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介的反智文化

2002-03-15
誇張煽情八卦新聞成為報章頭條
不少人都把香港回歸後所面對的種種困難歸咎於董建華。董建華政府在多項重要決策上的失誤和左搖右擺\,與及對香港司法制度所帶來的衝擊,的確難辭其咎。然而,真正危禍香港的卻並非董特首,而是肩負監察董建華的傳播媒介。


事實上,香港政府回歸後最令人滿意的表現,是對傳媒輿論的重視。本來,在一個問責性不高、非民主的政府裡,領導人根本可以完全漠視社會上的輿論和批評;然而,香港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卻比不少西方民選政府做得更好。


香港的泡沫經濟是表象,問題的根源在於其文化、價值的敗落。罪魁禍首是傳播媒介、娛樂文化界,而非香港政府。



傳媒敗落禍及社會

香港傳媒帶動市民所關心的是甚麼人和怎樣的事?損人缺德的醜行被大肆宣揚,正面與及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事卻不聞不問,或只輕輕帶過,缺乏客觀理性分析。誇張煽情為主導,知識不獲提倡,所散播的是唯利是圖的功\利投機意識。


香港最暢銷報章的選材及報導都以獵奇的心態看待事物,受採訪者往往是被剝削,而非被真正關懷的對象。


香港傳媒只是一種消費產物,沒有真正帶動市民關心和參與社會。


在美國和加拿大,報章除了提供時事、經濟、科技、娛樂文化等資訊,還著重推動理性的交流和討論。這裡的報紙除社論、時事、政治、經濟專欄,讀者來函專欄外(這裡的專欄文章內容長度是香港專欄的三倍,內容因而更充實),還有專門給予學者和社會精英發表評論的版面。這裡的娛樂版所刊登的是電影和文藝活動、文化現象的介紹、評論,而非明星藝人的八卦新聞。


香港要發展成為知識型社會,傳媒是最大的絆腳石。


大眾傳播媒介是社會教育的重要部份。市民從學校畢業以後,傳媒成為了個人知識和心智成長的教育工具。一個社會的民心、民智都受著傳媒的影響。



媒介宣揚反智文化

香港政府要提昇市民質素,大力改革教育其實並不艱難。教育屬政府的權責範圍,而西方國家實在有很多成功\模式可供參照,只要有周詳的計劃和交由了解開放教育的專才推行便可。但要令唯利是圖的香港商業傳媒為社會的長遠利益而長進,則困難得多了!


一直以來,香港電台在提供高質節目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由於更能接近群眾,港台的非新聞電視製作節目比加拿大國營CBC出色得多。新聞節目才是CBC的強項),政府應該協助鞏固擴大港台的影響力而非將其扼殺。

同樣,香港的娛樂文化工業不單沒有提昇港人的文化修養,反而不自覺地令人民質素下降。香港電影的「黑幫潮」近期雖然有退潮跡象,但去年較受歡迎的電影如「瘦身男女」又或「絕世好Bra」卻實在極之難看。前者表面上看似關心肥胖人士,但實則卻在嘲弄原本已經在社會內被受歧視的一群。荷李活差不多同期推出的動畫電影「史力加」(Shrek)亦有不可以貌取人的主題,結尾卻是美麗的公主變為醜陋怪物與愛人共諧連理,而非像「瘦」片中要肥人減磅才能被接納。瘦人(社會內的大多數)觀看此片或許\會感到優越快樂,但試問有否考慮到肥胖者的感受。事實上,不少肥胖與及殘障人士終身都不能與常人般生活,並非像港產電影、電視所描繪可以透過努力和手術而康復。文化工作者應該帶動群眾關懷尊重她/他們,而並非無知地歧視社會內不幸的一群。


攪笑不是問題,但「絕世好Bra」對女性的低貶意識,放在美術設計精美的現代香港背景卻令人看得難過,「現代文明」並非只是高樓大廈、衣著講究和悅目設計,更重要的是內裡的精神價值和修養。香港的問題,正是有著文明社會的外表而缺乏內涵。


扭開電視,一日幾齣劇集的內容都是勾心鬥角,無論時裝古裝總離不開報仇雪恨。為了劇力萬鈞,最壞的敵人往往是你的親朋好友,所著重刻劃是壞人奸角的黑暗面,而非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觀看香港劇集,你會驚嘆世上竟然有這麼多這樣壞透、毫無半點良知的人,一心一意只為謀害他人。有時你更會懷疑,拿有原則、忠厚(亦可以被視作為不識時務)的好人來糟質折磨,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大眾娛樂?



提昇現代文明精神

董建華要把香港建成另一個倫敦甚至要超越紐約,不少評論人都認為香港要繼續繁榮,必須定位成為中國最先進、最開放、最前線的國際城市。


國際大都會並非只是擁有宏偉現代建築及開設有世界各地名牌商店便算數,還要講求內涵和視野(當然並非懂得穿著外國名牌便算有國際視野)。香港所需要的是現代文明精神。


但回歸後的香港卻在開倒車。西方社會講求的先進、進步,並非單純在科技上、又或財富的豐裕,而是社會制度的健全和精神文明。健全的社會制度除了法治、民主政制外、還包括對弱勢社群和自然環境的照顧和保護,制度背後還必須有文明精神的支持。


因此,香港要繼續走在中國最前線,除了維持獨立公正的法治體系,與及有待推行的民主政制外,更重要的反而是建立精神文明:一套講求理性、平等、人道的價值觀念。


很可惜,香港傳媒和娛樂文化工業所推動的卻是相反的一套價值:反智、認可專制、講求特權和歧視弱勢社群。

時代不同,社會價值亦隨之而改變、進步。從前美國流行的西部牛仔專門射殺印弟安人的電影和電視劇集,如今已經絕跡。把大眾娛樂建基於少數社群痛苦經歷之上,是不能被接納的。


美國並非沒有打打殺殺的電影電視製作(但卻甚少在晚上黃金時段內出現),但其所著重的往往是生命的可貴和戰爭的殘酷,而非港產武俠片、黑幫片所講求的殺人快感。美國不是沒有涉及黑奴為題材的電影或劇集,最大分別是這些製作都突顯出奴隸制度的不人道不公義,而非將其合理化。但香港的製作卻反過來認可封建的價值觀念。無線劇集「尋秦記」結局除了一夫兩妻,更令筆者不安的是這個虛構故事為暴君大肆殺戮合理化(秦始皇因為一念之仁,沒有將其師傅一干人等殺掉,後來其師傅的兒子長大後卻滅了秦國)。


香港要與上海比較進步的並非誰的大廈較高、較豪華宏偉、經濟規模或人民收入,而是社會制度的健全(講求法治、廉潔、民主政制)、人人平等的權利(包括接受教育及醫療服務)、公民自由所受到的保障和尊重、照顧弱勢社群的人道精神和市民的質素(教育水平、道德品行)。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從報章報導看近年香港大學生形象的變化

黃浿沂
王碩禧
鄭梓峰
鄭曉怡
莫浩廷
蘇鑰機
2019-03-08

香港財經新聞教育模式

宋昭勛、吳靜、趙應春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