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質素」、「可靠」、「準確」的因素新聞還剩下甚麼?

2012-04-13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於2011年10月至12月期間,向113位香港新聞工作者,包括印刷及電子傳媒機構,進行了一項調查,藉以了解傳媒工作者選擇新聞媒體的因素並進行分析。調查以問卷及不記名形式進行。總括而言,調查結果發現作答者:一、近六成人使用手機作為上網瀏覽工具;主要選擇的新聞媒體頭三名排名依次為《蘋果日報》、香港電台及雅虎新聞網站;二、選擇新聞媒體的因素頭五名排名依次為:「工作習慣」、「容易獲得」、「所費無幾」、「最明白怎樣使用」及「即時快捷」等;但重要的卻是,「質素」(quality)、「可靠」(reliability)、「準確」(accuracy) 等傳統媒體的理念,排名次序最低;使用相互關係(Pearson correlation) 進一步分析時,傳統媒體理念的選擇因素與最終選擇的新聞媒體的數據中找不到任何重要的相關性。詳細結果可瀏覽本研究中心網站發表的報告。

  以同樣方式分析早前在六月本研究中心所取得的1607位市民的數據,亦得到同樣的結果。結果反映了香港社會,包括新聞工作者與及廣大讀者對「選擇新聞媒體的因素」的普遍性。

調查方法及背景
  於2011年10月至12月期間,本研究中心向新聞從業員發出問卷調查,共收回113份完成的問卷。問卷調查設計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要求作答者指出所屬新聞工作機構的類別和日常主要工作,及掌握網絡技巧的能力,同時,調查要求作答者根據個人使用量順序列出首十位的新聞媒體,並指出最常使用這些媒體的方式;第二部分要求作答者以評分方式選出使用新聞媒體的因素;第三部分同樣要求作答者以評分方式指出日常網絡行為的使用量。

  是次調查的作答者的年齡主要介乎21至30歲之間,佔81.4%。問卷調查採取不記名方式進行,但以作答者提供所屬媒體機構顯示,作答者包括了來自廣泛的新聞媒體機構:中文報章(《經濟日報》、《成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商報》、台灣《蘋果日報);免費報章(《都市日報》、《晴報》、《am730》);英文報章(《南華早報》);電視台 (無綫電視、亞洲電視);收費電視台 (now寬頻電視、有線電視);廣播電台 (香港電台、商業電台、新城電台、雄濤數碼廣播電台);雜誌(《明報月刊》、《經濟一周》、《Cosmopolitan》);通訊社 (中新社);其他(路訊通、自由撰稿人、獨立媒體公司),及其他沒有提供所屬機構的回答者。至於回答問卷部分,有關所屬機構類別,結果則顯示回答者包括:報紙 (59, 52.2%);雜誌 (9, 8.0%);電視台 (18, 15.9%);電台 (21, 18.6%);通訊社 (3, 2.7%);數碼新媒體 (3, 2.7%)。職位類別則為:經理級 (6, 5.3%);督導級 (3, 2.7%);編採或製作人員級 (96, 85.0%);輔助或技術人員 (7, 6.2%);其中此欄有一人沒有回覆。

「選擇新聞媒體的因素」研究調查結果

結果一:常用上網瀏覽工具及上網技巧
  問卷調查第一部分要求作答者選擇常用的各種上網瀏覽工具,並可選多於一項。結果依次為:手機 (66, 58.4%);桌面電腦 (58, 51.3%);手提電腦 (42, 37.2%);平板電腦 (16, 14.2%)。問卷調查要求作答者為使用電腦上網作自我評估,由1至7,1表示十分不同意,7表示十分同意。全部平均值均超過6,顯示作答者都經常上網及很有經驗。平均值及標準誤差結果如下:「我完全掌握一般上網技巧」(6.02, 1.01);「我工作時經常上網參考有關資料」(6.28, 1.00);「我經常運用中文輸入協助搜尋網上資料」 (6.27, 1.00);「我主要由自己處理上網尋找參考資料工作」(6.13, 0.97)。

結果二:常用新聞媒體
  問卷調查要求作答者以排名方式,列出最常使用的十個新聞媒體,以及最常使用的方式,包括傳統方式、電腦、手機或流動裝置。進行分析時,排首位有10分,最後一位有1分。首三位媒體總得分,結果如下:

結果三:使用新聞媒體的因素
  問卷調查要求作答者,對二十二句作為使用新聞媒體的因素表達意見,由1至7,1為非常不同意、4為無意見、7為非常同意。有關因素基於本中心二月份所進行的初步調查為藍本,參考文獻補充其完整性,並加入與新聞工作者工作相關因素而成。根據回答問卷所得,所有因素的認同感平均值,介乎4.69至6.04之間。首五位因素為:「習慣」、「最容易接觸或獲得」、「所費無幾」、「最明白怎樣使用」、「即時快捷」。最後五位因素為:「最有質素」、「最有趣」、「最可靠」、「最準確」、「最重要朋友認為應使用」。

  「最有質素」(quality)、「最可靠」(reliability)、「最準確」(accuracy) 等媒體的傳統理念,排名次序竟然最低。為了進一步瞭解,我們以傳統媒體理念的三個選擇因素:「最有質素」、「最可靠」和「最準確」與最常使用的三個新聞媒體:「蘋果日報」、「雅虎新聞網站」和「香港電台」作相互關係 (Pearson Correlation) 分析。結果顯示,「蘋果日報」及「雅虎新聞網站」與傳統媒體理念的數據中找不到任何重要的相關性。但是,「香港電台」這個新聞媒體的選擇,卻與所有傳統媒體理念有相關性,相關性系數及重要性水平分別為:「最有質素」(0.27, p<0.01)、「最可靠」(0.27, p<0.01) 和「最準確」(0.26, p<0.01)。

