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01031】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 袁志樂
2020-10-31

親愛的國泰及港龍員工,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有關國泰裁員及港龍停辦的消息,看見你們對公司濃濃的感情,對前路的迷惘。在此,首先感謝你們為我無數的旅程帶來美好的回憶。

香港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喜歡旅遊的人。每年都會費盡心思安排年假於公眾假期前後,自製長假期出外旅遊。乘搭飛機自然成為旅途中一個重要的體驗。作為本地的航空公司,國泰及港龍亦成為許多香港人的共同回憶。八、九十年代,出外旅遊不及現在普遍,單是乘搭飛機已經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出發前一晚已經在期待飛機餐有甚麼選擇、飛機上播放的電影是否你想看的。而國泰及港龍往往是香港人當時出行的首選——親切有禮的地勤及空服人員、令人期待的飛機餐、種類豐富的港產片,都為香港人的旅途揭開美好的第一頁,回程的時候亦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然而在最近十多年,無論是媒體報導或是朋友之間,也會聽到很多對國泰的批評,認為其大不如前、服務水平下降、不及其他競爭對手等。其中,公司本身當然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是,我們亦不能忽略全球航空業經營環境的改變。由於航空業對經濟帶來龐大效益,各地政府紛紛推出大量政策支持本地航空業,包括對特定航班及航線的補貼、燃油優惠,以至由政府直接營運航空公司,這些都可能令香港的航空公司面臨競爭劣勢。

另一方面,全球的航空業愈趨開放,各地政府推動開放天空政策,與不同地區簽訂雙方以至多方航空協議。雖然旅客因此有更多選擇,但亦令香港的航空公司面對更大的競爭。例如,以往東南亞的旅客前往中國內地,由於沒有直航航線,他們往往需要先飛到香港,再轉飛中國內地。然而,隨着中國內地與東盟各國政府簽訂航空協議,兩地城市已經有大量直航航班,香港不再是唯一選擇,香港的航空公司面對的競爭亦變得更加激烈。

同時,廉價航空的出現亦對傳統航空公司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廉航改變了很多旅客對飛行的印象,以往飛行就像乘坐郵輪般,乘客享受其高質素的服務。而現在,對很多人來說,乘搭飛機就像乘搭巴士一般,不過是一種交通工具而已。面對廉航的挑戰,有些傳統航空公司以不變應萬變,有些則成立新的廉航子公司,而有些則削減成本及服務,與廉航直接競爭。

一場世紀疫情,令到全球經濟近於停頓,不同行業都因而受到影響。其中,航空業可以説是已經進入冰河時期。航空公司的成本結構中,大部分都是固定成本,例如飛機本身,所以可以節流的空間不大,唯有大量的客貨流量,才可以令航空公司維持營運。但是,隨著疫情惡化,各地採取封關措施,國際旅客的數目跌至接近零。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照片,是香港機場停泊滿不同航空公司的飛機,這種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

雖然香港各航空公司,自年初已經採取不同的開源節流方案,例如延遲飛機付運、推出無薪假、以至減薪裁員,但是在疫情退去,疫苗誕生,旅客量回復之前,現有的措施可能都是杯水車薪。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全球航空業在2020年下半年將流失接近6000億港元現金,而全球航空公司平均僅餘8.5個月資金,客運量預計要到2024年方可恢復。雖然各地政府都推出不同措施拯救本地航空業,但大都是救急方案,旨在幫助航空業撐過這場世紀疫情。

在疫情下,全球航空業陷於停頓,航空公司都在生死邊緣爭扎,各地政府亦忙於救亡。但這亦應促使香港整體重新思考本地航空業的未來。雖然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是普遍的共識,但是政府的政策如何配合及推動更值得思考。而業界如何利用科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以提高營運效率,節省成本,為旅客提供更好的飛行體驗,應對新常態,與多變及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亦同樣重要。最後, 祝未來一切順利。

 

               Andrew

2020年 10月31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