技術的應用和未來趨勢作一粗略分析。

四十八小時網上直播連串部署

  香港電台與香港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的合作計劃,是將由本港四大電視媒體(香港電台、無線電視、亞洲電視及有線電台)合組的「電視轉播聯盟」攝製,並由新聞及廣播中心發放的交接儀式及有關活動實況轉播訊號,從六月三十日中午十二時至七月二日中午十二時,經由互聯網作連續四十八小時實時直播。這個計劃不僅是「香港電台聯網版」和「香港影音資料庫」的一個重要擴充,更是本港互聯網業務上史無前例的一項創舉。

  由於這項工作強調實時(real-time)及長時間的影音轉播,加上預期通過網絡收看的人數眾多,從硬件設備、網絡頻寬,以至支援人員,均遠超現時「香港電台聯網版」之負荷,因此工作小組擬定出一連串之部署:

■視像光纖傳送影像
四十八時的影像和聲音,將經由一條臨時敷設的專用視像光導纖維,從香港電台輸送至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為避免這條命脈一旦發生故障時之嚴重後果,中文大學亦安排了校內其中一台衛星天線,同時接收發自亞太衛星的轉播畫面,並引入電算機服務中心作後備訊號源。

■三種數碼制式播送
能在互聯網上作實時播放的數碼影音制式約有五、六種,為儘量涵蓋大部份用戶,工作小組選取了其中三種最為通行的標準:Real Video/Real Audio影音播放系統、CU-SeeMc視像會議系統、及MBONE廣播系統。來自視像光纖的模擬訊號(analog signal)被分枝至多台電腦系統,並被數碼化(digitize)成這三種不同的制式,通過各式服務器(server)或反射器(reflector),向互聯網發送。

■海外專線連接全球
為確保直播計劃不會與其他現行網絡服務互相影響,工作小組特別租用了一條T1級(速度為1.5Mbps百萬位元/秒)的互聯網國際線路,專責向海外的鏡像服務器輸送訊號:與及另外一條T3級(速度為45Mbps百萬位元/秒)的國際線路,供所有個別海外客戶連接。

■鏡像服務提高質素
針對海外受眾的影音質素,工作小組邀請了一些外地的網絡服務商提供鏡像服務器(mirror server)。數碼影像經由T1專用線路,從中文大學直接傳送至這些海外鏡像服務器,以便鄰近當地的個別用戶,能省卻迂迴進入香港網絡獲取信息的延誤。由於香港政權交接委實是國際焦點,不但網絡服務商願意提供免費服務,就是發展數碼影像播放的廠家,也紛紛加入鏡像服務的行列。最後,工作小組選定了位於美國、加拿大及台灣共七家合作機構。

■交接中心進行傳輸
至於香港本土的轉播,則通過由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運作的「香港國際互聯網交換中心」(Hong Kong Internet Exchange)進行傳輸。「交換中心」的其中十三家網絡服務商成員接受邀請,成為直播計劃的合作夥伴。這些公司均個別設立服務器和反射器,向其本身客戶、其他本地用戶,以至所有海外用戶,提供實時轉播服務。這個在兩個星期內組成的服務器群,立時成為全港最龐大而提供單一資訊的體系。

■反覆測試增添信心
由於新聞及廣播中心遲至六月底才開始發送影像,合作夥伴間進行的技術測試,有時得借助由香港電台或中文大學自行發送的錄像。由於牽涉的服務器眾多,設備規格、數碼制式有一定差異,加上海外機構處於不同時區,全面的系統測試乃一項重大挑戰。畢竟,工作小組也成功完成多次個別及集體同步的試驗,令所有人員增添不少信心。

■網上宣傳吸引用戶
為使這個計劃得到良好反應,工作小組早在六月初開始作網上宣傳。通過相關的網絡新聞組(newsgroups)、香港電台及中文大學的萬維網頁,小組呼籲用戶作好適當準備,其中最重要的是留意直播時間,及預先下載和安裝有關的播放軟件。此外,中文大學還整理出一系列校內有關九七香港回歸的研究報告、座談會、和講座錄音等置於網上,務求發揮提供資訊與宣傳的雙重效果。當然,香港電台及中文大學亦透過本地傳媒,將直播的信息發送出去。

■全時監控以保不失
同步實時直播於六月三十日中午十二時正式開始,設於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的控制中心自上午八時運作,自願放棄假期參與工作的技術人員,被編成七個更次,連續不斷地監察視像光纖、網絡設備、網間流量,各式服務器系統,和使用情況等,並不時根據來自香港電台的資料,即時更新播放節目表網頁。亦有工作人員專責協助處理其他合作機構的突發問題,這些聯繫均通過聯網的電腦或長途電話進行。這個臨時控制中心運作方式,與大型項目的電視轉播中心比較,亦不遑多讓。

