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族裔電台新聞報導模式初探

2002-05-15
筆者攝於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部
多倫多大可稱為加拿大的「經濟首都」,皆因國家主要經濟活動都集中於此。整個大多倫多地區,總人口超過二百五十萬,華裔約佔六份之一,即四十多萬人。市場上現有三家粵語廣播的少數族裔電台,搶奪這四十餘萬人的特定社群生意;這三家電台,分別是新時代傳媒集團旗下的加拿大中文電台(Fairchild Radio)、多倫多星報報業集團(Torstar Newspaper Group)間接控制的星島CHIN中文電台,以及唯一以副波廣播的中文電台 --- 美加華語電台。

從事四年族裔廣播機構的新聞工作後,希望能總結經驗,讓有志者多些了解加拿大華人電台新聞的流程,掌握華裔新聞口味和資訊市場趨勢。以下個案研究,以多倫多的加拿大中文電台為主導。文題的「新聞報導」採最廣義說法,包括新聞專輯、新聞簡報、突發消息、新聞事件追蹤,以及時事分析和重大新聞特輯節目等。這兒族裔電台不少,就以筆者服務的機構為例,是多元文化電台,在粵語及普通話之外,尚有十餘個不同族裔社群各自租用時段廣播,名副其實的國際語言電台。當中,粵語時段最長,播放時間最佳;普通話時段,每天不過佔三數小時。


廣播市場形勢

加拿大中文電台現執多倫多粵語電台收聽率的牛耳,幾年來的市場佔有率在六成半至七成半之間。但三家電台基本上服務同一群受眾,搶奪四十萬人的「市場大餅」,看重收聽率,更力圖鞏固或擴大既有的商業地盤,競爭激烈。

華裔人口粗略可分「老華僑」和「新移民」,前者動輒住上二三十年的老一輩移民,多聚居市中心華埠,後者是七八十年代來自香港的移民,專業人士為主,愛住上城區和外圍新興城市一帶,偏好港式消費文化。彼此對電台節目的要求不盡相同,基本反映於重視社區服務還是強調資訊提供的訴求上。近年中國大陸的移民急升至每年五萬人,而香港移民降至每年五千左右。此消彼長,廣播業「大餅」生變,受影響的將是粵語廣播生態。新時代傳媒集團最近開播的城市電視台(TALENT TV),就衝著國語移民新市場而來。


廣播隊伍精簡制

新聞部門編制,最適宜用「精兵簡政」形容,每天工作人員不過十人,即發揮了現場採訪、譯寫報導、追蹤時事及獨家訪問新聞人物等基本功\能,共分新聞組和公共事務組兩部份。新聞組負責早午晚三個新聞專輯內容編訂和追蹤最新消息動態之外,還不時外派採訪人員蒐集現場資料。內勤同事,則緊盯廣播電訊機內容,又在互聯網找最新資料,爭分奪秒,由編輯選定後譯寫並及時播出。內務作業流程屬「一腳踢」模式,因人手有限,部門分工不可能像香港新聞機構那麼細緻。還聘用兼職工作者,增加人手和擴大報導範圍,強化新聞傳播素質。這兒的從業員很多並非新聞科班出身,「半途出家」大不乏人,同樣幹得有聲有色。

公共事務組人手相對較少,偏重深度訪問和內幕報導,爭取熱門新聞主角現身說法,以及組織專家和學者參與討論熱點新聞;必要時開放直播室電話,讓社區民眾加入議論。清談節目也是主打項目,以名人評論時事話題為主。


新聞無國界

每天都播出三大「重頭戲」的新聞專輯:早上八時、中午十二時正和黃昏六時正。
每一專輯組成部份,有本地(即市內和國內)新聞、國際新聞和中港台新聞。每小時播出新聞簡報。遇突發事件即中斷現有節目,插播最新消息。

第一、本地新聞來源方面,既長期訂購「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簡稱「BN機」)電訊機,又監聽本地主流電台和電視台的新聞。由於地理條件限制,派往外頭採訪的記者,聚焦於大多倫多地區新聞,盡可能貼近華人社會脈搏。

第二、國際新聞除「BN機」的資訊之外,還倚賴互聯網。新聞部門辦公室竟日播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的畫面,通常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最快捷的資訊。平時日子,新聞部人員不斷在互聯網搜集國際新聞線索;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等類似網站,更是不可或缺的資訊中心。打印之後,結合多元新聞來源,再譯寫成為每條二三十秒長的新聞稿用作播報。

第三、中港台新聞環節的來源最純正,以香港電台《新聞天地》的內容掛帥,編輯透過互聯網下載,分門別類錄下「記者聲」;待新聞專輯時段,由新聞主播讀出經挑選及排列過的導言,配以港台原「記者聲」,受眾收到最新最完整的香港資訊。

另一方面,電台時事分析節目多樣化,既有「即日鮮」的話題,又有來自溫哥華加拿大中文電台的時事環節,如張無忌和梁燕城等人的Talk Show。每逢有突發新聞,受訪問的時事節目嘉賓倒真是無遠弗屆。


本地化?香港化?

族裔電台在移民成份出現新變數的年代,也開始面對受眾口味的挑戰。有些「老華僑」希望電台多報導本地新聞,不必過於鉅細無遺地照播香港新聞。曾有一華裔致電新聞部表示,看不出有甚麼理由,要加拿大華人也來關心九龍紅磡差館里修路導致交通擠塞之類的新聞;他認為,華裔融入加國生活,相信多少有些本土關懷態度,族裔廣播機構有必要鼓勵多播本地資訊,重視本國新聞份量。這也可說是新移民對電台的一份文化期望。

過去幾年電台的日子裡,經常在思考:如何才算得上對香港感情不離不棄、同時重視本土關懷的族裔電台?加拿大中文電台非新聞部的娛樂資訊節目,致力強化本土關懷,但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經常在本地化和香港化之間徘徊糾纏,是怪怪的邊緣身份。一來受眾關心的主力題材,常不免唯香港新聞是視,二來受制於從業員個人經驗和專業判斷,加上新聞時事播出時間限制等因素,尚難達到平均主義的效果----說實在,極不易同時滿足各類型移民受眾,西諺不是有云:\"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近年中國大陸移民劇增,不光使多倫多華人廣播語言生態醞釀變化,由粵語方言「轉台」至含有統一意識的普通話,也連帶使族裔電台的文化效忠和報導模式,備受挑戰,因為大陸移民的文化社會消費模式,始終難脫固有文化輻射圈,不致太早出現本土化訴求。而他們對族裔電台新聞報導的廣度和深度要求,相較香港移民的冀望,應屬兩碼子事。但這已跳入另一個課題,超出本文個案研究範疇了。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