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50712】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 李天柱
2025-07-13

二哥:

最近好嗎?數年前,原本相約在溫哥華聚一聚,但因疫情不得不取消。其後我接任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一職,工作繁忙,始終未暇成行,只能透過視訊與你聯繫,至今仍未能當面一晤,實在遺憾。

說起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你離港多年,或許感到陌生,但這正是香港航空業近年來一項極具意義的發展。我在航空業多年來的工作,見過行業高低起伏,相信若要讓本地航空業穩步前行,唯有建立屬於香港自己的航空人才培訓網絡,方能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具備更強的韌性與競爭力,並帶動香港及區域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作為本港首間民航學院,正是為此而設。自2016年成立以來,我們開辦多項獲國際認可及認證的航空相關課程,致力培育青年、提供拓展事業機會,並矢志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民航培訓中心,為航空業建立穩定而優質的人才儲備。

 

疫情期間,全球航空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許多資深從業員因行業停擺而離職或轉行,導致嚴重的人才流失。但低谷過後,香港以至區域的航空業再度昂首闊步,充滿機遇。根據飛機製造商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將需要額外67萬名機師及70萬名飛機維修人員 。僅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地區,這兩大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便超過40萬人。因此,航空學院肩負起育才留員的重任,致力培訓各範疇的專業人員,增強本地航空業的軟實力。

你清楚知道,我多年來都希望培訓更多本地優質機師,而我這個希望快將迎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航空學院2023年開辦《見習機師培訓課程》,至今已開辦了7班,正在培育超過120名本地民航機師,下個月即將迎來第8班學員。而首班學員已進入課程的最後階段,快將畢業,我非常期待他們正式成為民航機師。也許,你下次回來的時候,就是乘坐他們駕駛的航班。

不知不覺,我在航空業工作已經超過40年。多年來,接觸到行業各範疇的同僚,儘管大家的崗位不同,但奮力向前的決心卻是大同小異。現在身為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的校長,我更深刻體會到,我們的責任並非止於知識傳授與技術訓練,更要全面提升航空業界的專業精神與國際視野。因此,學院一直持續優化課程的闊度和深度,讓不同階段、不同背景的人才,都能按志趣與所需,規劃屬於自己的航空業生涯。

學院今年將推出與英國一所著名大學合辦的《航空管理榮譽理學士》銜接學位課程。這課程意義深重,不但滿足了航空業同儕可留在機場島深造的殷切期望,更完整了學院的升學階梯,提供清晰的路徑。不論是有志加入航空業的高中畢業生、或已是航空業的同儕,都可以拾級而上,由《航空營運文憑》,升讀專業文憑課程,再銜接到學位課程,大約五年時間便可取得大學學位,期間更可賺取工作經驗,有助事業更上一層樓。

與此同時,學院繼續與本地及海外著名學府合辦高等學歷的課程,為業界提供留港深造的機會。例如,我們將於今年9月開辦《航空安全管理高等碩士》課程,這是我們與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合辦的第二個項目。課程獲國際民航組織及法國民航局支持,我相信能凝聚香港、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空專才,培養具戰略視野與實務能力的領袖,以更具前瞻性的觸覺,帶領各國提升航空安全水平。

航空學院校長這崗位,令我對「學無止境」更有深切的體會。人人都應有一顆好學向上之心,時時充實自我。今時今日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尤其近年香港與內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為航空業注入嶄新動能。我和學院及業界都要與時並進,學院將參考國際與內地的經驗,籌劃相關課程,希望培育能掌握低空技術、管理與創新應用的未來航空專才。上月,我亦到訪了上海中國商飛公司,並進行了工作座談,希望能把國產客機C919的維修培訓帶來香港。

面對未來,或許會存在不確定性。但我仍記得曾與你分享過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一句話:「當諸事不順時,記住,飛機總是逆風而行的,而不是順風起飛。」願我們都繼續懷著這份熱忱,逆風而上,飛向更高遠的未來。

祝身體安康,盼你我早日相聚。

天柱

2025年7月10日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