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2020-05-15

  請比較下面兩條中共媒體的報道:

  兩條報道,前者是2020年4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抗疫問題對美國的抨擊。後者,發表在1957年12月12日的人民日報。蓋茨克爾(Hugh Gaitskell)是英國工黨領袖,當時發表了一些對台灣問題的言論,引起中共憤怒。

  兩條報道的時間相隔整整63年,卻用了如出一轍的口吻。使用類似口吻的報道還有許多。這種話語,我們可以稱其為「奉勸體」。

  「奉勸」是古代漢語詞彙。查中文詞典,「奉」,原本有「恭敬」的意思,奉勸,原本是帶有敬意的禮貌的勸說。比如「勸進」(擁戴一位皇子繼任皇位)就可以說「奉勸」。宴席上禮貌地勸酒,也可以說「奉勸」。

  但在語言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奉勸」含有的尊敬含義日益消退,從忠告,演變為帶有「諷喻」意味的「規勸」,再演變為「警告」。

  1949年以後,誰受過中共的「奉勸」?檢索資料庫,曾被「奉勸」者還真多!

  20世紀50年代,受「奉勸」最多的是退卻到台灣的國民黨和美國。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一位代表說:「我誠懇奉勸在台灣的軍政人員們,美國在台灣這樣加緊控制的今日,台灣怎能有自由?希望你們排除顧慮、早下決心,爭取和平解放台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人民日報》,1957.7.4)

  美國總統受到這樣的奉勸:「艾森豪威爾,我真替你羞恥!你不要再替美國人民丟臉吧,奉勸你把你的大腦早早醫治。美國人民是同樣愛好和平的,我相信,不會擁戴你這樣的騙子!」——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詩《斥艾森豪威爾》中的句子(《人民日報》,1958.9.16)。

  50年代,受奉勸的有英國政客(見上文),有提出攻打突尼斯的一位法國將軍,有發表涉及台灣言論的日本駐印度大使,有支持西藏「叛亂」的印度國大黨領袖和達賴喇嘛。

外交部長陳毅元帥寫詩奉勸他:「我有一言奉勸,歸路不要自斷。中央歷來寬大,佛說回頭是岸。」(《人民日報》,1959.5.1)

  對中國國內,也有許多「奉勸」。被奉勸的人,包括土地改革時的地主、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反動分子」(特別是「右派」),甚至有大躍進時農村裡懶惰的女人。

  一首詩諷刺這位懶女人:「白天在床上睜眼睡,到半夜起來炒飯大口吞;叫她生產她不去,還說是:‘皇帝的老子叫我也不行。’奉勸一聲懶女人,快點改掉壞毛病!」(《人民日報》,1958.5.5)

  50年代,毛澤東也說過「奉勸」。1955年,他大力推動農業合作化,為一批合作社的經驗寫了按語,他號召各級幹部到群眾中去發現這些經驗,稱「這是一個治好右傾頑症的有效的藥方,奉勸人們不妨試一試。」(毛澤東:《這個鄉兩年就合作化了》)吃了毛大夫的左傾狂熱藥,中國人進入瘋狂的年代——人民公社、大躍進、大飢荒!

  20世紀60年代,被奉勸者,除了西方的敵人,又多了新的角色:蘇聯。從1963年9月6日到1964年7月14日,中共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編輯部名義,連發9篇長文批判蘇聯修正主義,史稱「九評」,調子越寫越高。最後的三篇,全都出現了「奉勸」:

  「我們願意奉勸蘇共領導冷靜地想一想,你們堅持修正主義和分裂主義,究竟會給你們自己帶來什麼結果。」(《人民日報》,1964.2.4)

  「我們願意奉勸蘇共領導同志,過去有多少機會主義者和修正主義者都被丟進歷史垃圾堆,你們何必一定要跟著他們的腳印走呢?」(《人民日報》,1964.3.31)

  「對於在蘇聯復辟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抱著多麼大的希望喲!他們是多麼興高采烈喲!我們奉勸帝國主義老爺們且慢高興。儘管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為你們服務,但是,決計輓救不了帝國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人民日報》,1964.7.14)

  從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蘇聯社會帝國主義」成為中國的頭號敵人。周恩來在四屆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進了這樣的句子:「我們奉勸蘇聯領導,還是老老實實坐下來談判,解決一點問題,不要再玩弄那些騙人的花招了。」(《人民日報》,1975.1.21)

  一篇涉及柬埔寨問題的評論稱:「奉勸蘇修先生們,還是收起你們那套偽善的投機手腕吧。事實早已把你們偽善的假面具撕得精光了。」(《人民日報》,1975.3.19)

  一篇涉及蘇聯在亞洲的軍事活動的文章稱:「奉勸蘇修老爺們,還是收起你們這套江湖騙子的花招吧!」(《人民日報》,1975.10.15)

  一篇評論蘇聯裁軍建議到文章稱:「我們奉勸蘇修先生,還是不要牛皮吹足,自欺欺人。」(《人民日報》,1975.12.1)

  跟隨蘇聯的國家,當然也一併受到過「奉勸」,包括曾和中國發生邊界戰爭的越南,也包括老撾。

  「六四」事件後,中國譴責美國插手,「我們奉勸美國政府和朝野人士,應以中美關係的大局為重,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也不要妄想在中國搞‘和平演變’。目前,發生在中國首都的反革命暴亂已經平息。動亂暴亂的策劃者們,以失敗而告終。我們奉勸人們不應用近視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人民日報,1989.7.9)東歐巨變,總理李鵬「奉勸某些人,不要對東歐的局勢高興太早。」(《人民日報》,1989.11.20)

  20世紀90年代,《人民日報》上的「奉勸」略有減少。這和鄧小平在蘇東劇變後對內推動經濟改革、對外強調韜光養晦有關。他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中國的寶貴機遇。他提出「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

  現代人對「奉勸」一詞的使用習慣,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是一樣的。只是中國官媒上的「奉勸」,有更濃厚的政治色彩,基本上用於表達政府的立場。中共黨媒上的「奉勸」,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敵對姿態。中共18大以來,中國自恃「厲害了,我的國」,四面樹敵,到處出擊。外交部發言人成為一個個「戰狼」,傲慢的語言越來越多。黨媒上,「奉勸」的頻率相應升高。

  2016年,因為南海問題,菲律賓曾受到中國「奉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外相岸田文雄在訪問歐洲和東南亞時,對中國在南海「軍事化」表示關切。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奉勸日本不要再在南海問題上刷「存在感」。

  2017,韓國受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奉勸」,起因是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問題。王毅「奉勸韓國國內某些勢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則結果只能是損人又害己。中方敦促韓方懸崖勒馬……”

  2018年,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太平洋上的瑙魯受到中國的「奉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奉勸瑙魯認清大勢,糾正錯誤,不要繼續做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事情」——因為在太平洋島國論壇會期間,「瑙魯方面曾多方干擾中方代表團與會」。

  2019年,《人民日報》上的「奉勸」,幾乎全部是奉勸美國。從2013年到2019年,《人民日報》上「奉勸」一詞的歷年使用篇數如圖:

  2020年頭幾個月,「奉勸」延續了2019年的熱度,且多與抗疫有關。這種「奉勸體」值得注意,某種程度上說,中共官媒上的「奉勸指數」可以看作觀察中國對外關係的一個指標。其語溫之升高,實非國家之福。

本文英文稿請看:http://chinamediaproject.org/2020/04/28/unsolicited-advice/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