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漫」與創意工業

2015-07-01

  上世紀七十年代,武俠及功夫題材大受歡迎,黃玉郎的 《小流氓》 與上官小寶的 《李小龍》 在漫畫市場尚未成熟之際殺出了一條血路,帶領「港漫」進入光輝時期。然而,八十年代的高峰過後,「港漫」在九十年代迅速滑落,直至現時被行內人稱為「夕陽」時期,矛盾的是,「港漫」實際上是香港少數創意工業之一,而且也保留了香港不少集體回憶。

  本文將會概述「港漫」的轉變與香港創意工業的關係。


何為香港漫畫?

  「港漫」作為香港的特色的創意工業,首先我們要問香港人怎樣定義自己的漫畫。我們以小組訪問的方式試圖了解香港人的看法[1],大部份的香港漫畫迷都會以兩個主要因素來界定「港漫」,分別是「由港人畫出來的漫畫」以及「有香港特色及文化的漫畫」。他們都一致認為「薄裝港漫」是香港漫畫中最有代表性的漫畫種類。「薄裝港漫」的是指一種平均三十二頁或四十八頁,七吋半乘十點七五吋的彩色漫畫。

  受訪者最常看的香港漫畫題材則主要歸於三大種類,包括愛情(例子有劉雲傑創作的《百分百感覺》),時事及喜劇故事(如Cuson《我的港女老婆》及謝立文撰寫,麥家碧繪畫《麥嘜》),以及最常見的武打英雄漫畫(例如黃玉郎的《龍虎門》) 。


港漫黃金時代及九十年代的衰落

  香港九十年代前的漫畫主要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六十年代來自台灣非官方翻譯及發行的日本翻版動漫畫。翻版的動漫畫大多直接將原著翻譯,然後將作品及作者的名字改為其他有本土特色的名字、有的甚至聘請本土漫畫家抄襲原著的人物、將故事重新創作。在這個機會下,不少本土漫畫家學習到日本或美國漫畫,而他們亦藉這些翻版動漫畫開拓的新市場,運用融合了西方漫畫中的電影式分鏡構圖、日本漫畫人物的繪畫風格及線條用筆,尋找自己的創作 (吳偉明教授曾經在2002年8月號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仔細討論造班問題)。

  適逢席捲全球的李小龍功夫熱潮,黃玉郎創作的《小流氓》開始受到熱捧。《小流氓》除了創作了黃小虎等功夫人物,配合了當時功夫熱潮,《小流氓》亦帶出當時香港社會人們對惡霸及不公義的厭惡,渴求正義及英雄的保護,而這種渴求在黃小虎故事中鋤強扶弱而得到滿足。《小流氓》的內容及架構亦自此成為香港功夫漫畫的創作模式。之後不少相同題材的漫畫如《李小龍》及《中華英雄》等,將港漫帶到高峰。這些香港功夫漫畫帶來龐大的利潤。以最盛期八十年代為例子,每年便可帶來超過一億元的銷售值,一年可售出五千萬冊。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後,一系列的轉變將港漫從全盛期拉了下來。首先,根據我們與業界的訪問,大致認為日本漫畫的流入做成港漫的加快衰落,於是香港漫畫出版社分分選擇引入更受人們歡迎的日本漫畫,從而拉高公司的營業額,填補港漫銷路上的損失。比起早期的翻版日漫,這些日本正版漫畫無論在翻譯及印刷畫質都有很高的質素。配合香港人「哈日」的獨色,日本正版漫畫佔領了香港人的眼球。當時,在香港火紅起來的日本漫畫包括《七龍珠》、《幽遊白書》等,為香港漫畫出版社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正是同一原因,漫畫出版社將資源放在代理更多的日本漫畫,並將業務重心從港漫中抽走。因此,在整體漫畫銷售市場及種類都澎脹的時代,港漫如被人淘汰了一樣,漸漸步行衰落。

