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勝會首辦「搶孤」比賽
2015-08-27
農曆七月十四,各區皆見祭祀鬼神的盂蘭勝會,今年更有首次舉辦的「搶孤」活動,甚麼是「搶孤」呢?
「搶孤」傳承自清朝,參與者需用「孤承」、即竹簍搶接插有竹籤的米包及番薯,過去潮汕地區所用的孤承並無劃一材料和標準。
製作 : 王磊 蘇栩楹
一般搶孤活動是農曆七尾盂蘭勝會的最後一天開始在午夜零時前結束,盂蘭勝會(中元節),潮汕地區稱為施孤節源於早期家家戶戶各自將施孤祭品放於門前拜祭,拜祭後任由無家者取食,造成時有搶奪之情況,此亦為搶孤之初形。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的派米濟貧活動,便是由早期缺乏管理互相搶奪的搶孤活動經過優化成為有秩序式的派米活動。
「搶孤競賽」以3隊為一組作賽,視乎參賽隊伍的數量,每隊5人輪流有5分鐘時間在5呎高的搶孤棚上拋出象徵祭品、每個重60克的迷你平安米包,其餘2隊共10人則在搶孤區內手持長約2.5米的漏斗型「孤承」搶接福米包,最後搶得福米包並累積最高分數隊伍便是優勝者。
參考資料: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文化節
專題分類:特備製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