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21022】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 岑浩璋教授
2022-10-24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教授——香港創科業需加強創科人才庫 完整科創生態鏈

*標題由編輯所加

 

Ceromel:

收到你的短訊,知道你在北京大學修讀電腦科學,實在為你高興。電腦科學是一門涵蓋範圍濶,而且廣受應用的學科,學習時當然會有挑戰,但我相信,夢想是值得花心思和時間去追尋。

 

記得三年前,你和一班年紀相約的同學,參加了由香港科學院、香港工程科學院及香港科學會舉辦的「名師高徒」計劃。初時大家都比較拘謹,經過幾次活動,大家才熟絡起來。

 

有一次,我問幾位同學:「你們的夢想是什麼?」當時你表現得靦靦腆腆,後來你跟大家說,自小便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令人類生活變得更好。

 

那一刻,我有些感觸。其實香港有不少年輕人像你一樣,對科學很有興趣,理想是做一個科學家,但年輕人非常需要家人、老師、同學以至整個社會的支持。

 

後來,我們又一起討論科學研發對社會及經濟的具體貢獻,大家都有很多想法,腦中有各自對科創未來發展的藍圖。那次討論不但引導了同學們對科創本質作深入思考,間接也影響了我,讓我思考:究竟我們這群科學家應如何協助這班中學同學,讓他們的科創夢成真,從而造福社會?

 

香港的科研基礎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已經十分紥實,多年來有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造就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近年政府大力支持科研和創新發明,我們很高興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投身科研,更嘗試將研發轉化、落地,成為商品,推出市場,當中不乏優秀的項目,吸引了企業作天使基金投資。不過,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香港都面對著人才短缺的挑戰,我們需要激發更多新世代的潛能,一方面要能給予本地大學生及年輕科研人員實際的支持,同時也要從全球吸引人才來港發展、交流。這樣才能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你一定會問:「那麼,香港應該如何支持青年科學家?」我認為答案離不開兩方面:一是給予年輕人更大的鼓勵及誘因,二是科研成果轉化的支援和配套。

 

大學是培育科研人才和開發專利的重要據點。政府可以優化科研政策,提供更多誘因,例如增加撥款、設立科創獎項、協助年輕科研人員為科研成果申請專利等,讓他們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有更大的參與度,這都是推動年輕人投入科創的重要動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在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反映政府支持科研轉化的決心。而將學術、科研與生產結合,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我認為,科學家並不孤單,他們要與工業界以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緊密聯繫,形成完整的科創生態鏈,成爲帶動社會經濟同文明發展的火車頭。然而,要將科創成果工業化及大批量生產,對慣常在實驗室的教授或研究人員,是相當費力的事。政府可以有系統地、於不同環節培養出各種對科研有認識的專才,例如擁有科研專利知識的法律專才,市場營銷專才等,成爲「科創夥伴」,讓青年科學家能聚焦研發,並借助不同專才的實力,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成爲商品,事半而功倍。

 

持續孕育下一代的青年科學家同樣重要,培養中學生在未來「接棒」是我們香港青年科學院的重點工作之一。這幾年,我們舉辦了大量網上和實體的科普活動,例如邀請科學家與中學生對談,講解研究工作點滴及「科學家的日常」,提高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在報讀大學選科前已認識科研。無論學生日後是否選擇讀科學或投身科研,認識科學都非常重要,都是好事。所謂「科技興國」,現代社會發展以至國家的興旺,與科技密不可分。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强調「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提出不少吸納創科人才的政策,引入更多領軍人才,優化入境計劃,充實香港的科創人才庫等,青科院十分支持,因爲人才是發展科創的基本起步點和最重要的資產。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本地大學的科研表現非常出色,是吸引海外人才來港發展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考慮成立大型跨院校跨學科的縱向整合科研中心,相信有助匯聚各方人力資源、知識和技術,提升香港在國際間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

 

政府預料今年內就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科技產業發展等劃下詳細的路線圖,我期待在這方面會有更多好消息。

 

科研世界充滿驚喜和機遇,Ceromel,希望你對科學保持好奇心和勇於嘗試。參與「名師高徒」或許是一個起點,讓你多了解科學家和科研,對自己未來的路向有更清晰的想法。

 

期待你學有所成,回到香港加入科創的行列,希望在未來的科研世界中看見你的科研成品,也期待你加入青科院,成為下一位「名師」,培養新一代「高徒」,投入科學、活出科學、推廣科學。

 

你的導師Anderson

2022年10月22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張鳳萍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