■統計分析以作參考
網上直播直至七月二日中午十二時半告一段落,然而工作人員還得從所有本地及海外的服務器上提取使用紀錄,作統計參考之用。這個步驟當然亦須在轉播開始前安排妥當。為了進一步了解用者對直播的反響,我們預先設計了一張問卷,收集意見,調查用者收看或收聽的目的、觀看時間、採用制式及整體印象。整項網上直播工作,在多方面協調和努力下,終於在預定的時間順利完成。統計結果顯示:「香港政權交接」網頁,自六月二十三日開始至今,已有超過九百萬到訪次數,二十五萬人收聽或收看過網上即時直播。而在四十八小時直播期間,網頁則有超過六百萬到訪次數,十四萬人次收聽或收看過網上直播。這群觀眾,兩成來自香港,八成來自美國(31.12%)、加拿大(15.56%)、澳洲(13.57%)、馬來西亞(11%)、中國(4.23%)、英國(2%)、紐西蘭、日本、星加坡和台灣等世界各地。在同時慶祝締造出一個無論是規模、播放時數,或使用人數均為新紀錄之餘,有幾個課題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

突破傳統播放模式

  以互聯網作為發送新聞和重大項目的媒介,是突破傳統電台、電視播放模式的一種手段。國際間現行的廣播條例,一般以維護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政策為前提。即使在資訊政策開放的國家,受眾所能從媒介接觸的國際新聞,也大程度受制於當地媒體的多寡,以及媒體掌門者(gatekeeper)對個別國際新聞的興趣。
以香港九七政權交接為例,相信並非每一個國家的媒體均以同等重要性視之,她們或只錄播部份畫面、或只作片面的報導。通過互聯網播放,旅居世界各地或已移民的港人、和所有對事件感興趣的人,不論身處何方,均可不折不扣地獲得信息。當然,也因為互聯網上沒有太多法規,我們亦得注意非主流媒體以其作廣播之可行性和可能引發的問題。

提供開放公共空間

  由於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即使大型媒體企業,也不能以電視頻道一類有限資源進行壟斷。在政權交接直播計劃中,雖然香港電台本身並沒有獨立電視頻道,但其網上播放的聲勢,似有蓋過無線電視及亞洲電視同類計劃之感。無線電視在六月三十日下午一時至七月一日下午十一時期間,夥拍香港科技大學及一家本地網絡服務商,採用微軟NetShow制式,播放翡翠、明珠兩台的節目;而亞洲電視則聯同香港電訊及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僅在六月三十日下午九時至七月一日上午二時,以Real Video及MBONE制式,直播「跑馬地萬眾同心大匯演」一個節目。

  相比之下,由南華早報設立的「一九九七交接」網頁,則更見姿采,除了採用NetShow制式及於美國及新加坡設立鏡像服務器,轉播新聞及廣播中心的影像外,它亦同時提供相關的文字材料及新聞圖片,報導相當詳盡。互聯網是容納多媒介、多競爭者的一個環境,服務是否受歡迎,取決於資訊的質量而非其格式。

質疑網上播放電視廣告

  現時利用萬維網頁刊登商業廣告或鳴謝贊助商的做法十分普遍,至於把電視廣告直接通過互聯播映是否有效和適當,則還需一段摸索期,香港電台採用發自新聞及廣播中心的訊號,並無商業成份,因此沒有多大問題;亞洲電視特別設計了在廣告時段採用的畫面,避免將廣告直接發送至互聯網上;而無線電視則將兩台包含節目及廣告的電視畫面,不加刪剪直接發送。明顯亞洲電視在此經過深思,而無線電視的轉播則簡單而省卻投放額外資源。這些差異的因素包含技術配合、網上電視廣告的成效、廣告客戶是否願意額外付費、電視台是否願意免費增添廣告曝光率等複雜問題。

網絡產品競爭白熱化

  除媒體集團的低調競爭外,網上直播亦引發相關網絡產品的直接競爭,在「香港九七政權交接」直播的同期,生產Real Video及CU-SeeMe的廠商負責人,及MBONE技術的統籌人員,均親自從美國前來香港,造訪中文大學參觀直播的工作。連串的訪問,可看出這些公司十分重視網上直播重大項目的市場。除RealVideo、 CU-SeeMe及MBONE外,微軟的NetShow和CNN所採用的Vxtreme,亦不斷努力爭取客戶。由於各種制式並不互相兼容,廠家們均積極鼓勵高質素的資訊提供者使用其產品,以擴大市場佔有率。

推動跨國聯營組織合作

  互聯網上的影音播放質素,往往受制於服務器與最終用戶間的線路頻寬,兩者距離愈遠,質素影響愈大。此時,散處各地的鏡像服務器便可派用場,用戶可選擇聯接最臨近的服務器,而無需全部接入輸出影音的源頭,這亦能減輕源頭服務器之承載壓力。可以斷言,未來網上直播的環球盛事,必定更加倚仗跨國聯營組織的鏡像服務器群。而這些組織,將由電訊集團、傳媒集團、電腦公司、或網絡服務商等發起推動。

開展網上互動雙向交流節目

  傳統廣播媒介的單向性,也可藉互聯網的交互功能得以改善。香港電台的直播,就巧妙地加入問卷「回歸回響」,以蒐集受眾對香港回歸的意見調查,電台方面還選取了部分受眾心聲在節目中由主持人讀出。這製作方式日後勢必發展至採用互聯網視像會議及互聯網電話(Internet Phone)一類的實時應用,屆時聽眾問題的解答、專家訪問、集體討論等,將可透過互聯網,跨地域進行,即使身在海外,聽眾也能即時收聽並參與討論。互聯網在全球各地日趨普及和網上影音播放技術變得成熟,正好為廣播事業抵禦國際間有限的大氣電波繁瑣的法規帶來新的契機。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