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再拉攏了三個媒體一起製作《DJ生還者‧Teen行者》(http://rthk.hk/special/teenwalker/)。港台網上青年平台TeenPower每年舉辦《DJ生還者》旨在招募有潛質的新血。今年獲選的六個「生還者」同時成了「Teen行者」,在電台及電視節目中比試,爭奪最終的優勝名銜。同樣地,《DJ生還者‧Teen行者》包括網站、7集電台和電視節目。
兩次「實驗」我都有幸參與其中,在此分享一些製作團隊間的討論和經驗。
新媒體的角色
電台、電視發展多年,角色定位相對清晰,受眾群相對穩定,因此,除了具體節目內容外,製作團隊討論較多的是新媒體的角色。有這樣的討論,因為我們都相信新媒體不只是「節目重溫」的平台,期望新媒體能補電台、電視之不足,突破Air Time的限制,把內容及當中的意識形態從電台、電視節目延伸開去。
以《香港檔案‧X》為例,一切從互聯網開始。網站以視覺記憶為題,呼籲網民上載分享舊照片,重塑香港本土的視覺記憶;接著拋出一些香港歷史謎團和有趣故事,引發網上討論;最後加入網民提供的線索或故事,製作成電視和電台節目的總結版本。
至於《DJ生還者‧Teen行者》,電視和電台的製作同步進行,而互聯網的內容,則主要由六位參與其中的「Teen行者」以手機即時在網頁內更新他們的經歷。
若以旺區的地舖比喻為電視、電台,互聯網站就像是樓上舖。電視、電台通常有一定的收視和收聽率;但全球的網站何止千萬,偶爾闖進某一網頁的受眾少之又少,所以,以網頁支援電視、電台節目,提供額外的資訊容易,但要引領消費模式更為主動的互聯網用家收看電視、收聽電台,成效便不易彰顯,除非網站已凝聚特定社群。
《香港檔案‧X》早於節目播出前,先行推出「視覺記憶檔案」網頁,便是希望吸引對香港歷史故事感興趣的社群。但也有這樣一個經驗:我們提出的歷史謎團中,其中一個是「港督府秘道」,這個在民眾間流傳已久的「謎」,吸引了不少其他傳媒和受眾。一天,我們發現「港督府秘道」的故事,成了香港雅虎網站主頁的新聞頭條之一,《香港檔案‧X》網頁的參與率隨之突然大幅上升。曾經以為是網上的社群把故事廣傳,但經仔細討論和分析,宣傳的果效還是主要在傳統媒體發酵的。我們相信,故事之所以成為雅虎新聞頭條,是因為多份報章刊載了有關故事,再被雅虎轉載。
我是網上媒體的大好友,不僅不否定網上內容的重要性,還認為要投放更多資源來開發這片「藍海」。個人其實不大認同為電台或電視節目製作一次性的特備網頁,除非這個網頁盛載了大量與節目相關的資訊,或內容有著建立延伸討論的潛力,否則,一般「節目重溫」內的空間已足以提供額外的補充資料。至於那些為宣傳數集節目而開設的Facebook專頁,更是大可不必,因Facebook專頁同樣需要長時間「育成」,專頁初見成效,很可能已是節目播放完畢之時。
個人認為,對電視、電台節目而言,網站應扮演凝聚社群的角色,建立平台讓受眾能在節目之前和之後作延伸討論。然而,要藉著短短十數個星期,每星期播出一集的電視或電台節目,凝聚特定的網上社群,似乎甚為吃力。 樓上舖是需要長時間經營的,口耳相傳,再加上適當宣揚才能茁壯發展。既然網上社群需要的是時間和資源來經營,似乎不是單一電台或電視節目的特備網頁能夠做到,特別是沒有自己頻道的香港電台。但集多個電台、電視節目又如何?那是另一次「實驗」了。
資源分配
筆者六月出席在南韓首爾舉行的INPUT (國際性的公營廣播電視節)時發現,如何利用互聯網同樣傷透很多國外製作人的腦筋,資源當然是關鍵之一。製作出色的網上內容一點也不廉宜,聲音、影像、圖片、設計、程式編寫,在在需要資源,但如何衡量網頁的成效?這是很多製作人員思考的問題。要利用網上衍生的內容籌措製作經費,亦遠較電視或電台困難。
三種媒體聯合製作,如何分配資源也是學問。以《香港檔案‧X》和《DJ生還者‧Teen行者》為例,電視方面的製作預算相對較多,(這點很容易理解),參與的編導人數較多,內容選取和製作很自然地向電視一方傾斜,但電台和互聯網製作所需各有不同,同一主體,各自製作,三種專業間的平衡不易取得。
還有,《DJ生還者‧Teen行者》的電視、電台和互聯網合作,衍生了兩個有趣問題—時間性和受眾群重叠與否。儘管我們希望《DJ生還者‧Teen行者》節目能夠實時報道Teen行者們的最新情況,但電視節目製作需時,電台次之,網上平台建立後,資訊更新是很快捷和方便的,問題便出現了:電視「跳拍」時,網上內容是否按電視播出日期延後?但在實時互動的互聯網環境,這樣將大大減低使用者的興緻。最後,基於片段式的網上消費模式,我們讓網上內容緊貼現實情況,與電視、電台的時序脫勾,但如此一來,網頁不是早把劇情暴露?會否消減了協同效應?也有另一種解說:電視、電台、互聯網三種媒體的受眾各不相同,但這未必是複雜的消費模式的簡單認知。
一切由網上開始
在這裏提供一些外國傳媒應用互聯網的例子。
去年國際艾美獎的青少年及兒童組別的得獎作品,是紐西蘭電視製作的Reservoir Hill。Reservoir Hill (http://tvnz.co.nz/reservoir-hill/) 是在網上播放的互動視像劇集,網民可以利用網上平台、電話短訊和劇中女主角溝通,訊息會在劇集中出現,並影響少女主角的決定。視像劇集明顯需要不比電視劇少的資源,單單是訊息的更新和影響劇情一項,已叫製作人員頭痛。
另一個有趣例子是在INPUT參展的紀錄片。製作人員設立了一個Facebook群組,讓60、70年代的嬉皮士參與,上載照片和影片,製作團隊再挑選當中的有趣個案和故事,拍攝成紀錄片。節目監製反映,要長期維繫Facebook群組也是挑戰之一。
互聯網如何揉合電視、電台製作,仍在探索階段,值得慶幸的是,香港的製作並沒有落後於國際市場,但要推動投放資源開發網上製作,以乎還有一段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