  港漫在九十年代與色情雜誌的扣連強化了港漫在大眾心中的壞形象,並令所有的港漫都被列為十八禁商品。當時,兩本內容挑逗敏感的《情雙周》及《情侶週刊》,在漫畫中過份加插裸露鏡頭,並附有隨書裸照。這種將港漫和色情書刊掛鈎的行為在市場冒起,不少人爭相模倣。這些作品促使了政府在1995年修訂法例,將港漫封上膠袋,並規定封面及封底印上「不雅」警告。這個結果令港漫被標籤為「暴力」及「色情」,也令愛好漫畫的青少年怯於購買港漫。在焦點小組訪問中,受訪者即使有看港漫的習慣,也不會讓自己的小朋友看。他們除了怕小朋友無法分辦漫畫內容的真假外,也怕他們被別人標籤化。一些受訪者也指出他們在學期間帶港漫回校,受到老師的苟責,而且程度比帶其他漫畫回校更為嚴重。從這些回應中可以見到港漫受社會的標籤及歧視,老師及家長將香港漫畫視為洪水猛獸。


現在的流行港漫

  現在,港漫市場雖處在「夕陽」時期,但不少港漫仍在有限的空間中發揮,這個時期的港漫市場及生態亦成為一個有趣的課題。港漫市場自二千年代不斷萎縮,市場連載港漫數目由三十本變成十本左右。最高銷量的作品由二十多萬,跌至現在不足兩萬。

  2015年初,香港動漫資訊雜誌《Ani-Wave》(動漫狂熱335期)聯同國內大數據公司「億言堂」進行了一次詳盡而嚴謹的網上調查,從facebook、高登討論區、香港討論區等20個網站中,分析讀者的討論內客,總結出十大香港漫畫作品、以及讀者的行為趨勢變化,縱使這些大數據未必百分之百反映港漫的受歡迎程度或銷量,大致上,我們也可以理解現在那些港漫在香港討論比較熱切,結果如下:

十大香港漫畫集排名:

漫畫名

排名

古惑仔

1

新著龍虎門

2

春秋戰雄

3

火鳳燎原

4

天下畫集(風雲)

5

鐵將縱橫

6

大軍閥

7

我的港女老婆

8

一零八Fighter

9

新著龍虎門外傳 東方真龍

10

數據來自《Anti-Wave》第335期

  在讀者討論中的分佈趨勢變化可以看到,大部份網民談論傳統的「薄裝武打港漫」。有趣的是,新生代的輕鬆漫畫小品,如Cuson Lo的《我的港女老婆》開始在市場上受到重視。這類作品在題材上和社交媒體傳播手法上和傳統港漫截然不同,除了在題材上貼近生活時事之外,這類網上免費發佈的四格漫畫在低成本的情況下,配合新一代的閱讀習慣,結果獲得大量網民瀏覽並轉載。這種新題材的興起為港漫帶來了新的視野。

  而在漫畫維度方面,港漫劇情一向是大部份觀眾的著眼處,現今漫畫需要在編劇方面及劇情上再多下功夫。近來的創新題材,如李健和的《脫北者》、《野狼與瑪莉》、或是牛佬的《古惑仔》中加入時事政治劇情等,都在港漫界及社會中造成話題,為港漫沉寂的市場生態帶來沖擊。

  從八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到現在的夕陽時期,港漫經歷過起跌,並成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份,港漫文化在港人身份認同及塑造的過程中,擔當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現在當港府用力地在推動創意產業之際,除了一些零星的網上漫畫和個別漫畫家突圍而出外,動漫似乎也未見回復當年的「產業化」模式。

  如果漫畫是香港的文化記憶和歷史,究竟這些記憶能否再繼續延續下去仍然成疑問?

 

[1]是次調查經費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項目編號為CUHK14402914。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比較香港免費報紙的內容和風格

陳樂怡,李曉茹,李韋瑤,李惠珊,黃嘉盈
蘇鑰機
2015-04-08

報紙手機平台逐漸興起

蘇鑰機
葉菁華
2013-01-14

特首選舉新聞商品化

梁旭明
2012-04-13

特首選舉報章報道:總結與檢討

蘇鑰機
譚麗珊、鄧皓文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