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業的幾點誤解

1997-03-15

  最近,一位歷史系的外籍講師大惑不解地提問,香港現在有這麼多的報紙可以理解,為什麼在過去也會有這麼多的報紙?

  我也曾聽見一些香港大學的學生,理直氣壯地說,報紙從來就是用來維持社會的公正,報紙老闆不得影響報紙的內容和方針。

  有關香港傳媒的真正面貌,還存著許許多多的誤解。這些問題,從歷史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報紙眾多始於開埠

  香港開埠至1881年,人口由二千人增至160,402,當中中國人口佔了150,690人,外籍人口只有9,712人。香港的中文大報有三份,即《香港中外新報》、《華字日報》及《循環日報》。香港的英文報紙數量更是驚人,大報也有三家:China Mail, Hong Kong Daily Press, Hong Kong Telegraph。隨辦隨停的英文小報,更多達十四種。以人口比例計算,情況比起今天更為驚人。平均每三千多外籍人士便有一份英文報章,要是把十四種英文小報算進去,比例更高。

  中文報章的比例也很高,在150,690人口中,撇除了漁民、農村的文盲人口,只有104,463,可以閱讀報章的實際人口,遠比這個數字為低,大約為五、六萬之數,是比較實際的。這樣下來,每二萬名中國人,也擁有一份中文報章。

香港報紙內地市場

  香港報紙的讀者在那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在香港地區是找不到答案的。香港報章的市場和讀者,相當一部份來自中國,以廣州及華南地區為主,讀者群也包括了內地的中國商人、英國商人、中國官員及知識份子。

  1874年創辦的中文《循環日報》,它的發行網也印証了這個說法:《循環日報》的發行網包括:粵東省城故衣街恆和寶號、沙面瑞記洋行、東莞城勝聚寶號、廈門怡記洋行。其他地區還有上海、鎮江、漢口、澳門、日本、西貢、星加坡、舊金山等地。《循環日報》的言論,普遍受到中國官員的注意。上海的《申報》,還經常引述《循環日報》的新聞和評論。

  在香港出版的英文《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的發行數量,也可以看到同樣的趨勢。《中國叢報》月銷五百冊,當中有二百冊是發往中國,另外有154冊銷往美國。

  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這種情況還是持續。

  1933年在香港創辦的小報《探海燈》,以刊登廣州機關內幕為主,風行內地,銷量在五千份以上。這一類小報如《胡椒報》等,也曾被廣州軍閥禁止入口,但是利之所致,也不乏有人走私報紙入廣州,謀取巨利。以上事例都在說明,在1949年以前,香港報業是把香港與內地的市場,看成是一整片的。

  1949年以後,由於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英國要確保在香港的絕對管治權,逐步將香港與中國大陸疏離。1952年東頭村木屋區大火之後,香港政府阻止廣州派團到港慰問,之後修改入境條例,中港兩地居民不能隨意進出,加上中國大陸推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報業,由此失去了內地的市場。

  說起十九世紀的事情,我們還要有一個概念,即當時報紙並不需要太多的銷量,便可以生存。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就因為被東印度公司取消十一份訂戶,弄致財政處於困境,不久被迫結業。

「老闆不能干預報紙言論」的繆誤

  報紙一直是反映主事者的主觀願望,報紙不反映他的意見,他就要干預,這種情形,古今有之,中外有之。

  中國的文人辦報,報紙非反映他的觀點不可,否則他不會辦報。

  《華字日報》是1872年創刊的一份香港老牌報紙,於1941年結束。他的前身,是英文China Mail的中文版《中外新聞七日報》。在依附西人出版的一年中,多是報導商業行情的新聞。到了獨立出版的時候,便強調了辦報之目的,在「移風易俗,持清議」。

  王韜辦《循環日報》,也是天天在談「變法」,是要說給清朝執政者聽的。文人也好,秀才也好,他們辦報,提供新聞資料是為了印証他們的立論。

香港報業九個階段

  1900年陳少白在香港辦《中國日報》,共產黨在香港辦《華商報》,都是為了服務於政治。香港報業的歷史,既有商業的傳統,也不乏以政治為取向的報紙。在一百多年期間,此起彼伏,大概可以劃分為九個時期(見附表)。

香港報業九個階段

階段 年期 特徵 代表報紙
1 1841-1874 學習西方報業
商業報紙為主
香港船頭貨價紙/中外新報
華字日報
2 1874-1911 革命宣傳
政治報刊為主
循環日報/維新日報(保皇)
中國日報(革命)
3 1911-1931 政治報刊持續湧現
商業報刊抬頭
香港新聞報(陳炯明)/
南華日報(汪精衛)/
華僑日報/工商日報
4 1931-1941 內地報人來港辦報
抗日愛國報章湧現
生活日報/立報
大公報
5 1941-1945 日佔時期偽報 香島日報/東亞晚報
6 1945-1976 政治意識重於一切
左派/右派/中立商業
大公報(左)/文匯報(左)
香港時報(右)/ 明報(中立)
7 1976-1984 左右派報紙式微
中立商業報紙一家獨秀
各類馬經報/娛樂報
財經報湧現
8 1984-1997 過渡期右派報紙消失
中立商業報紙逐步左傾
左派「進步」報紙向內地
發展
 
9 1997- 香港回歸大陸


  從上表可見,近二、三十年,基於政治的原因,香港的商業報紙,才佔領了主導地位。主事人強調客觀中立,是以此作擋箭牌,免卻許多政治上的糾纏。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港漫」與創意工業

馮應謙
2015-07-01

比較香港免費報紙的內容和風格

陳樂怡,李曉茹,李韋瑤,李惠珊,黃嘉盈
蘇鑰機
2015-04-08

報紙手機平台逐漸興起

蘇鑰機
葉菁華
2013-01-14

特首選舉新聞商品化

梁旭明
2012-04-13

特首選舉報章報道:總結與檢討

蘇鑰機
譚麗珊、鄧皓文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