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專欄的語文問題

1999-07-15

  《傳媒透視》的編輯邀請,要我發表一點關於報紙副刊的看法,我想到今天報紙專欄的「換代問題」,也想到今天專欄的語文問題,很想在這兩方面談談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關於報章(特別是裡面的專欄文字)的語文問題。去年在一個飯局碰見董千里先生,我向他請教香港專欄的評價,本想約他做一個訪問,但他卻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扼要地論述了他的「專欄觀」,更談到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報章專欄在語文上所起的作用。

  董先生的看法,我認為對過去的報章專欄,很有見地,可以說是香港過去半個世紀報章專欄評價的一個總結。


「端正語文」的影響作用

  其中關於「端正語文」的作用,值得我們可以沿著這條路再作一些討論。

  首先,且讓我披露董千里先生論述專欄的一封信:

  『「有香港特色的雜文」雖然隔代繼承了「魯迅風」,卻是舊瓶新酒,甚至可以說是另一種酒,不一定更醇,但更易入口、也更易上癮。

  四十年餘來,雜文以一柱擎天的姿態支撐著「香港文學」這塊招牌,至今猶然,可謂異數。瞻望未來,這種形勢將會逐漸轉變,那是因為社會的轉變勢成必然,文風不能獨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十年,香港的雜文已完成了時代的使命,提得起,放得下,倒也無須可惜。雜文當然會繼續存在,而「香港特色」逐漸消退,復歸於雜文的「正統」。

  幾近半個世紀來,香港雜文在發揮了相當程度的政治性和社會性作用外,又連帶起了一個「端正語文」的驚喜作用。此因包括小說在內的其他香港作品,在語文方面一般均欠精煉,雜文則非精雕細琢不能動人,作者被迫運用「賦、比、興」一類技法入文,形成一個較高層次的文風。

  就正統的文學觀而言,雜文確非主幹,南面而坐的應該是小說、戲劇和詩,小品或雜文都是遊戲人間的「海外散仙」。但半世紀來的香港情況非常特殊,從而孕育了「有香港特色的雜文」。這麼一個特殊結晶,應在文學史上佔一席位也。』

  董千里先生寫小說,也寫雜文,作品橫跨七、八十年代,作為一個小說與雜文的作家,他認為包括小說在內的其他香港文學作品在語文方面一般均欠精煉,雜文則非精雕細琢不能動人,形成一個較高層次的文風。是以他認為在「端正語文」上,雜文起了叫人驚喜的作用,也即是說對社會的語文效用上,具有積極的影響力。

  五、六、七十年代,這三十年間,由中國大陸南來的傳統文人,不乏文史哲有湛深修養者,他們在報上寫專欄雜文,透過報紙的影響力,一般讀者,尤其是年輕一輩,自然獲益良多,對他們運用語文能力的培養,無疑很有幫助。這也許就是董千里所說的「起端正語文作用」的實情吧。


新一代專欄文風

  展望未來,這個過去對語文有積極作用的雜文,是不是已經漸漸褪色,驚喜不再了?陳輝揚在論八、九十年代的專欄雜文時說:

  「用心寫作的作者日見稀少,也就是說,在生產文字的專欄作者日多的局面下,用心創作的專欄作家被變相流放到通俗文化的邊緣去 ……」

  至於嚴格要求文字要雅緻的董橋,他的看法大家也不會感到意外:

  「到現在只讀通篇方言寫成的文章還不會舒服,總覺得格調低了些,塵埃氣重。」

  馬建對專欄雜文作家有他憤怒的不滿:

  「那種寫作方式,可以使挺正常的作家寫成白癡。」

  九十年代,香港報紙副刊的棒子已交到新一代的手中,這一班新的編輯和記者,他們的語文,肯定受西洋文化的影響多於受傳統文史哲的影響,由他們調控的語文,會有一個怎樣的面目,那是很容易想像得到的事。

  新一代的文字工作者,他們甚至對傳統文史哲出身的語文前輩頗有微詞,他們認為:現在的報紙語文,再不是過去世代那種高高在上的傳統態度了。

  趙來發在他的《明報》專欄討論到專欄的轉型,有這樣的一段文字:

  「現代西式教育的一大特點是抽離被討論的對象,強調客觀與獨立的思考。因此,我們可以同時研究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政治理念,而毋須以其為自己的政治理想。這是進步,教育成了研究認識,而不是被灌輸與同化。他們不如早一代政論專欄作者全為捍衛自己信奉的政治理想,而赴湯蹈火。」

  傳統文人寫專欄雜文的權威形象,一方面是他們(作家)自信而且是自我造像出來的,另一方面也是雜文讀者自己供奉出來的。

  八、九十年代往後的日子,趙來發的話無疑否定了昔日雜文家的權威地位,趙來發他們的雜文,只是朋友的身份,有時甚至是讀者的代言人—一個代他們說話的角色。

  趙的一代,教育背景大多不是傳統語文或通識教育(Liberal Arts)之類,與文史哲作為通識的前輩文人,自是大異其趣。

  由上面這一個觀點再伸延開去,對新一代的雜文語文,再要求傳統嚴格的語言,是否緣木求魚呢?

  再說,對報紙雜文,讀者珍視的,是否在思想上有所得著,感情是否帶得出來,至於語文的花巧,已然不重要了。讀者重視眼界多於文字能力,一篇有觀點、有看法的雜文,如果文字能力弱一點,讀者可以接受。張錦滿《寫意空間》中有這樣的意見:

  「今天的讀者較重視資訊,所以今天的新作者來源較廣,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人。他們儘管初寫時白字連篇、文句不通,但磨練一段日子之後,平實的文字技巧逐漸掌握,他們便足可成為不錯的寫作人,只要他們在文章裡提供知識、經驗,以及見解。」

  「現代生活層面多而闊,一般的寫作人礙於生活條件,接觸世畢竟狹窄。相反,一些專業人士,由於職業或其他條件,認識世界深而廣,他們在文章裡就算只寫出經驗或見識之一二,便已經是有足夠份量的文章,實用性和啟發性兼備,甚至還可能充滿趣味性。」

  即使寫生活享受為題材的雜文,只要寫來有生活,寫出一個「給讀者參考」的價值,他們又怎會計較文字了?

  展望將來的報紙雜文,要求雜文作者獨特而豐富的生活可能比端正的文字功力更為重要。也即是說,專欄人個人生命對外界(生活)的感應將是更重要。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港漫」與創意工業

馮應謙
2015-07-01

比較香港免費報紙的內容和風格

陳樂怡,李曉茹,李韋瑤,李惠珊,黃嘉盈
蘇鑰機
2015-04-08

報紙手機平台逐漸興起

蘇鑰機
葉菁華
2013-01-14

特首選舉新聞商品化

梁旭明
2012-04-13

特首選舉報章報道:總結與檢討

蘇鑰機
譚麗珊、鄧皓文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