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媒體正加速實現自身價值 —以青藏鐵路通車當日的報導表現為例

2006-07-17
  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青藏鐵路正式試運營。這不僅是西藏的大事,亦是中國的大事,更是全球媒體當日矚目的焦點。這一天亦是西藏歷史上,本地媒體與國內外各大媒體及通訊社首次正面短兵相接的新聞大戰時刻,成功與失敗的西藏本地新聞報導,都值得回顧與總結。在經濟相對落後、資訊相對閉塞的西藏自治區,與沿海地區新聞媒體的活躍相比處於劣勢。但在西藏這場千載難逢的新聞時刻,除了本地《西藏日報》、《西藏商報》《拉薩晚報》三大報章紛紛出號外及特刊之外、本地的西藏電視台、拉薩電視台及西藏最大的網絡媒體 - 西藏新聞網均有不俗的表現。

西藏首份「號外」及最厚報紙
  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十六時,令人驚喜的《西藏商報》「號外」傳遞到了拉薩市讀者的手中,這份四開四個版面的號外新聞事件寫到當天十四時五十分 - 由該報記者發自西藏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安多火車站。一個小時後該報就和拉薩讀者見面,可謂兵貴神速。這份西藏青年人最喜愛的都市類報紙,讓很多內地來西藏工作和旅遊的人都吃了一驚 - 沒想到這份報紙跟沿海地區的都市類報紙幾乎同步,口碑甚好。該報由西藏自治區黨委機關報《西藏日報》脫胎而來,就像《南方都市報》是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大河報》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一樣屬於同一個性質。
  這份號外提出的口號是「看最新的新聞」,說明報紙的策劃能力不俗,而且版面大氣莊重。但不知甚麼原因,這份報紙的頭版下方卻刊登有廣告,這跟內地出版的號外不刊登廣告有很大的區別。而且三版的一部份和四版全版均為廣告,這是這份號外美中不足之處。此外,頭版青一次火車通過四千七百六十七米的大幅照片採用的是新華社的即時照片,二版盛大慶典全部文章和圖片亦採用新華社的文字和圖片,三版上的記者親歷則全部為該報記者採寫,說明《西藏商報》在重大新聞事件報導上,已經有意識地加大自採量。
  《西藏商報》號外提出「看最新的新聞」值得大書特寫,因為這份報紙是西藏新聞史上第一份號外,必將載入西藏新聞史的功勞簿上。
  另一份本地報章《西藏日報》是一九五一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最年長的報紙,是西藏自治區黨委機關報。今年四月已經走過五十華誕。七月一日當天,《西藏日報》出了廿八個版面,並在頭版推介兩條消息:一條是該報推出特刊 - 『慶祝青藏鐵路通車』,特刊為八個版面,介紹青藏鐵路建設始末,鐵路建設者「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另一條是在非特刊版面刊登近兩萬字的長篇通訊『鐵龍騰高原 天路惠雪域 - 青藏鐵路建設紀實』。但遺憾的是這八個版面全部都是提前製作好的,沒有時效性,突出資料性。
  在這場西藏報業的新聞大戰中,《拉薩晚報》是最快送到讀者面前的本地報紙,這份中共拉薩市委機關報創了個「頭彩」 - 最厚的六十四個版面,其中紀念青藏鐵路通車特刊為四十個版面,折合一下,成為名副其實當天最「厚」的新聞紙。
  在內文的版面中不時還可以看見《拉薩晚報》記者編輯們的服務意識,這是青藏鐵路通車報導中拉薩新聞紙的一個亮點。除了大量採用新華社的服務類新聞外,他們自己也將青藏鐵路沿途的火車站的情況逐一詳細介紹,並刊登旅途的各類知識及預防高原反應知識和列車時間表。
  可以這樣說,服務意識已經開始在西藏媒體生根發芽。

電視及網絡媒體報導表現
  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八時,西藏的電視觀眾發現西藏電視台擁有的全部頻道 - 三套節目都並機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青藏鐵路通車》特別節目。很多香港的觀眾都知道,每當重大國內政治活動,中央電視台在用普通話現場直播時,香港的電視媒體幾乎都會用廣東話去轉譯,原因就是以人為本,照顧那些大多不會聽普通話的香港民眾。按照這種推論,西藏電視台第一套藏語節目,應該由藏語節目主持人同步將普通話翻譯成藏語,方便藏族觀眾。但卻沒有,照樣全部採用普通話轉播,於是很多藏族百姓遺憾地搖頭說聽不懂,新聞宣傳效果打了個折扣。
  同樣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拉薩電視台,該台目前只有一套無線節目,實行藏漢語混播。但這一天拉薩電視台也並機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特別節目,也就是說西藏的電視媒體,白天沒有一條自採的新聞。西藏本地兩家電視台只是在晚間新聞報導中,才發出自己的小量報導,不知是新聞宣傳的紀律,還是自己本身的局限使然。
  雖然在重大新聞報導上,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電視台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地方電視媒體只能甘當配角,但這種局面正在悄然改觀。上海東方衛視在此次青藏鐵路試通車中聯手純粹官方背景的國內傳媒巨頭、中央的耳目喉舌 - 新華社。東方衛視在直播青藏鐵路通車現場時,傳回的畫面中我們看到採訪的話筒是藍色的新華社字樣。無論是在青海省的格爾木車站主會場,還是在拉薩火車站分會場,我們都看到東方衛視現場聯線的是新華社記者。雖然新華社不是專業的電視媒體,電視報導亦不是新華社的主體業務,但是在越來越多的重大新聞現場,新華社的標誌不斷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可見新華社欲在媒體大發展的契機中分一杯電視羹。雖然與中央電視台這個專業電視媒體相比,新華社記者的出鏡報導稍顯稚嫩,鏡頭感也不強,但是以大多數新華社記者的功底來看,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開始。
  也許很多讀者並不知道,中國中共中央曾發文要求:重大突發性事件必須允許新華社記者進入現場,但由於新華社沒有自己的電視播出平台,只好聯手在國內新聞界專業一流的東方衛視,來實現互補雙贏。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京西賓館附近的一些特殊有線電視用戶,卻可以收看到獨立的「新華社電視報導」頻道。
  在西藏媒體中,網絡媒體雖然並不引人注目,但是TIBET.CN這個網站在這場媒體競爭中著實令人刮目相看。這個由中國西藏資訊中心聯合全國近五十家西藏出版、研究及新聞媒體單位,大跨度整合西藏資訊資源,全面介紹西藏,海外影響迅速擴大,已被全球三千多家網站鏈結,日點擊率超過二百四十萬人次,成為傳播西藏資訊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他們特別策劃的青藏鐵路開通的報導《天路》專題,是唯一使用中文、英文、藏文三種文字發稿的主流媒體。
  值得肯定的是該網站還整合各媒體資源,將西藏人民廣播電台的音頻截錄,放在網站上;將西藏電視台製作的《千里走青藏》的四集紀錄片以及一些西藏電視台拍攝的青藏鐵路試運營的新聞同樣放在網站上供網友點擊,彌補了電視及廣播稍縱即逝的缺憾。
  綜上所述,西藏媒體在這場報導中各有千秋。而無論是西藏的「號外」還是「最厚的報紙」,實事求是地講,大多採用的仍是新華社的稿件,西藏地方媒體做大做強仍然需要傳媒龍頭新華社扶上馬、送幾程。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這一天,西藏地方媒體已經開始翻身上馬了。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

鼓掌的藝術

錢鋼
2020-01-19

排比學“習”記

錢鋼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