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515】老人權益促進會外務副主席 藍宇喬
2021-05-15

老人權益促進會外務副主席藍宇喬——改善安老院舍服務 用家亦需積極提訴求

*標題由編輯所加

 

Tammy 你好:

 

近日香港又發生年長照顧者自殺的倫常悲劇及殘疾院舍照顧問題的討論,令我好想寫一封家書和你談談。

我倆分處港加兩地二十多年,你會問:為甚麼院舍的質素問題討論了那麼多年,但仍然未能改善?要回答這問題,可能政府委任十個專家做顧問研究,也未必有確切答案。我認為院舍質素好壞,相當視乎供求平衡及為政者的監察與支持。香港多年來每年輪候安老院舍的人數都多於二萬五千人,今年3月尾更增加至34392人。其實,從2020年開始,香港正式進入人口老化年代,而老年人口健康會隨長者人口增加而加速照顧需求,所以,長者對住院照顧的需求也會更殷切,倘政府要回應照顧需求,達至安老院舍零等候,則需要投入較多資源,包括土地,金錢及人手。可惜,現今香港要覓地建設院舍相當困難,而且需要長遠規劃及獲得附近居民的接納,新院舍尚需經年籌備方能投入服務。因此,在目前供求失衡的情況下,不少舍友及家人選擇不強求自身最理想的院舍,公營或私營院舍也好,但求有一宿位照顧。這亦逼使他們很多時遇上問題都會啞忍,不夠膽提出,直至事情惡化,甚至出現虐待或疏忽照顧等嚴重事件,家人方敢投訴或尋求協助。供需此消彼長下,院舍質素就算拙劣,也能生存;而政府在監察方面由於牌照、管理部門人手短缺,未必能快速及全面跟進,因此出現一雞死另一雞鳴的現象,一些劣質院舍、集團往往待事情丟淡後,又再春風吹又生,不斷有新院舍應接龐大需求。

我膽敢講,香港院舍質素雖不至於從沒改善,但在供求沒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政府根本暫時無法根治問題。因為若要徹底解決狀況,重點不只在於政府的監察,而是在於用家要較積極地監察和提出訴求,若政府肯較大力地每年增加院舍及社區照顧的名額,輪候人數減少,院舍自然要較著力迎客、留客,照顧顧客的真正需要和要求。

 

你也會問,為甚麼家人即使要苦候多年,也要堅持輪侯資助院舍?

從數字來看,去年初輪候入住資助院舍平均需要40個月,而等候入住買位院舍則只需8個月,但今年輪候院舍的三萬多長者中,有接近六成人,即19840人選擇輪候資助院舍,只有四成多人願意選擇政府買位宿位或非牟利、合約院舍等。雖然近年政府做很多市場推廣工作,但長者們情願等候近四倍時間,也不想入住私營者經營的服務。 原因何在?

因為入住院舍是24小時照顧,而院舍不是可隨便進入的地方,但對家人而言,院舍的拙劣質素時有聽聞,非常深入民心,要建立信心和信任並非朝夕的事。因此,家人和照顧者情願輪候、捱等,也不想將自己家人送到虎口,輪候期就算辛苦,但自己照顧也較放心,這是大部份輪候者和家人的心態。

 

你亦會問我,為甚麼照顧者面對沉重的照顧壓力,也不願求助?

其實,「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香港的安老服務種類繁多而細碎,家人與照顧者不容易掌握、明白,有時甚至想問也不知如何問,可以說是求助無門。而香港人慣於逆境求存,抗逆能力極強,往往守至最後一刻,才發出呼喊,可惜到了這一刻時,已是倫常悲劇發生之時。香港雖然有日間照顧者服務,但這些服務未算完全普及,很多家人、受眾並不完全知道可以尋求協助,而這些服務在資源上亦不算充足,除一般社區教育式的推廣、課程及借用輪椅等物資外,很少有預警式的個案發掘及跟進,因此極需要社區關顧及支援,讓服務提供者與照顧者多商議,解決困難。

Tammy,你已移居加拿大,西方社會在退休問題上有較完整的國策處理,未來香港的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仍需有較多聲音及參與,以推動政府有較多及較完善的改善,希望香港長者、殘疾者都能安居樂業,老有所安。我明白長城非建於一日,但政府、市民及社區、社會總要持續不懈地努力,方能盼見到青天。

 

你的妹妹

宇喬,Rita

2021年5月15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