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心退至邊陲——解讀中國社會的流行語

2002-09-15
外來流行文化藉媒介及傳媒力量,為國內社會帶來新衝擊。
最近發表中國大陸網民心目中的十大流行語,可說是上佳的文化研究個案,窺探當今大陸主流的社會心態,以及海內外文化場域交叉影響的大趨勢。也有助外界了解北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大國之民的思想行為,將如何與國際社會接軌。

這項內地網民的網上評選活動,由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參與,選出二零零一年中國青年十大流行語(樣本數目二千),足以反映著當前千變萬化的社會心理軌跡。

二零零一年中國十大流行語評選結果如下:(引自八月六日多維新聞網)
表(一):2001年中國十大流行語
名次 流行語
1 九.一一
2 拉登
3 申奧成功\
4 入世
5 WTO
6 翠花上酸菜
7 出線
8 QQ
9 反恐
10 Flash

從流行語窺探社會心態

雖然只選出十個流行語,卻從側面反映去年中國與國際社會互動頻繁。這是全球化對中國人民生活造成的文化烙印,美國主導的反恐戰事,中國大陸網民中,有不少對華府冷嘲熱諷都好,但經過新聞熱點洗禮之後,「九.一一」、拉登(大陸叫「本.拉登」)、反恐等國際新聞常用詞語,依然成為大陸網民的「口頭禪」,這叫做傳播的力量,不管喜不喜歡,反正全球都談論,除非你與世隔絕,否則實難置身事外。

第二個反映出的社會心理特徵,就是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之年,例如名單上出現「申奧成功\」、中國國家足球隊在世界盃外圍賽事「出線」,以及中國正式「入世」,成為WTO的成員。第三個社會心理特徵是互聯網世代在華「落戶」,結合流行文化新力量,所向披靡,如「QQ」(意指一些網民沉迷於網上的ICQ活動)、「Flash」。

流行語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符號。若從時間跨度去解構這些特定符號的意義,相信更能看到內地社會文化心理變遷的大方向。多維新聞網同時列出一九九三年中國《大學生》雜誌舉辦「大學生評選大眾十大流行語」活動(樣本數目1,104)的結果:

表(二):1993年中國大學生評選大眾十大流行語
名次 流行語
1 下海
2 申辦奧運
3 發
4 大哥大
5 第二職業
6 電腦
7 沒商量
8 說法
9 發燒友
10 學雷鋒

不過十年前,共產黨的道德楷模引領著民眾日常思考方式(「學雷鋒」)。但今天,共產主義的政治神話故事,全面讓路給新世紀初好幾個簡單平常的英文和數目字:「九.一一」、WTO、QQ和Flash。共產思潮已由顯學退回到中央黨校教科書,而今再縮入圖書館發霉的馬列毛大部頭裏頭,化作昏黃的意識形態故紙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年全國政治思想指導中心,今天落得邊陲不如的冷宮待遇。中國社會現實是:大家忙於用大哥大溝通,個個變作電腦發燒友,終日下海都為稻梁謀,第二職業沒商量,只要申辦奧運成功\時,舉國自然發發發,歪用學那秋菊打官司找個甚麼說法……

外來流行語通行,不僅投射當代思潮和文化生態變動規律,也象徵內地不斷消費/吸納海外流行文化工業的程度。代表共產理想的固有美好詞匯退潮時候,外來那些時髦、獨特而又新奇的流行事物,紛紛在大陸搶灘。文化流向形成「邊陲」佔據「中心」,原有「中心」則不斷萎縮,最終只好抓住「邊陲」一角殘喘。不信?看看以下十多年來「強勢登陸」的外來詞匯例子,包保心裏有個底:

生猛海鮮、打工、炒魷魚、快餐\、減肥、飲茶、埋單、商場、打的(按:即乘搭出租車)、賀歲片、卡拉OK、N斯科(DISCO)、上網、電腦、哇塞(WEB SITE,即網址)、數字化(即海外一般叫的「數碼化」)、零距離、克隆(CLONING)、拍人體寫真、愛滋病、聽證會、隱私、性騷擾、美女作家、名人暢銷書、新新人類、酷(COOL)、酷斃了、帥呆了、白領、跳槽、兼職、贊助、托福(TOEFL)、小康、股票、降息、軟著陸、年薪、按揭、資產重組、金融危機、減員分流、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手機短信。


外來文化入侵
解讀流行內地的外來詞,知道香港和台灣歌影視流行文化的痕跡深刻,例如賀歲片、卡拉OK、N斯科、新新人類、拍人體寫真、酷斃了、帥呆了::等等。香港主打的粵式飲食文化,也佔有一席位,像飲茶、埋單、生猛海鮮、快餐\就是。至於互聯網的時代身影就更為明顯,數字化、上網、電腦、哇塞、克隆、手機短信等,不一而足。

但有些外來詞則反映西方社會「另類」思維進駐神州大地,如隱私、性騷擾、美女作家、名人暢銷書、聽證會、白領、跳槽和贊助等,均屬於這個範疇,注重個體主義。當然,資本主義經濟術語也取得陣地戰成果:股票、降息、軟著陸、年薪、按揭、資產重組、金融危機、減員分流、市場經濟、知識經濟。改革開放同時衝破各地華人畛域之見,讓流行文化如水銀瀉地般,乘著多年經濟起飛的東風,在大陸開花結果,填補過去給政治掛帥抽乾抽淨的心靈。就連港味濃厚、充滿地方特色的炒魷魚、打工和打的,也成為南北民眾的口頭禪,足證二十多年來這一小塊南風窗風勢之猛、之烈。台港在地理上自屬大陸邊陲,可是大眾文化滲透力卻最強,且隱隱然欲佔據中心戰略位置,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遠超政治輻射的覆蓋\面,且慢慢改變當代國人的精神面貌。

外來詞匯一方面豐富本土語言風貌,另一方面也衝擊既存的社會文化生態。新詞總不免帶來新觀念、新思潮,有助洗滌古老大地的「泥垢」。弱勢文化通常讓路給強勢文化,至於外來文化所依恃的,不脫背後那股強勁的經濟力,足使中心也變作邊陲。


理性思維交鋒

在大陸的大眾文化版圖改寫聲中,我們見證了專權政治力正由負隅頑抗淪落至委曲求全的困境,功\臣全在八個字:社會開放、資訊流通。官方的文字規範自有需要,但百姓極需鮮活的日常用語,生命力更強,終歸突破乾巴巴的規範條條框框,展現大中華民間文化特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眾聲喧嘩的社會裏,出現多樣文化交流的機率較高,這對於鞏固建構中公民社會的理性思維交鋒,有百利而無一害。當「中心」淡出之際,也就是當代中華文化自我更新的契機所在。但請問,大家是否準備好參與後共產中華社會的文化建設,還是繼續甘於自困「邊陲」南國一隅,躲進小樓成一統?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

鼓掌的藝術

錢鋼
2020-01-19

排比學“習”記

錢鋼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