  若重新分析「香港電台」這個新聞媒體與其他選擇新聞媒體因素,只有「最能有效配合採訪和報導」(0.21, p<0.05)、「最容易接觸或獲得」(0.23, p<0.05)、「養成習慣」(0.33, p<0.01)、「最有用處」(0.25, p<0.01) 有重要的相關性;其他新聞媒體的選擇因素對「香港電台」找不到任何重要的相關性。

歸納出的趨勢
  根據以上數據及分析,我們可以初步歸納出幾點比較明顯的趨勢。包括:

一‧【上網瀏覽工具】:手機桌面電腦成上網主流 媒體手機版程式佔先機
  使用手機作為主要上網瀏覽工具佔差不多六成 (58.4%),桌面電腦則佔五成多一點 (51.3%)。數字反映,手機已經成為新聞工作者常用上網工具之一。

二‧【最常使用的新聞媒體】:報章電台網絡均勢 成新聞工作者主要訊息來源
  最常用的首三名新聞媒體,分別為:《蘋果日報》、香港電台及雅虎新聞網站。作為傳統新聞媒體,排首位《蘋果日報》(報章)和第二位的香港電台(電台),其實已經擁有自己的網絡平台,包括手機版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列第三位的「雅虎新聞」,是其中一種入門網站類 (Portal Sites),亦擁有手機版網站,但內容是由《明報》、《星島日報》、《經濟日報》、香港電台、商業電台等傳統新聞媒體提供,其自身並沒有採訪團隊。結果說明,雖然作為傳統媒體,若推出的手機版網站或者應用程式,亦可以在使用量上分一杯羹,而作為入門網站,已在傳媒工作者心目中佔一重要席位。

三‧【選取新聞媒體的因素】:摒棄傳統新聞理念 方便快捷成選取新聞媒體主因
  在二十二個有關選取新聞媒體的因素裡,得到最高平均值是「習慣」,「容易接觸」及「所費無幾」。很多受訪者認為「習慣」重要,使用率最高的《蘋果日報》正是例子,其推出的手機版網站和應用程式,透過簡化的網頁設計,加上報道以大膽用字、創意出位聞名,「蘋果動新聞」以動畫模擬新聞片段引起社會關注正是例子,往往能吸引讀者「駐足旁觀」,若傳媒工作者將其設為網頁瀏覽器首頁,或常使用其手機應用程式,則會因慣性而不輕易主動作出轉變,習慣性地保持使用她去獲取新聞訊息。而「容易接觸」是另一主因,這與手機作為最常用的上網平台吻合,能接駁上互聯網的智能手機設計輕巧,面積較其他平台如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都較細,作為爭分奪秒的傳媒工作,從業員使用最方便自己的上網平台獲取新聞資訊,這一點可以理解。至於「所費無幾」,現實是不少人仕使用了無限上網月費計劃,同時,大部分新聞媒體均提供免費上網瀏覽,又或免費手機應用程式,均增加了新聞媒體使用率,而不會增加付出。

  以上的使用習慣不難理解,手機輕巧,便於攜帶,令工作節奏異常明快的新聞工作者,更傾向於選擇手機作為上網工具。同時,亦以手機作為搜尋新聞來源的主要工具。由於手機的限制,不知不覺間,接觸的新聞來源,慢慢只有如:習慣、即時快捷、容易接觸等因素。這些解釋的原因,同時適用於以電腦上網瀏覽新聞。在搜尋資訊,翻查過往資料庫,反覆核對事實等等方面,電腦及互聯網確實幫了新聞工作者不少忙。

切忌忽略新聞的質素
  科技幫助了不少新聞工作者的工作,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習慣了使用科技卻可能無形中把新聞工作的基石推倒了!值得一提的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原則,例如新聞資訊的「準確」、「可靠」、「質素」等因素,只在本研究中排行最後五位,平均得分只為4.79至4.92分。研究數據結果令我們非常擔心。如果連新聞工作者所獲取資訊的平台都不是以質素、可靠、準確為先,卻只是以習慣、即時快捷、容易接觸等便利因素為考慮要點,所生產、製作的新聞報道質素如何得到保障,將成疑問。

  新聞工作者選擇新聞媒體主要因為即時方便,而最少關注的竟是該新聞媒體內容的質素。我們最擔心出現的現象是:全個行業都以追求即時、獨家和精簡的新聞為最終目標。誠然,要在瞬間對新聞來源作出正確的判斷實屬難事。因此,大家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更需要想想怎樣做好把關的工作。若連新聞工作者也忽略了新聞的質素,那麼香港新聞事業未來的發展會有甚麼後果呢?另一方面,幸好分析數據中,同時顯示了選擇香港電台的回答者,所考量的是「質素」、「可靠」、「準確」等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均與選擇的新聞媒體顯示重要相關性。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引發大家的關注及作出深入的討論,讓新聞工作者認清事實,從而明晰新聞工作的方向。

  是次調查的作答者的年齡主要介乎21至30歲之間 (81.4%),從事編採或製作工作 (85.0%)。所以調查主要反映這些年輕前線新聞工作者的行為習慣及態度。從結果來看,他們最大的問題並非掌握上網技巧和資訊來源,而是不知不覺地依賴網上資源,搜索資料的時候較被動,追求輕、快、好、省的二手資料。要防止這些因循的習慣,變成新聞工作的定律,傳媒教育將成為重要的把關點。


*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
(http://www.hksyu.edu/ocrc)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港漫」與創意工業

馮應謙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