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默的螺旋理論看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的社交媒體使用

2021-02-10

  沉默的螺旋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在一個群體中屬於多數派的時候,他們就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不一致、屬於少數派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少說、甚至沉默起來,以免被多數人孤立。媒體通常會重視甚至強化多數派的觀點,輕視甚至忽略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從2019年6月起,香港社會有關《逃犯(修訂)條例草案》的爭議引發大規模社會運動,其中學生群體參與人數甚眾,程度甚深,影響甚大。那麼,香港學生群體中對於反修例運動的多數意見是什麼?這些多數派意見是否影響了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意見表達?少數派學生是否感受到同儕的壓力?社交媒體是否形成了沉默的螺旋效應?

  2020年4月到6月期間,針對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社交媒體中的參與度及其影響,透過特區政府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的資助展開相關研究,深度訪談了96位本港學生,其中41位男性、55位女性;39位為中學生,57為專上學生,訪談時間平均1-1.5小時。為了能訪問到深度參與運動的同學,我們採用了滾雪球抽樣法(又稱推薦抽樣法),為了保護私隱,所有的受訪學生都以編號匿名。

  我們的研究結果足以證明此次反修例運動中沉默的螺旋效應在香港學生社交媒體中的存在。下面就從該理論的視角出發,對研究資料加以解讀。

學生群體對反修例運動的強勢意見

  96位被訪者首先被要求回答對這次反修例運動的整體態度,87位學生聲稱對反修例持支持態度,5位聲稱中立,4位持反對意見。高達90%的受訪者對運動持支持態度還是有些出乎研究團隊的意料。本研究項目還進行了1200人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171份,調研資料表明,79%的受訪者對運動表示支持,只有5.5%的受訪者反對,其他15.5%保持中立。

  綜合兩種研究方法的結果,我們可以肯定的得出結論:在學生群體中,支持反修例者是大多數,他們的意見屬於該群體的強勢意見。如果按香港社會上通常所說的顏色劃分的話,那就是學生中「黃絲」很多,「藍絲」很少。

強勢意見與社交媒體的意見表達

  根據沉默螺旋理論,「黃絲」學生會在社交媒體上大聲表達他們的政治觀點。訪談資料的確支援這一結論。首先,受訪者表示他們從社交媒體獲得了有關反修例運動的大量資訊,特別是認為所謂「新聞懶人包」易於他們快速理解爭議,而這些帖文絕大多數都是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社交媒體演算法機制推薦給他們的新聞提要和帖子也是反修的,於是,社交媒介內容的同質性無形中形成了強勢輿論氛圍,造成強大的宣傳效果。其次,大多數受訪者聲稱自己積極參加了線上活動,例如轉發帖子、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通過社交媒體呼籲和動員其他人士加入抗議活動等。另外一個特點是,他們社交媒體上表達意見的方式也很激進。大多數受訪者承認,「黃絲」學生的言論過於激進。「為什麼不殺死他?」或「放火燒他!」在社交媒體中隨處可見,他們社交媒體中典型的一句激進口號是「黑警死全家」。

  相比之下,校園裡的「藍絲」數量很少,絕大多數在社交媒體上保持沉默或僅發表溫和的評論,針對「黃絲」的言辭也不激進,主要是避免陷入被孤立、被針對、甚至被起底之類的麻煩中。也有極少數「藍絲」比較激進,他們稱抗議者為「曱甴」,他們是沉默的螺旋理論中所闡述的無視孤立或威脅的「中堅分子」。

同儕壓力、關係解體及其影響

  沉默螺旋模式表明,人們擔心因觀點與主流民意不同而被孤立。本研究發現,學生害怕被孤立的擔憂來源於同儕壓力。同伴壓力被認為是導致「黃絲」學生積極參與運動、「藍絲」同學沉默的重要原因。

  反修例運動從相對和平的示威逐漸演變成長期衝突甚至街頭暴力,香港學生可以說走在運動前列,反修例成為了校園中的強勢意見。很多受訪者表示,除了社交媒體的資訊和動員功能是導致學生參加社會運動的原因之外,同儕壓力是導致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重要原因,例如,如果有學生說自己支持運動,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實際行動(例如,分享帖子或參加街頭抗議),那麼他們極有可能受到同伴的指責,認為他們對反修例運動沒有實際貢獻。

  因政治原因而導致網路關係解體在社交媒體上很普遍。一些受訪表示他們運動一開始就在社交媒體上解除那些與自己政治理念不同的人,以免看到他們的帖子或評論就煩,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只會隱藏對方或取消關注對方,而不是解除其朋友關係。他們認同:社交媒體上因政治立場而取消朋友關係或者不再關注對方,不僅是一種政治姿態,而且也是一種政治參與。網路關係解體對於被解除關係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壓力,更有人擔心被解除關係後可能還會導致自己被起底,被網路欺凌。

  當被問及網絡關係解體與網路欺凌的關係時,儘管有一些受訪者認為,因政治原因解除朋友關係就是一種政見欺凌在網路上的表現,但大多數受訪者並不認為網路上解除朋友關係是網絡欺凌行為,他們認為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

  在談到被取消朋友關係對自己的影響時,大部分受訪者聲稱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小,但有小部分受訪者承認,其影響大小取決於彼此之間的關係親疏程度。如果被一個重要人物或親密朋友取消朋友關係,他們會感到不開心和難過。當被問及網路關係解體對以後雙方交往的影響時,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再見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取消自己的朋友關係或被自己取消朋友關係的人,少數人表示要看具體情況,例如,在同學聚會等情況下,則可能不得不與這些人見面。

  自反修例運動開始到現在,已有近4000名學生被捕,佔所有被捕人士的四成。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已要求學校為每一位被拘捕的學生制定專門輔導計劃,希望令他們明白行為不當之處、將來如何面對不同的情況、以及將來如何理解社會發展等。

  我們認為:只有全面、準確掌握香港學生群體對於反修例運動的真實態度和行為,瞭解強勢意見如何影響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社運參與程度和資訊傳播特點,明白弱勢意見持有者在反修例運動中所受到的同儕壓力,認識校園政治極化的嚴峻現實和影響,政府機構、學校、家長及其他持份者才能探索出公民教育的新路徑,制定出有的放矢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引導與介入策略,培養下一代在達義且合法的情況下表達意見、參與社會。

  我們希望,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為達致上述目標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警隊與社交媒體

黃子健、馬偉傑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