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0702】資深建築師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成員 馮永基
2022-07-04

資深建築師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成員馮永基——期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提舶大家對建築美學及文化的欣

*標題由編輯所加

曾修讀「體驗建築」的同學們,

 

時間飛逝,老師從中大建築系教席退下,轉眼已有五年。在這五年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確能如期完成,對我來說,可算如釋重負!

 

我何出此言?因為我曾為此項目作解釋,認同香港要有一座欣賞中華文化的博物館是好事 ; 回想起多年前在大學授課期間,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香港同學最没興趣就是關於中國的事物,尤其對傳統文化方面漠不關心。

 

五年前,當西九管理局宣布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時,不少人提出質疑,認為香港要興建一個與香港無關的博物館,更揣測如把它放在西九文化區,將與其他以現代化風格為主的建築格格不入,同時要求以比賽形式挑選建築師。

 

作為見證西九項目超過十二年的建築師,我看透香港人對這鴻圖既愛又恨的心情!愛者,是驚喜香港竟然有如此高瞻遠矚,為一向被自嘲為不懂文化的城市重新定位 ; 恨者,認為西九文化區是為遊客而興建,與我何干!但其實西九文化區的陸續落成,已奠定香港作為亞洲文化樞紐的地位。

 

不難理解香港人為何有如此看法,正因為香港百多年來的發展軌跡,從未試過看重文化,更何况是我們該懂而未懂的中華文化,所以對於香港故宮在西九出現,難怪會感到萬分疑惑。

 

包括我和七百多萬的香港人,大多在西方文化薰陶下長大,會自然偏見地認為中華文化是老土的,因而憂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會戴著傳統的「中國大帽子」出現,甚或淪為不倫不類的「娘」氣建築。

 

守候五年,我終於可待博物館開幕,向同學們回應當年的疑慮。首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有「文化」二字,並不是香港人所以為是北京故宮的香港分館。的而且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以故宮文物為主軸,但同時兼容香港本地藝術文化與各國傳統文化。九個展館中,有兩個就是展示香港本地的現代藝術,接踵而來,將會展出歐洲的宮廷藏品。因此,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單是一個承傳中華文化,更是面向世界的國際級藝術殿堂,能設於西九文化區,我認為非常適合。

 

如今,由嚴迅奇建築師(Rocco)設計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終於落成。讓人釋懷的是,從設計上,並不是大家所擔憂的大帽子中國傳統建築,而是巧妙的摘取中華文化精髓,以現代化的手法,結合意象演繹這座承載東方文化的建築。

 

有關中國建築現代化的探討,內地的建築師在這方面早已造出成績,擺脫了形象符號的框架。所以我不會把Rocco這座博物館用中國傳統物器的「鼎」來形容,甚至從外表的所謂形似甚麼來評頭品足。

 

從我的觀察,Rocco在這個項目上所花的心思,是演繹中華文化所散發的明亮而不耀目,展露意象及蘊含內涵的一套美學觀念。Rocco很喜歡強調其建築美學所營造的「通透感」及「通達性」,而今次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以瓦片代表東方建築特徵,以綾羅綢緞標誌中華文化精粹,由地下大堂循天花雲卷到通透天頂,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長河。期間穿越三個中庭,每一個中庭面向不同:向南可見港島,向西看到大嶼山,向東就是整個西九文化區。這是Rocco以形而上的手法來表達香港與華夏文化互動及精神交流,亦呼應他所描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神來之處,是在最高點的中庭放置由Andre Fu設計的雲狀木椅,讓觀眾在參觀過後,不妨停下盤坐,思考在這五千年的浩瀚煙波當中,對中華文化會否重新認識?

 

說到這裡,正好解釋當年我支持由Rocco設計而不主張國際比賽的原因;因為若是透過建築比賽挑選,或只能看到外在形態而失於內斂的深度!

 

我期待這座博物館能提升大家對建築美學及文化的欣賞,並消除那些穿鑿附會的批評。

 

另外,坊間有人認為香港故宮的收費不及內地或台灣的故宮便宜,同時又與英國博物館免費入場互相比較。但恐怕大家忽略了英國博物館內設有捐獻箱,讓觀眾自行捐出比入場費更大的款額,以表達對文化的尊重。

 

平心而論,以香港高幾倍的收入水平,來比較三地的故宮收費是否不太公平?或可留待逢周三的免費入場,那麼是否合理,便見仁人見智!最後,不如讓我們自詡為文明社會的朋友自行判斷,怎樣才算是尊重文化的意義!

 

馮老師

2022年7月2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