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公共政策系教授葉毅明——實施劏房租管後租戶仍需支援
*編題由編輯所加
表哥:
因為疫情關係,你原來回港探親的計劃恐怕又要延期了。
我去年參與了政府成立的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多接觸劏房租戶惡劣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兒時住在板間房的回憶。你們住的騎樓房有窗較通爽,我們的中間房夏天就悶熱得不得了。還記得偶然我們一同留宿外婆家,睡在舅父只有2呎多高的閣仔,晚上給老鼠踏在肚皮上的感覺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幸運地,透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你移民外國住了花園大屋,我在香港也有一個不錯的居所;只是香港近年的樓價實在貴得驚人,不到200呎的所謂納米樓也叫價4、5百萬,實在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因此很多家庭也別無選擇,需要入住劏房。根據政府2020年的調查,香港現時大約有十萬個家庭共二十二萬人住在劏房,人均面積只有不到70平方呎,但一半租戶需要支付每月多於4800元的租金,這不但等於豪宅呎租,也佔了劏房租戶大約百分之三十的家庭收入;百分之二十劏房戶更需要共用洗手間,百分之四的住戶竟連窗戶都沒有。
這些統計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很多劏房住戶的惡劣居住環境。劏房工作小組去年為委員安排了多次探訪,讓委員多了解劏房戶居住的實况,有幾處探訪印象特別深刻。其中一戶三口之家住在一間大約100平方呎,在大廈平台潛建的劏房。房間沒有可打開的窗戶,唯一的新鮮空氣只有透過頭頂一隻不到兩呎直徑的天窗;但天窗下雨時會漏水需要關上,颱風時更不可打開;因此像大部分劏房一樣,需要整天長開冷氣,加上劏房沒有獨立水電錶,業主或房東收取的電費比電力公司的收費再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這開支對劏房戶來講更是百上加斤。劏房狹窄的空間也令住戶的雜物容易堆積,加上不合規的改裝,增加了火災的風險。由於劏房需要增加廁所的數目,改建符合法例要求的排污有一定難度,不合規的排污喉的鋪設,也會增加了環境衛生的風險。
很高興政府最後也接受工作小組大部分的建議,正在修改法例,除限制劏房租金的加幅不得高於普通私人住宅的加幅,及禁止多收水電費,更規定劏房租賃需要使用標準租約以保障租戶及房東的權益,現有租戶也擁有一次續租的權利;這對劏房租戶,特別是弱勢社群,確實是增加了多一點保障。政府也承諾在法例通過後,資助建立資訊平台,增加劏房資訊流通的效率,改善租賃交易的成本,同時也提供諮詢服務,幫助租戶及業主,維護他們各自的權益。政府同時更通過關愛基金,向公屋輪候冊等候超過三年的家庭,提供短期的租金援助,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租務管制固然可以加強對租戶的保護,但也只是治標的措施,治本辦法固然是要長遠解決高樓價及公屋短缺的問題,但政府仍需要進一步積極研究更多的短期方案,以彌補租務管制的不足。例如為劏房訂立起始市值租金,免得房東或業主先大幅加租以繞過租管,如果政府認為現在技術上不成熟,兩三年後應有足夠的數據訂立市值租金。另外,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根據政府最新數字,獲分配公屋的家庭,超過一半已經等侯了超過六年,可以想像,年青單身申請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他們需要長時間支付高於公屋租金數倍的租金,租住環境差很多的劏房,實在對他們極不公平;政府也應該考慮將關愛基金的租金津貼,擴展到有資格但未有申請公屋的家庭,包括非長者單身人士,以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
香港政府多番強調解決住屋問題是他們政策的重中之重,真希望政府能再多點努力,幫助居住於環境惡劣的家庭,使他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表弟
毅明
2021年7月24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