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點點點 ── 一周時事重點】菅義偉上任與中日關係
2020-09-19

菅義偉日前正式成為日本首相,接替因病請辭的安倍晉三。他上任後表示,制訂政策時會以日美同盟為基礎,亦期望維持與中俄的穩定關係;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均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李文直言,中方兩個領導人皆祝賀,情況罕見,反映北京重視兩國關係;而菅義偉對中俄關係的期望,或意味日方認為兩國過去關係起起伏伏,因此首要任務便是維持現時穩定關係。

 

摘要報道:

文匯報:延安倍方針 菅義偉日美同盟為先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菅義偉不以中國為敵  習近平李克強同賀

成報:日本菅義偉新內閣安倍胞弟任防相惹關注 岸信夫屬親台派 曾倡與台灣軍方建立關係

 

點點點解讀︰

  • 菅義偉的內閣成員,過半皆由安倍政府過渡,但值得注意的是,接任防衛大臣的岸信夫,是日本政壇內著名的「親台派」,曾提倡與台灣軍方建立關係。這個任務無疑令人擔心,日本往後會否加強與台灣往來,觸碰中方神經。

 

  • 中日兩國有著不少經濟往來,現時有超過3萬間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新冠疫情令日本意識到過分依賴中國,近月已以資助來鼓勵企業搬離中國,返回日本設廠。此舉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影響仍需觀望,但有機會因而破壞兩國關係。

 

  • 菅義偉昔日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立場強硬,過去曾指中方海警船出現在釣魚台附近是「完全不能接受」,其出任首相後如何處理這議題,將是焦點之一。

 

溫內容: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408&year=2020&list=1&lang=zh-CN

12港人內地被拘

12名港人日前疑潛逃台灣,被內地公安以涉嫌「偷越國(邊)境犯罪」刑事拘留。劉銳紹指,各人最終「命運」如何仍是未知數,甚至有機會成為「人質外交」,又謂過去曾有異見人士在判刑後,立即被送往外國來換取外國利益。不過,劉銳紹表示,過去外國的經濟發展較中國好,施壓亦較易,但時移世易,「人質牌」是否仍有效,實屬未知數。

(成報 2020-09-14) (立場新聞 2020-09-13)

 

哪些異見人士曾被中方秘密送走?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098&year=2020&list=1&lang=zh-CN

 

美駐華大使突離任

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將於下月初離任;他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早於80年代已認識,他在上任後曾被中方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劉銳紹指,所有外交官均需服從國家個性,布蘭斯塔德本身對中國的感覺不差,但礙於現時兩國大環境,或感到意興闌珊,故決定提早離任。他又認為,布蘭斯塔德的離任與特朗普競逐連任的關係不大。

(星島日報 2020-09-15) (BBC 2020-09-14)

 

哪位美國總統曾任駐華大使?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159&year=2020&list=1&lang=zh-CN

 

中央要求民企跟黨走

中央日前公布《關於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統戰工作要面向所有民營企業,引導民營經濟人士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鄭漢良指,中共過去一直為民企營造易於壯大的環境,要求他們跟隨黨的指示屬合理。然而,國際社會現時對中國民企有所猜忌,如美國擔憂華為、tiktok等會收集美國用戶資料,此刻要求統戰民企,或會惹來更大質疑聲音。

(信報財經新聞 2020-09-16) (星島日報2020-09-17)

 

中國民營經濟規模有多大?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299&year=2020&list=1&lang=zh-CN

 

 

國民黨拒出席海峽論壇

內地央視日前稱,台灣的國民黨參與海峽論壇是「求和」,國民黨及後開會討論後,決定不會出席論壇。林泉忠表示,今次事件將會造成三輸局面,而北京將短時間失去與台灣及國民黨交流、緩和當前局勢的好機會。他又指,國民黨拒絕出席,或可在輿論中挽回一點聲勢,但同時失去兩岸交流的唯一平台。

(中央社 2020-09-14) (RFI 2020-09-14)

 

央視如何回應是次事件?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095&year=2020&list=1&lang=zh-CN

 

中歐領人舉視像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與歐盟領導人進行視頻會晤,除談及貿易、投資等議題外,亦指出涉港、涉疆問題是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統一,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干涉中國內政。鄭漢良指,外界普遍認為,是次會議是中國與德國關係為主軸,而德國向來的外交政策是重視商業發展,故對中國施壓的機會不高。他又表示,中國在會晤中向歐盟提供一定的「經濟甜頭」,包括簽署經濟協定,相信是希望拉攏歐盟支持。

(星島日報 2020-09-15) (信報財經新聞 2020-09-15)

 

中歐簽署地理標誌協定,保障了什麼產品?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217&year=2020&list=1&lang=zh-CN

 

 

台廠以中國製口罩冒充醫用口罩

在台灣,接連有廠商被揭發,以中國製工業用口罩冒充「台灣製造」醫用口罩,事件在台灣惹起巨大爭議,更一度引發退貨潮。郭豫謙指,爭議較多的是首間出事工廠「加利」,它們以趕不上大量訂單為由,來輸入內地口罩,惟有關口罩的品質無法保證,且被揭發從中賺取暴利,令事件愈發愈大。

(上報 2020-09-05) (風傳媒 2020-09-03)

 

「加利」如何作出賠償?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296&year=2020&list=1&lang=zh-CN

 

月經貧

內地網購平台近日有人廉價出售散裝衛生巾,除惹起衛生問題爭議外,亦令社會關注女性貧窮問題。鄭漢良直言,事件令人難以置信,中國現時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竟有女性連基本的衛生需要仍無法保障。他又提到,今年是中共設定的扶貧攻堅年,但貧富懸殊的問題顯然仍是中國的一大課題,是次的「月經貧窮」問題正好令大眾再次反思中國的貧窮問題。

(BBC 2020-09-13)

 

中國自2000年後,再沒公布堅尼系數?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92&eid=167214&year=2020&list=1&lang=zh-CN

 

 

 

 


【中國點點點】星期一至五下午三點至四點半

 

監製:張鳳萍

【中國點點點】張鳳萍、王磊、陳顥之、劉銳紹、鄭漢良、呂秉權主持。每日話題由中國政情、至網絡熱話、旅遊、生活、閱讀,讓聽眾輕輕鬆鬆,每天對祖國知多一點點。

常設環節

星期一:最緊要識法;點點評論

星期二:對談中國

星期三:中國討論區;同聲同氣談天說地

星期四:點點評論;閱讀中國

星期五:漫遊中國;光影背後

專題分類:中國熱話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